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三料啤酒究竟是如何得名的?
三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我朝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拥有诸多的含义。
虚指表多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无一点尘。
同时还可以表少:三三两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如李清照所写,三杯两盏淡酒确实不够我们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的酒量。
那么在作为舶来品的啤酒中,三又发挥出了怎样的作用?
说到三,在啤酒中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便是修道院经典风格三料 “Triple” 或 “Tripel”。该风格的啤酒具有典型的金黄色酒体,丰富持久的泡沫,浓郁圆润的麦芽香,当然还有突出的“三杀”(Triple kill?)口感。
不过和他另外两个修道院兄弟“双料”和“四料”想比,不论是肤色上,还是特点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仿佛并不是亲生兄弟。这就不禁让人思索:那么到底是什么是修道院三料风格(Tripel)呢?
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款三料啤酒莫过于Westmalle Tripel,始创于1956年,由Westmalle的修士们重新定义了一款具有非常强劲酒力的风格,成就了这样一款明星产品,然而三料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著名啤酒评论家Michael Jackson(是的,你没有看错)在他的网站中提到:现代意义上的三料啤酒应该为Witkap Peter,由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Drie Linden酒厂(经过一些并购,现酒厂坐落于布鲁塞尔西面小城Ninove,并改名为Brouwerij Slaghmuylder,始创于1860年)于1932年推出:
当时那款并没有triple字眼,由于年代久远酒标没戏,就用这个临时替代一下。
富有年代感的酒厂照片(其实现在大家大可直接去酒厂看现场,下了Ninove火车站步行5分钟就到啦)。
然而这款酒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位酿酒师的故事。主人公便是下图后排左四的Hendrik Berlinden 。
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在18岁那年便辍学成为了De Sleutel酿酒厂的一名工人。然而好学的他并不甘寂寞,几年后便成为了一家德国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助理,并自学化学和发酵工艺成为了一位助理化学家,三料配方研发之旅也就此展开,一款能够发酵生成高酒精度淡色酒的酵母也随之应运而生。
于此同时,作为优秀的酿酒师,他也协助Westmalle修道院改良了DubbelBruin,以达到更高的酒精度。其出色的钻研和经营使得其拥有一笔财富并于1919年收购了Drie Linden酒厂(此处省略2000字,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请参阅文章底部链接)。
1929年Trappist三料风格开始酿造,也是一款作为比利时具有本国特色的对抗各类拉格和皮尔森啤酒的新锐产品。1932年Witkap Pater也应声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同时也奠定了该酒厂的地位,诸多修道院酒厂也认可其作为修道院啤酒的唯一世俗代工厂。
说了这么多,那么三料的“三”到底源于何处,这里排除两个错误答案:1.三种麦芽,很抱歉,非也,Westmalle三料只用了皮尔森麦芽(单一麦芽三料),Karmeliet三料则使用了6种麦芽(两种大麦,两种小麦,两种燕麦)。2.三倍量的麦芽,根据比利时De Dolle酒厂老板慷慨的和我讲解了他自家酒厂三料(De Dolle Dulle Teve 10°)其实只是比一款比利时烈性艾尔(De Dolle Arabier)多加了糖而已。
那么“三”到底源于何处?更为合理的解释应当是酒精度,当时用Westmalle于标注酒精度的强弱程度使用了X,XX,XXX来区分其酒精度的强弱,三料双料的名称也就此为人们所接受,再从比利时众多酒厂所出的纷繁双料、三料、四料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酒精度也呈现相应的逐渐增大关系。当然了,Triple这个词更为简单的直译便是三倍的,不论是经典的杜威三花(Triple Hops)还是现下比Double IPA 更为带劲的Triple IPA,三这个词汇在啤酒文化中的定植早已深入骨髓。
那么就干了这杯,还有三杯!
作者简介:Eevee,啤博士成员,南京农大植物病理学博士,海岛啤酒训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