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拓荒者广场到“绿宝石城” ——西雅图的历史印记(上)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只有短短不到150 年的历史,但它的兴起却折射着美国历史的发展。
在美国西部,有一座以“夜未眠”而闻名的城市。这座城市因何“令人难眠”?或许是因为当人们使用微软Windows
系统时,那个错误代码的蓝屏太刺眼;或许是因为人们乘坐波音飞机时,觉得其动力过于强劲;又或许是因为星巴克的咖啡太美味、太提神;又或许是因为亚马逊的网购商品太让人着迷,以至睡意全无。这些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产品,都与这座城市密切相关,它就是西雅图。
西雅图的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
西雅图位于美国西北部埃利奥特湾(又称比吉特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的狭长地带上,是一个拥有清澈湖泊、壮丽山脉、多样文化和许多标志性建筑的城市,一个空气中都飘荡着咖啡香气的城市,一个多次被评为“全美最佳居住地”的城市。站在太空针塔上鸟瞰全城,这里的人们在绵绵细雨中安静思考;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细品咖啡;在阿尔基海滩上悠闲散步,眺望落日隐入群山。
源自拓荒者广场的西雅图只有短短不到150 年的历史,但它的兴起却折射着美国历史的发展。
这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曾被称为“女王之城” ,但现在人们更乐于称呼它为“咖啡之都”“飞机之城”“网购中心”“视窗之城”……像这样能够汇聚星巴克、波音、亚马逊和微软四大公司总部于一身的城市,不能说世所罕有,但至少魅力独特。
1909 年的拓荒者广场
1851
年,伴随着西进运动,最早的白人移民从纽约来到这里。西雅图以一位印第安人酋长的名字为名出现在美国历史中,18
年后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在经历了1889
年的大火,中心商业区被毁后,坚强的西雅图人迅速用信心和汗水,借着“淘金热”的东风,重建了令人着迷的“翡翠之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美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微软等众多科技公司在西雅图成立,加上之前星巴克的诞生,西雅图成为引领美国方式甚至世界方式的新的“绿宝石城”。
印第安人与“血泪西雅图”
自远古时期就居住在北美地区的印第安人是西雅图的原住民,不过他们生活在西雅图的历史并没有被记录在美国通史里。
印第安人生活时的西雅图是粗犷的,这里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这样的地方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处。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覆盖着。树木高大、植被茂盛,即使是在冬季,也有高耸的松塔、低矮的柏树和冬青。甚至绵绵的雨和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而在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无数大小不等的湖泊。
在这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环境中,印第安人的生活也是自由的。在欧洲白人还没有踏上美洲之前,美洲广袤的大地就赐予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那时,印第安人过着淳朴而自然的生活,他们采摘野果,收割植物,下河捕鱼,上山打猎。戴尔·范·埃夫里在《天赋人权被剥夺:美国印第安人》一书中写道:“印第安人对于周围每一件事物的自然特性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能力。……他从来没有领悟到正在确立的私有制原则比自由自在地拥有天空更合理。但是他比其他业主更加深情地热爱这片土地。……大地就是他的家乡,是先祖遗骨的安放之地,是天生的宗教圣地,圣洁无比。”
印第安人像
印第安人崇尚自由,因而相信世间万物都是应该自由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在地获得自然界的赐予,但不可以据为己有。
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这一切都改变了。华盛顿地区早在18
世纪末就被航海探险家发现了,第一个来到西雅图的欧洲人是乔治·温哥华,1792 年5
月,这位船长花了四年时间穿过西北太平洋,来到这片土地,他探索了几乎整个西北地区,包括西雅图。但温哥华只进行了航海探索,未能在此定居。最早定居西雅图的白人移民出现在1851 年:纽约人查尔斯·特瑞在杜瓦米什河口登陆,他给落脚的地方也取名为纽约,他是西雅图最早的白人移民者、定居者。
西雅图真正开始拓荒建设始于1851
年11 月13 日。这天, 一群被称为“丹尼党” 的美洲探险者, 从伊利诺斯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到阿尔基角, 在今天被称作“ 拓荒者广场”
的地方登陆扎营。他们发现此地的木材和水资源相当丰富, 便决定定居下来。1 8 5 2 年2 月,丹尼、卡森·
伯伦和威廉·贝尔经过仔细考察海港,测量土地,观察周围的林业资源,决定在此建立一个城镇。4
