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陆战队规模要翻倍,最缺的并不是“斯拉夫EFV”
相比从上世纪的阿富汗和车臣,再到近年来的乌克兰和叙利亚,在二战后历次局部战争中都很活跃的苏联/俄罗斯空降兵,在卫国战争期间战功卓著、名气更大的海军陆战队(морская пехота)/海军步兵旅(морска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бригада),在战后的名气就低了很多。
描绘红海军步兵战斗的绘画。尽管海军步兵旅是卫国战争初期,以海军现役官兵为主应急组建的单位;但相比普通红军士兵体格更强壮、文化水平更高的他们,仍然有着出色的战斗力
苏联解体后,随着俄海军整体的没落,俄海军陆战队也一度元气大伤;虽然近些年来有所恢复,但从结构编制上仍能一窥其遗留的问题。按照现行编制,俄海军陆战队总兵力为12500人左右,分属俄罗斯海军四大舰队的五支海军步兵旅(其中太平洋舰队辖2个旅),以及若干个独立营/分队。
每个旅下辖的步兵单位包括1-2个海军陆战营和1个空降突击营,另编有1个防空连和1-2个炮兵连,以及侦察、通信、工兵、反坦克、喷火、修理等连排级建制的分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旅一级合成化程度很高,作战样式丰富。但由于全旅仅有2000多人,这就导致其独立执行任务时的“弹性”不足。
防空连虽然装备老旧些,但配置还算齐全
炮兵连的主要装备是2S1型122mm自行榴弹炮和2S9型120mm自行迫榴炮。由于俄海军各舰队处于相互独立的作战方向上,各部难以互相支援,需要较强的炮兵火力。例如太平洋舰队的海军步兵旅是从原海军陆战师改编而来的,因此也有2S3型152mm自行加榴炮(如图)
除了人数不足之外,俄海军陆战队还面临着现有装甲车辆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在苏联时代,陆战队的坦克营(太平洋舰队的第55海军陆战师则有一个坦克团)通常也就是装备T-55AM这种老式坦克,一些还搭配着更加老旧的PT-76水陆坦克。苏联解体后,这些老家伙大都退役了,顶替它们的新坦克却姗姗来迟。
尽管俄军一度有用BMP-3一举替换T-55AM、BTR系列和PT-76这些老式坦克/步战车的想法——也算是当初俄罗斯军迷的一大期望,而且BMP-3F这类为海军陆战队设计的改型也有了印尼这样的海外用户;然而万事万物最终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部分海军步兵旅里,BTR-80/82A这类轮式装甲车已经成为“黑色贝雷帽”们的主要载具。尽管这些具备一定两栖能力的车辆(包括一些BMP-2步兵战车)十分皮实耐用,也参与了俄海军陆战队近年来的多次作战行动,但其火力和防护性能,都难以真正扛起装甲突击力量的矛头。
虽然水上性能远不如05系列两栖战车,BTR-82A已经是俄海军陆战队相对新锐的装备了。注意下图车头侧面的“白熊”,这是北方舰队第61独立海军步兵旅的标志
从2015年12月底开始,北方舰队的第61独立海军步兵旅参加了保卫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的驻叙利亚俄军基地及其他重要设施的行动,还参与了帕尔米拉等地的战斗。但由于编制内缺乏主战坦克,该部独立执行任务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人手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驻叙俄军普遍面对的)也不时困扰着他们,2017年10月,该旅旅长瓦列里·费佳宁上校就是在叙利亚哈马省亲自指挥物资运输时,因乘坐的车辆遭到遥控爆炸物袭击而重伤不治的。
在叙利亚的俄海军步兵(图片鸣谢@苏联余晖)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俄海军陆战队的改革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就连长期作为快速反应、远征介入力量使用的俄罗斯空降兵,都开始装备T-72B3坦克这类与空降兵原始定位大异其趣的重装备了;同样在朝着“远征军”发展的俄海军陆战队,自然也要不忘初心。
从2017年12月开始,驻堪察加的太平洋舰队第40海军步兵旅就试验性部署了一个T-80BV坦克连,在后续几次演习中的表现很不错。到了2018年3月,俄国防部宣称将重新给海军陆战队各旅编配坦克营,计划在比较寒冷的北极地区和远东堪察加地区部署燃气轮机动力、更耐严寒的T-80BV,其他地区则使用近些年来广受好评的T-72B3。
2018年5月,第61独立海军陆战旅的T-80BV在摩尔曼斯克市进行胜利日前夕的彩排,这些坦克均加装了“松树-U”热像仪和“化石”爆炸反应装甲
俄海军陆战队的变革,还不仅仅是坦克的回归。根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今年10月22日的报道,北方舰队第61独立海军陆战旅将在今年年底落实最新酝酿出的新编制。在新编制表中,每个旅将额外编入3-4个营的部队,最终形成1个坦克营、1个侦察营、1个炮兵营、1个空降突击营和3个海军步兵营的完整编制,还将进一步纳入包括无人机连在内的其他“新质战斗力”。
