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一个走出围城的故事
原创综合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The One。
如果要说我最喜欢的“古装武侠电影”,我会选《英雄》。
但是要选一部我会经常经常刷、也会极力向朋友推荐的“武侠”电影,我只会选《绣春刀》
从主观上来说,这部有我最喜欢的三位演员:金士杰、张震、王千源,三个字:“真过瘾”。
从客观上来讲,这部戏的文戏和武戏同样精彩,而文戏拍出的一个截然不同又无比真实的江湖。
武侠电影既要有“武”的酣畅淋漓,又要有“侠”的家国情怀。
但是如果一部武侠电影里面只有“武”没有“侠”呢?在接触过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部电影里面,没有“侠”,只有想要在时代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普通人”。
一部没有“武侠”的武侠片
电影里面的故事是从江湖之上的“庙堂”说起的。
大哥卢剑星、二弟沈炼、三弟靳一川,穿着飞鱼服,拿着“绣春刀”,他们是那个时代“持证杀人”的体面人。作为主人公的他们,武艺高强、兄弟义气、“受人尊敬”,但是并非是一个真正的“侠”。
大哥卢剑星身为总旗,能力出众,但是在公事上唯唯诺诺,低声下气,只求能够升迁;
二弟沈炼,世家出身,是兄弟三人的主心骨,智勇双全,但是做事也最有“私心”;
三弟靳一川,来源成迷,身体孱弱,对两位兄长言体计从,青春靓丽,但是也有不可告知的过去。
但是三人却有同一个身份:腐朽朝廷的鹰犬——锦衣卫。
“锦衣卫办事,不问原因,只问何时、何地、何人。”另外一部同题材的电影台词如是说。
他们杀过“坏人”,也杀过不少“好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们不是为国为民的“侠”,充其量只是一个为了一口饭,一口酒,一身衣服,拿着封建朝廷饷银,听命办事的刽子手而已。
只是相比于那些冰冷的机器,他们多了一点“毫无意义”的温情:兄弟之情、男欢女爱,但在特殊的历史侠,显得是那么孱弱和可怜。
这个故事里面的“正派”,没有一个人是“侠”,也没有一个人没有“私心”。
大哥卢剑星,因为没有钱买官,一辈子被人欺辱,受尽白眼。他什么事都敢挑,唯战绩是图,办事犀利,只求可以升官上位,光耀门楣有一个交待。但是他势单力薄,沦为上司和“大佬”们的利益工具,成为了不需要考虑正确与否的杀人机器。除了两个兄弟,他基本没什么在乎的。
三弟靳一川,盗贼出身,杀人易服冒充他人进入锦衣卫,只求结束江湖“小贼”的生活,拥有一个庙堂体制内的身份。但是却被自己的师兄丁修纠缠,被捏着底细百般勒索不说,而要忍受师兄的精神羞辱。“贼”的身份和这个身份带来的过去,就是他甩不掉的影子。
二弟沈炼,作为兄弟三人中最有谋略也最有心眼的一个人,也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年的沈炼,受到周家照顾,因为周家的提携而上位,但最后周家遭到迫害,却是自己带队抄家。周家旋即满门被灭,周家之女周妙彤被充入教坊司为妓。这是沈炼见不得人的过往,也是他一直在弥补的过去——沈炼对周妙彤百般照顾乃至于攒钱赎身,就是想还她“自由”,来弥补愧疚。
对于兄弟呢?沈炼明面上不说,暗地里却知道大哥和三弟的苦衷,在受命诛杀魏忠贤时,收受贿赂——想要给大哥买官,想要给周妙彤赎身,想要给三弟摆脱纠缠——但却一直隐瞒着大哥和三弟,导致兄弟三人不断卷入险境,以至于最后他们因此丢掉了性命。
从哪一个角度上来讲,三个人都不是以往故事中纯纯粹粹的好人。
庙堂人士呢?新任宰相韩旷只在乎清算阉党,不怜惜人命,也不在意国家安危;东厂提督赵靖忠,欺上瞒下,甚至甘做“满奸”,心狠手辣只为自己的利益。
