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个子中国军人能赢五大三粗的美国肌肉男?

10月27日,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在武汉落幕,中国队取得优异成绩。这次军人竞技场上的比拼,再度引发了人们老生常谈却又难有答案的问题:中国小个子的军人,在比赛场和战场上是如何战胜欧美那些“肌肉男”大块头的?

关于这个命题,其实库叔想说“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命题本身就存在着若干误解。退一步讲,真的说起小个子能不能赢大块头这个问题,答案到底是怎样的呢?对军人竞技和战斗能力来说,体型和战斗力真的存在正相关吗?

500

(图为中国海军陆战队)

文 |  朱新开  

编辑 | 黄俊峰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体格大就占尽优势?

离开项目谈强弱都是耍流氓

不可否认,在重竞技项目方面,比如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等,虽然在无差别级、地下黑赛以及战场实战中,确实有过小个子击败大块头的事例;但在正式体育比赛中既然特别设置了体重级别,那就已经说明在这些项目上大块头的确存在优势。进一步而言,在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体重高出1公斤必然会增加获胜的机会。

即使是一些技巧性项目乃至是团队项目,也存在着对更大体重的需求。比如姚明初到NBA时,体能教练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增重,因为只有体重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与对手进行最基本的身体对抗。

 

500

(图为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拳击比赛)

由上述重竞技项目,对应到战场上的单兵格斗,当双方在徒手、器械及临场反应等的日常训练水平相当时,最终比的仍是体能、力量尤其是耐力,此时,大块头的优势往往就会自然凸显出来。

然而,同样是从单纯的人体生理角度,也有很多项目大块头反而是“先天劣势”。

在军运会的设项中,有空军五项、海军五项以及跳伞、帆船项目,前两者分别含有划船、飞行等单项,当然还有射击。

一与武器装备相联系,体型问题就成为了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比如潜艇、战机、坦克等,其空间设计可谓是以厘米乃至毫米计。这对于大块头而言,显然就是一个物理性的制约了,包括在狭小空间内的动作灵活性,以及精细化操作的准确性等。

 500

(图为辽宁舰舰载机机舱)

即便是看似无比“宽敞”的航空母舰,如果千人以上的床铺每个加长加宽10厘米,还不说厕所、淋浴间的尺寸,以及饮食等后勤储备(大块头消耗也多)等,势必就会挤占火器、电子设备等空间,否则,只能从吨位及发动机方面想办法了。

至于特种作战,只说动力冲锋舟、手划艇,以及就地取材制作的筏子,大块头势必需要更大的浮力,也就必然导致所乘载工具的体积大、阻力大,噪音也就大,自然就会更危险。

500

(图为海军陆战队训练)

再说到跳伞等项目。军运会的跳伞设有特技、定点等单项,均会在实战中应用;而随着雷达预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伞兵多数会采取超远距离投放方式,甚至要自行滑翔数十公里抵达目标区域,为了保证足够的滞空时间,大块头势必就要在伞具尺寸与携带装备重量之间找平衡了,但无论怎样都是一件头痛的事情。

500

(图为伞兵空降)

还有射击项目。军运会使用的是标靶,这样看似乎跟射击者体型大小没什么关系;但射击放到实战战场上,肯定是要对射,显然大块头的弹着面会更大,相应所需的掩体也就需要更大、更深,否则就真成了活靶子。

另外,说句不是玩笑的玩笑话,大块头势必会“浪费”更多的军服衣料,如果真按着一般人印象的“美军都是大块头”,百万军人加起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军费开支了。再比如军粮,如果一名军人每顿饭需要多吃一两粮,那就不仅是军费超支的问题了,势必会增加生产、存储、运输等方面的压力。

2

美军全是肌肉猛男?

好莱坞大片看多了!