从近年来俄军演训画面中来看,各军种地面部队虽然重装备更新程度不一,但无论“土豪”还是“贫穷”单位,均很重视各类无人机的配发和使用,这一点值得关注和借鉴
人数的增加乃至翻倍,首先就让“旅”字名副其实;坦克营的编成,则让旅在攻防中的选择更加丰富;各类新质战斗力的加入,也让旅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有所提升。尽管仍旧缺乏像05式两栖车族那样能够在水上高速行驶的装甲战斗平台,BTR系列还要顶一阵子,但这对暂无夺占岛屿需求的俄军来说也并非不能接受。
俄下一代两栖战车BMMP的设想图,计划使用57mm主炮,设计水上速度达37千米/时;不过要注意,他们在表格中把05式两栖战车(俄方写作ZBD2000)的水上速度写作......45千米/时
从尺寸和战斗全重,以及动力舱中置的布局上看,BMMP(上表最右一列)更加接近美国EFV远征战车(EFV,上表第一列),姑且可以称之为“斯拉夫EFV”。尽管宣称2019年开始试验的BMMP,目前还没有更多消息,能否如期在2022年列装更是个问号,但无论如何,俄海军陆战队也确实要走向“远征”了。
正如我们的朋友席亚洲列车长所言,以后在“国际军事竞赛”的“海上登陆”项目上,要是能多一个能跟ZBD05一起赛艇的装备,那也是亦可赛艇
俄海军前总参谋长瓦连京·谢利瓦诺夫认为,将远征职能移交海军陆战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步骤。他说:“如今类似叙利亚的行动正变得格外迫切,为之强化海军陆战队是正确的决定。这是最具战斗力的兵种之一,本领高超、作战经验和经历丰富。‘黑色贝雷帽’参与了近年来所有军事冲突,处处表现优异,包括在叙利亚。”这段话体现了新时期俄海军对陆战队价值的重新认识。
今年1月俄海军宣布,其军舰每次出海执行任务时,都将按军舰不同级别规定的编制,随舰部署一定数量的陆战队员。这种相较之前更为固定化、制度化的做法,有助于促进舰艇部队和陆战队之间的融合与熟悉,加快俄海军执行远征任务的能力。而作为一支天生合成化的兵种,陆战队除了要与舰艇部队合作之外,也少不了引入航空兵力量。
常态化舰上部署陆战队,明显有着向西方国家学习的特点
就在本月初,俄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完成了他们今年最大规模的实弹演习。这场有4000多名官兵参加的演习,是在堪察加半岛的两处靶场完成的,除了战舰、战机和无人机之外,卡-29突击运输直升机也首次在堪察加半岛执行任务,并使用航炮和火箭弹对沿岸目标进行打击。
尽管作为卡-27的衍生型号,卡-29除了不占地方之外,并不太适合干这类活,但它仍是俄海军目前唯一可用的突击运输直升机
这次演习从侧面印证了,之前关于俄海军陆战队未来计划纳入直升机分队的消息并非捕风捉影——不过以现实情况,眼前最多也就是把卡-29挪过去用用。但如果联想到俄空降兵近年来也积极地向空中突击化转型,那么陆战队与空降兵争夺俄军远征力量主导权的想法就更明显了。
要放在以前,空降兵机动便利的优势自然无需多说,但在俄军高层认为,远征力量也要重装化的时代,这一优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虽然空降兵部队可以更方便地依托大型运输机快速部署,但即使是基本型T-72坦克,想装进伊尔-76都不容易;宝贵的安-124大型运输机,又不大可能用在这类任务上。
印度使用伊尔-76试验装载T-72的场面,可见坦克宽度与飞机货舱基本相同,安全余量很小,装载难度很大
相比之下,依靠登陆舰艇部署坦克等重装备的海军陆战队虽然不够快,但终归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方式——而且还在近年来的叙利亚战场上证明了有效性。这就使得,在距离俄本土不太远的战场,海军陆战队在需要部署大量重装备的时候,相比空降兵仍占有一定优势。
无论是黑海-地中海方向还是鄂霍茨克海-日本海方向,由空降兵率先“抢点”,陆战队随后赶上这一取长补短的模式,正成为俄军着力验证的远征战法
然而目前极度缺乏大型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的俄海军,只能靠分布在四大舰队的十余艘775型“蟾蜍”级坦克登陆舰(每艘最多可运载10辆坦克)担纲远程投送的主力,老旧的1171型“鳄鱼”级还有4艘尚存,但舰龄均已超过40年;新建造的11771型“伊万·格伦”级坦克登陆舰(最多可运载13辆坦克)目前仅服役了一艘。
红海军最大的两栖舰艇——1170型“伊万·罗戈夫”级综合登陆舰,其3号舰在退役后长期搁置,而今也迎来了最后的结局——拆毁
“伊万·格伦”虽然堪称新锐,但其四不像的外形,确实也符合“伊万”家族的特性
这种运力用于投送现有编制的海军步兵旅还算适合,等到这些旅都按新编制齐装满员时,就显得有些不对等了。考虑到俄罗斯近些年来扩建地面部队的效率一向不错,要想配合即将走向复兴的“黑色贝雷帽”争夺俄军内部远征职能的话语权,俄海军在大型登陆舰领域真的需要加油了。
在“西北风”被无奈转售埃及之后,原本算是“凑合型航母解决方案”的俄海军大型两栖舰计划,就变得和其新航母计划一样飘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