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三部曲之一:中国的房地产没问题

500

房子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看涨的,唱跌的,反正每个人都能找出无数个理由来支持自己。那是涨、还是跌?这倒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涨跌的问题争了这么久,现今仍旧没有尘埃落定,看起来还能再争个三五百年,倒是一个大家都能看得到的事情

不涨不跌,最起码,不能如大家心中所想的那般,见风涨,跳崖跌,才是中国政府为整个房地产行业定下的基调。现在中国的房价,涨,会伤害到未买房的人;跌,则会伤害到贷款买房的人

涨与跌,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中国房地产发展到现在,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是大家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但如果因为一个过去的错误,而试图用另外一个错误来解决,那只能是错上加错

因此,将房价稳住,使其能不涨不跌,才是现阶段最合理的做法

但在过去的几年之间,中国的房地产还是处于一个上升状态,政府的意愿并不能如实的反应到市场,这才是现今中国房地产所凸现的最大问题

中国房地产能在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里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土地、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房地产这个行业的核心业务在于向政府拿地,在这一点之上,如果缺少了政府的支持,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后拿地到建设过程,主要资金来源也是面向银行的融资,而银行依然是属于政府管控的范围,现今的房地产公司,负债率普遍接近80%,这负债率基本就等于政府通过银行而持有的房地产企业股权债务。

500

换而言之,房地产其实就是政府出资,民间出力的国有企业。

唯一的问题出现在,房子完成建设之后,在市场流通的环节,此时不受政府控制的民间资本进入,几乎把市场上所有流通的房源都变成了二手房

使得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之中变成了生产商,而民间资本则自发成为了经销商,在市场当中左右房子的流通,使其从生活用品变成了奢侈品,给整个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狠狠的加了一把火

这股力量庞大到能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兴风作浪的同时,还处于不受政府控制的状态,这才是触及到政府底线,挑战政府权威的大问题

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本来就是政府刻意而为之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一直以来都将美日作为学习跟参考的对象,中国早期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实就是借鉴了日本自二战之后的经济发展案例。

通过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从1955到1973这十八年间,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9.8%的高速度,工业增长率则一直保持13.6%的高速度,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这十八年间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500

这一点跟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在经济领域上所取得的成就何其相似?

但在取得这一成果的同时,也造就了另外一个问题,企业通过出口所创造的大量外汇是无法直接投入本国使用的,还必须经由政府兑换为本国货币才能在国内流通,其实就等同于政府通过投放货币的方式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也就意味着,货币存在一个超发与通胀的问题

这就引发了当时日本的投资狂潮,通过出口所创造的大量货币需要花出去,在日本这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无疑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载体,大量的资本开始疯狂涌入房地产行业,推高了整个市场的房价,这其中所形成的泡沫,最后也成为了日本经济神话破灭的一个导火索

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在经济上的发展,其实就是在复制当年日本走过的路子,只要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无法回避的便是国内货币超发与通胀的问题,所以政府才在一开始的时候便主动进入房地产领域,等到资本开始大规模介入的时候,政府其实在这里已经占据了一个先手,从而在解决问题上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所以,房地产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但是问题却不在房地产本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地产只是政府用来规避人民币风险的一个蓄水池

这个世界上没有奇迹,无论是当初战后的日本也好,还是现今的中国也罢,两者在发展上都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很长一段距离,而想要在短期之内实现追赶,那你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承担更多的风险。当我们决定要发展,要追赶,那剩下来我们所能努力的便是如何去掌控风险

再去讨论房地产本身的问题,其实意义就已经不大了

转自公众号“蒙学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