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陪读”成为家长的负担

  最近网上流传一份“陪读家长”的特殊病历,说一位妈妈“陪儿子做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类似这样的段子在家长圈热传,并引发广泛共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陪孩子做作业,已成为很多中国家长的心头之痛。 

 “陪读家长”越来越多,从家庭教育角度看,在于许多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更多家长缺少得体的教育方法,没有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一些家长忽视言传身教,家里麻将、酒席不断,孩子耳濡目染对读书学习缺少基本兴趣。家长这时再日夜陪读,也于事无补。从学校来说,在于学校默许放任教师把自己的分内工作转嫁于家长。一些作业就是布置给家长的:要求家长给学生出题,帮学生完成手工作业等,比如做模型、缝衣服等等。有些任务学生根本不可能独立完成。家长只好代劳,很多学校最后把类似成果还作为教改成果四处展览。这等于给了学生弄虚作假的“虚假光荣”,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很多亲子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顾问给出了家长几点建议:教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从细节处开始。比如,教会并要求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坐姿;培养孩子整理书籍与资料以及书包的好习惯;提醒孩子用好家庭作业记录本,及其它能辅助学习,提升效率的笔记本、复习本等资料;对于学习中的重点知识,要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与注解,同时也可以附上自己简短的学习心得或困惑。当学习中有疑问时,鼓励孩子提问;若家长不能正确提示或解答,可鼓励孩子向老师请教;作业的质量要保证,同时,作业的美观与整洁,也要严格把关。若孩子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要给予一定的小惩罚;提醒孩子重视预习与复习。对于已学的内容,要及时复习与归纳总结;对于将学的内容,要及时预习,熟悉内容,有疑惑要及时记录下,并于学习当天解决掉;陪写作业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力;有难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与解决;作业完成后,要工整地签名。家长对签名的重视程度,其实也是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要根据孩子年龄阶段的自我发展和探索能力来布置作业,家庭作业应该尽可能考虑孩子的自我探索能力,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能力和局限,应该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况,不要追求“高标”。不要让家长频频出手帮忙,把“陪读”当做一种负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