月,他们将居民点转移到依利雅特湾,并向美国政府申购了这里的土地。
白人到达这里后,当地的印第安人酋长希尔斯曾给予他们保护。由于早年受法国传教士的影响,希尔斯酋长信仰天主教,对当时入侵该地的白人殖民者特别友好。在他的率领下,大部分索瓜米西族印第安人对白人采取了友好态度。然而,在18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大批印第安人却遭到了屠杀。为了给白人腾出更多的土地,美国政府采取了强迫迁移的方法,印第安人不断被赶往贫瘠的保留地。“几乎每一批向西挺进的人流,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
希尔斯酋长像
在联邦部队的驱赶下,奉命迁居的印第安部落,一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许多印第安人经不起劳累,死在途中。从森林、草原、沃土被流放到西部荒漠,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就是他们的“血泪之路”,而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一旦被发现有矿藏或其他利用价值,他们又会被赶往更穷的地方。美国白人向西部迁移给印第安人带去的几乎是灭族的灾难。西雅图地区的印第安人也不例外。
1851 年,美国政府宣称要以15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西雅图地区200 万英亩的土地。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希尔斯明白,作为过着原始生活、持着简陋工具的“红人”族群,不可能抵挡住拥有枪炮的白人。悲愤交集的酋长发表了著名演说——《西雅图宣言》。宣言中说:
我们红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为圣洁。……树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渗透了红人亘古以来的记忆。……我们会考虑你的条件,但这买卖不那么容易……我们确知一事,大地并不属于人;人,属于大地,万物相互效力。也许,你我都是兄弟。等着看,也许,有一天白人会发现:他们所信的上帝,与我们所信的神,是同一位神。……上帝视大地为至宝,伤害大地就是亵渎大地的创造者。
希尔斯的演说表达了印第安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批评了白人的趁火打劫,贪得无厌;斥责了现代文明对原始生态的破坏,任由片片绿色大地成为荒漠。
印第安人饱含深情的演说未能阻止白人的“西进”。1855
年,印第安酋长与白人签订了《埃利奥特港条约》,出让印第安人土地并迁往印第安人保留地。1855 年至1858
年,部分印第安人发动起义,遭到白人枪炮的镇压。为纪念这位主动让出土地并且忠于白人的印第安酋长,白人将新建的这座城市以他的名字——希尔斯(Sealth)来命名。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口耳误传,最终成为了西雅图(Seattle)。现在,希尔斯酋长的诞生地蒂利克村还保存着当年的风貌,成为西雅图独特的景点。
“地下城”“淘金热”与“新发展”
1851 年白人移民到西雅图后,其自然景观开始大幅变化,许多原始森林遭到砍伐,新型城市被建立起来。目前所见西雅图市的第一幅地图是1853 年5 月23 日绘制的,这说明西雅图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
西雅图第一次经济崛起得益于木材产业,西雅图也成为美国的伐木中心。西雅图的伐木业开始得很早。早在1832
年杰克逊任总统时,政府就允许农民占有土地,即可以用最低售价购买土地。1852
年以后,丹尼在向美国政府申购这块土地成功后,带领所有人迅速开发这片土地。丹尼创建过房地产公司,开过砖厂,办过银行,他还鼓励西雅图人兴办木材加工等实业,许多高100
多米、有1000
多年树龄的树木被加工成木材。西雅图有优良的海湾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于木材的运输,所以好多木材商都在西雅图的海湾生产、加工、交易木材产品,再将其外运到旧金山出售。
西雅图的一个伐木工人和两个女人在一棵巨树前合影
19 世纪末,西雅图的木材生意已初具规模,生意兴隆,商业发达。不幸的是,如今世界上很难再找到这么高、这么老的树了。依托木材生意,西雅图这个小镇从1865 年到1867 年逐渐发展壮大,1869 年正式发展成为一座城市。
由于盛产木材,西雅图的大部分房屋都是用木料建造的。1889
年6 月6 日,西雅图一位油漆匠的胶锅着火,由此引发的大火将西雅图夷为平地。火势延续了12 个小时,西雅图44
条街的廉价建筑、木质房屋被毁。有人说这场大火实为塞翁失马,在无人丧生的情况下,它把当时西雅图腐败的官僚作风和愚蠢糟糕的都市规划一并火葬了。大火熄灭后,街上一片荒芜,但城市危机让大众团结了起来。火灾后的第一个城市会议是在大街上举行的。
为了避免火灾再次发生,城市再次遭受重大损失,会议决定新建筑一律使用砖石结构。大火之前,城市建在一片非常潮湿的海滩上,经常出现海水倒灌的问题,火灾以后人们决定要让西雅图摆脱满地的淤泥。于是在重建的过程中,所有的街道都比原来的地面高出了3 米至11 米。
在当时的市中心也即现在的拓荒者广场,其建筑大多是在火灾后三年内建成的。市政府拟定了填高办法,在街道两边筑起梯形截面,在其间铺设了新的上下水管道,填上泥土,新路面终于建成,西雅图涅重生。新路面下面的老旧房屋和人行道依然保留着,上层的人行道制作成透明的天窗,为下面的人行道照明,在时光的打磨下形成了一座完整的、供游客参观的地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