从军运会的设项来看,与常规战争关联最密切的项目,当属定向越野和军事五项,后者包括射击、障碍跑、障碍游泳、投弹和越野跑5个单项,其中的障碍跑多达20个障碍物,比如5米高栏、五步桩、高低杠、独木桥、低桩网等。

500

(图为第七届世界军运会障碍赛)

这些项目,对应的是实战中的障碍问题,尤其是现代战争聚焦的城市巷战,在攀爬、跨越、翻越、钻越等方面,大块头显然不会占优势。

美国有一个类似“兵王”的电视节目,曾邀请海军陆战队、空军特勤、警察的精英参赛,其设置的项目很简单,只有3道铁栅栏,要求参赛者先在第一道栅栏下挖洞钻越,再负重翻越第二道栅栏,最后挖洞钻越第三道栅栏,结果是最大块头的海军陆战队员率先败下阵来,甚至在受伤流血了。

“世界第一强军”——美军,会不懂这个道理吗?

事实上,美军绝非都是像施瓦辛格、史泰龙那样的大块头。人们之所以会怀有那样的印象,只因好莱坞大片的刻意渲染,加之媒体、公众对特种兵的好奇心理,往往会聚焦于时常大出风头且神秘的“绿色贝雷帽”、“三角洲”、“海豹”等,而这些特种部队主要执行的是偷袭任务,并非正面作战,通常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且需要自行背负所有装备,所以选兵时更倾向于那些大块头,结果就造成普遍性的错觉。

500

(图为好莱坞塑造的“美国军人”形象)

若要还原美军的真实“形象”,自然要看常规作战部队。

为了取样更加公允,还是要从美军执行正面作战的精英部队说起。这样的样本其实在庞大的美军中只有两支——海军陆战队和游骑兵,相比而言后者更为典型。

游骑兵成军可追溯到1756年,但编制会随着战争的起止而时有时无,现代游骑兵部队一般要追溯到二战期间的1942年,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原型就是游骑兵。

此前,游骑兵并非不存在,就如同我们常说的突击队、敢死队那样,美军的常规部队会根据作战需要,抽调士兵精英组建游骑兵作战单元,通常是连或营。也就是说,即便在没有正式编制番号的时候,“游骑兵”仍然作为实体存在于美军常规部队中。

由于是根据正面作战的实际需要来组建,所以,大块头并非游骑兵的主要选拔标准,部队中一眼望去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前唯一保留编制的第75游骑兵团(1987年重建),也是如此。

500

(图为目前唯一保留编制的游骑兵部队——美军第75游骑兵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游骑兵对多数人来说名声似乎不够响亮,但从其纪念臂章上的绣字——二战、朝鲜、越南、格林纳达、巴拿马、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可见除了危地马拉、科索沃,它几乎参加了美军自二战以来的所有军事行动。甚至可以说,在上述特种兵搞不定的情况下,游骑兵就会成为随之而来的重锤。因此,可以说,游骑兵的“选材”最能代表美军作战部队。

另一个美军代表形象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也是身高体型各异。

500

(图为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

美军的常规部队也是如此。

此外,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美国军人在体格上的参差还在加剧。美军实行战时征兵、平时募兵的兵役制度,近些年兵源出现困难,甚至只要拿到“绿卡”就能报名参军,加之相关法律对美军歧视性潜规则的挤压,令常规部队士兵的个头体型可谓千奇百怪,若除去以钢铁武装起来的外壳,仅看队列仪表甚至还不如后备役的国民警卫队。

所以,若将好莱坞大片中的形象直接套用在现实中的美军身上,那真的是太想当然了。

3

大块头是战争选材唯一标准?

时代变了!

