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中国的好经验用起来”——访中国在老挝减贫合作项目村

新华社万象11月18日电(记者章建华)从老挝首都万象市往北行车一个多小时,就进入较为贫困的山区。再经过一个小时山间公路和土路颠簸,就到了坐落于山坳里的万象市桑通县版索村。

这个山村共有407户、2007人,其中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不足700美元)占全村的50%。这里基础设施条件差,行路难,饮水难,缺少灌溉设施。不过,新修的村内道路、房屋和刚竖起来的太阳能路灯,预示着版索村将摘掉贫困帽子。该村已成为中国在老挝实施的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村之一,项目由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自2017年9月开始负责实施。

500减贫示范点老挝琅勃拉邦市象龙村新建的小学篮球场,图源:广西日报

到10月底,中老国家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中方主任助理罗凤宽已经在老挝工作四个月了,他眼看着村里这几个月发生了不少变化。

“你看那个桥,我们走过来的时候觉得挺危险的。不过,现在新桥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了。”罗凤宽指着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对记者说,明年5月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就能竣工。

版索村被小河分作东、西两个部分,目前仅靠这座已经无法通车的木桥连接。村民对中国援建的新桥充满期待。

57岁的通荣·潘玛尼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她说,2017年扶贫项目实施后,村子开始有了变化,道路也铺了沥青。

“桥修好了,出行就更方便了,”通荣说,“我登记了跟中国人学种玉米和养殖,版索村脱贫离不开中国扶贫项目的帮助。”

不仅联合项目组在使劲,两国经贸合作也将助力减贫项目。罗凤宽介绍说,有中国投资者在附近办了养猪场,村民所种植的玉米,养猪场承诺全部收购;当地妇女有织布技术,目前项目组也在寻找对接方,准备把她们织出来的布销往中国;还有个中国企业也准备在山上种果树,已经进行了实地考察。

除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外,扶贫项目还包括对版索村的教育援助。版索村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全校约有60名教师、550名学生。

44岁的校长辛·蓬米冯指着学校旁边几间茅草房说,以前住校学生的宿舍是家长来给他们建,两三人一间,教师宿舍也是自己建。现在扶贫项目给学校盖好了通水通电的两排砖瓦房,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师生们对此都十分感谢。

辛校长对新建的操场也很满意。“现在每天下午会有体育活动,这个操场很好,可以打篮球,也可以玩藤球。”

“对于我们而言,如果教育水平不提高,贫困就不会减少,”辛校长说,“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科技水平也高,国家的发展就很快。我们国家也一样,一定要把中国的好经验用起来。”

…………………相关新闻……………

把援建项目做成“海外样板”

广西日报  2019-3-2 本报记者 韦继川

  “我家有自来水啦!”2月19日,广西援建的老挝琅勃拉邦象龙村人饮工程竣工,清澈的山泉水通过刚刚安装好的水管,从5公里外的双山流入村民家中。

500中老减贫合作示范项目组成员和当地政府官员在象龙村实地调研。

  2018年底,一批中国援老减贫示范合作项目开工。人饮工程的竣工,将让当地600多户村民告别买桶装水过日子的历史。

  作为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中的重要部分,老挝项目是习近平主席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提出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个减贫项目之一。2016年9月,我国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部门经过竞争性磋商招标,择优选定了在利用外资扶贫、国际减贫交流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并取得突出成效的广西,作为中国首批开展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的建设方,以贡献中国智慧,打造中国减贫的“海外样板”。

  “中央把这个项目交给广西来实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治区扶贫办总经济师黄灿滨告诉记者,项目自2017年9月启动以来,广西建立了多部门联系制度,从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给予支持,还组织专家组加强与老挝的合作,多次实地考察项目村和项目点,就项目模式、项目规划、实施方案、机构设置等与老方达成共识,2018年11月20日前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并很快付诸实施。

  中国援老项目共17个,其中万象市的桑通县版索村有9个,琅勃拉邦市象龙村有8个,包括桥梁、村内道路、入户供水、活动中心、卫生室、学校师生宿舍、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

  “版索大桥把村里的居住区和耕作区连接起来,对我们村民来说非常重要。”版索村村长坎战介绍,全村人都期盼新的版索大桥尽快建成。

  驻老中方专家、中老国家联合项目办中方负责人覃延学是“扶贫元老”,有着30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如今他已在两国之间奔波了两年多。

  “广西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在援老减贫项目推进中非常有用。”覃延学介绍,以版索村和象龙村为示范,推广以政府为主导、群众参与为基础的“整村推进”减贫经验,在3年时间内对示范村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农户生计改善、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5个方面的帮扶,从而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为东亚国家减贫和改善民生提供示范。他告诉记者,援老项目选择那些最紧迫、最直接、群众受益广泛的项目,采取民工建勤、投工投劳的办法,对一些投入不足而群众需求迫切的项目,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饮工程涉及的两个村,就是由政府提供材料和技术指导,受益群众参与埋管和入户安装的。”

  援老工作中,中方在项目选择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导村级成立实施小组和监督小组,确保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建成后引导村级制定好后续管理办法。

  两年多来,援老专家经常下乡,到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有时只能坐手扶拖拉机。为了解决象龙村饮水问题,专家们和当地政府官员多次实地调研,翻山越岭寻找水源,最终在距离村子5公里的双山找到干净的山泉水。“他们都是实干家。”当地群众经常这样夸赞中国专家。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却对老挝帮助这么多,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体现了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老联合项目办公室老方负责人那灵通评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