只是学医成为医生,是救不了人的

医生们(所有的种类的医生)可以治疗疾病,身体的,或者心理的,精神的。抚平伤痛,帮助人们从疾病中好转。治疗的对象,是人。而人是会受到所处的环境所影响的。
但是疾病的产生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防疫检的预防,统计检测,使用某种干预手段以减少疾病的产生、传播。但是,统计,决策,在设施建设,精神、思政的相关方面的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甚至思政等等的精神层面相关,会要更多的时间。而世界又是动态的,这需要观察发现它的趋势,能够一定程度预先的,干涉。
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对精神疾病…目前看起来,效果非常有限。而这些疾病的产生是社会的环境,比如家庭的、生产场所的…部分的“民企”、地方官员又或是家庭的长辈等等…是有偏执型人格,或者极强的控制欲的土皇帝等等,这些在各个方面的,压迫着很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的偏激的宣传,人工制造的焦虑,造谣…等等他们又从人类的视听,在人们休息的时候向人类施暴。这是对三观和精神的,重大考验。
学校的教育,多只有重视所谓的“文化课”,思政教育和心理或者说精神健康大都被轻视,通识/常识课程匮乏。三观的建设导向程度较低…以至于对社会的环境“免疫力”低下,容易的,产生各种精神的,心理的疾病或者一些错误的三观…也会反过来危害社会的环境。医生没有办法,在你一直接触“过敏源”的同时帮助你从过敏性疾病中好转的。
人类的食物会影响人类的精神吗?我认为是肯定的,这也是组建人类组织的物质基础,总体的说,物质基础势必影响精神,物质是信息的载体。(这并不是说有钱才能三观健全,因为我的想法中,“外界物质”不是唯一基础)
在我的观点中,人类自出生,精神和神经,还有免疫和躯体就是有一定得框架结构的,这会在后天的物质接触,信息的摄取,就会在这个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做出一定得修饰。
但是这个框架并不是无限牢固的…就像,砍断一只手,你就确实的失去了一只手。而精神框架中某一个被破坏,更加难以修复。500我前些天发的那个,黄蓝机社区就可以完成日需健身,没有必要去健身房。然后观察到评论,有一个发现(或者说一个想法)就是,人类是需要一些炫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自我实现。但是,如果过于偏向,可能这并不是和谐的(或者说是合适的?)。
全民健康,不仅仅是需要更多的医疗,而是需要更多的预防,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合乎规格的食物,饮水,空气,甚至是土壤。还有日常用品(衣服,清洁等等)。隔离的疫源。疫苗的接种,以及运动等等的预防保健措施。教育中,常识的建设,三观、思政的精神建设。

健康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超多学科的交叉。但是它并不“高端”,因为日常的一切,都和它相关。
哈哈哈哈哈…我真是太机智了500 但,人类真是鱼唇又卑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