众所周知,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古代奥运会的设项多是源自军事技能,如今的军运会也是如此。从前面所列举的相关项目也能看出,不同的设项会自然限制运动员的身高体型;在战场上虽然不会像运动会一板一眼地设项,但其实不同的任务也会需要不同身高体型的士兵。

尤其是人类进入现代战争的阶段,已非冷兵器时代那样需要的大多是孔武有力的战士,而是类别越来越细,未来的战争势必会建立在“键盘”和“手柄”之上,大块头的粗手指显然在这方面不占优势。

500

(图为美军电子作战室)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代体育项目多起源于大学,并被军队接纳与发扬。在早期的现代奥运会上,大学生和军人是争夺金牌的主角。但随着业余体育的专业化,尤其职业体育的发展与普及,上述群体的优势不再明显,乃至现在职业体育对奥运会造成直接冲击,因为后者对职业运动员有所限制,逐渐失去“更快、更高、更强”的观赏性。

究其原因,当然是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水准不断攀升。仍以前文提及的重竞技项目为例,轻量级的职业运动员挑战重量级的奥运金牌选手并非不可以,事实上就有正式的无差别级比赛。也就是说,只要训练到位,即便在大块头占据“先天优势”的项目上,小个子照样有机会赢。

对应到战场上,也是一样。大块头并非决胜的必备条件,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下,甚至会反受其累。

500

(图为美军训练)

当然,不论未来战争的作战模式发展到什么地步,总会需要一些负责“最后一公里”对残敌进行直接“踹门”的地面突击士兵,包括在占领后的军管阶段,那些大块头仍有用武之地,甚至必不可少。

也就是说,未来战争,既需要单兵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不同素质的单兵组合搭配。

4

大块头标志着体质提升?

“平衡”才是关键

毋庸置疑,任何国家的军队均会需要“大块头”,解放军也不应例外,可是实际观感却相对“娇小”,有人便开始质疑伙食问题,这属于根本性的谬误。

其实,不同的人种基因在身体生理素质上确有差异,但在实际表现上却各有所长。抛开枯燥的数据,仅从直观来看,在需要爆发力、耐力的径赛中,非裔选手占据优势;在需要爆发力辅以技巧的田赛中,白色欧罗巴选手占据优势;在需要技巧的诸如兵乓球、体操、跳水等比赛中,黄色亚裔以及相对小个子的斯拉夫(东欧)选手占据优势;在需要速度、耐力、柔韧及协调性相结合的比如足球比赛中,南美选手占据优势。

500

(图为第七届世界军运会跳水比赛)

再如前面说过的“未来战争势必会建立在键盘和手柄之上”,实际上,在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电子竞技比赛中,亚裔尤其东亚包括中国、韩国选手,以及相对小个子的斯拉夫人等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而且,不论什么人种的选手,绝少出现大块头。

500

(图为中国青年电子竞技大赛)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大块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身体素质,但是绝非越大越好,这里有个“度”的问题。

前文提及姚明初到NBA时被要求增重,这仅通过科学进食就能达到,但他同时也被划定了增重高限,因为过量就会影响灵活性及奔跑速度,对其赛场能力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进食对于不同的人均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但会有一个限度,否则,对于一些人会促进肌肉纤维的生长,对于另一些人则会更容易转化为脂肪。所以,不论对个人还是一个群体,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单纯追求大块头既不科学,也不实际。

这不仅体现在军人的身体素质,更在于普遍的国民体质。与“国民体质”相关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国民体质监测规定》,监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以下仍抛开枯燥的数据以实例说明:

先说“小日本”,这个“别号”其实并非全出于歧视,以前的日本人在亚洲也算是小个子。1954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学校午餐(给食)法》和《关于促进乳品业和养牛业的法令》,并提出“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口号,进而以“学生饮用奶计划”改善国民体质状况。这种通过后天食补的方式势必会取得一定效果,但更显著的效果则是体现在后代身上。

再看我们,通过饮食增强体质的理念与实操,早就体现在日常饮食文化中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效果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执行了数十年的购票限高在近些年屡被诟病,因为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早已将其标准碾压。

500

事实上,国民体质从已为父母的80后就有了有目共睹的提高,解放军以及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与体型必然会随之水涨船高,想必在未来的两三代之后,肯定会有更不一样的呈现!

我们不是不需要大块头,但绝不能陷入大块头的迷思。因为不论赛场还是战场,看似是强者的丛林法则,但根本是适者生存,小个子仍可以战胜大块头,这在过往的战争中已经有了证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