所谓的“江湖人士”?靳一川的同门师兄丁修,武力值Max,然而他并不匡扶正义、扶弱济贫,反而仗艺欺人。一声“匪”气,丁修敲诈勒索自己的师弟,“相爱”背后更多的是“相杀”,以折磨师弟为爱好。欺辱百姓,毫无仁义之心。
丁修在勒索完师弟以后,讽刺他没有钱就用自己的身板去卖给那些有龙阳之好的“贵人”来换钱。对于靳一川在乎的医师一家,他更是享受以欺辱他们来折磨靳一川的过程。他杀了善良好心的老医师,玷污了无辜的少女,为的只是和师弟相爱相杀的“聊赖”。至于无辜人的死活,他从来不关心——甚至于对他而言,他人的死活就是他最大的乐趣。
在别的武侠电影里面,有李慕白、有黄飞鸿、有赵怀安、有张无忌、而这部电影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看不到希望的黑暗。
上至主角,下至配角,每一个人是一片树叶,随着与自己无关的洪流沉浮。
这部电影里面有彻彻底底的好角色吗?有,但是这部电影里面的好角色都没有得到“善待”。
在庙堂之高,身怀正义的严大人明知道被奸臣陷害,仍然不愿意家人出手反抗,他依然怀揣着邪不压正的信念,却当场死于暗箭之下。这暗箭不过是锦衣卫对沈炼兄弟三人“杀人灭口”的布局而已。
在江湖之远,医师的女儿天真无邪,最后却因为丁修跟靳一川的恩怨利害而“躺枪”,失去了父亲,失去平平淡淡的生活,爱笑的女孩子在这部电影里面并没有能够换来好运气。
大人物不能引流潮流,但是可以“力挽狂澜”。小人物呢,面对屈辱只能忍辱偷生。
绣春刀系列给人的压抑感印证了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部电影有刀光剑影,但是更多的是昏暗丑恶的世界。
“大人们”的一点小需要,可能“小人们”的命就因此没有了。
围城:自由从来都不是外在的超越
欲望制造需求。
崇祯朝廷需要军饷,它派人捉魏忠贤,需要魏忠贤的万贯家产;
赵靖忠假传圣旨,他想要的是魏忠贤的命,杀人绝迹,让自己平步青云;
卢剑星,让功给上司,自己屡陷绝境,只是想要升官,了却母亲的心愿;
靳一川,想要摆脱流寇的身份,想要有一份普通的生活和正常的感情;
丁修,看不惯师父偏爱师弟,更不能忍受师弟转入官府,靠报复度日;
所有人心上都有一座围城,所有的人都跑到城外面去找答案。
结果呢?
积重难返,腐朽的明王朝还是走到了它的末日,电影末尾出现的满足骑兵,就是对那个时代外患更真实的写照;
心心念念要重振朝纲的崇祯,在明明想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为了顾全大局,依然愿意“杀一人以保天下人”;
口口声声要诛杀奸佞的“忠臣”,也不见得就堂堂正正,国家安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异己赶尽杀绝;
反倒是“有情有义”的人走到了自己的“末日”,才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大哥卢剑星,不想让事情再继续下去,愿用自己的命换二弟和三弟的命,前去自首。
躺在断头台上,他才想明白,自己追逐的这口“气”,不过是一抹追不到的绿光。他想要的生活,这个腐朽的世界给不了自己。功名利禄,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画的一道圈。
而现在,卢剑星走出来了。短暂的一生,最温暖的是跟二弟三弟在一起的时光,是兄弟三人灯下打闹的日子,是兄弟三人一起出生入死的岁月。执剑的意义,不是去实现所谓的价值,而是去保护心爱之人。
出人头地也好,告慰祖先也好,不在于自己身上披着的衣服,而在于自己心里挑起的担当。
三弟靳一川,将死之时才明白自己想要摆脱过去,本身就是一种虚无的行为。我们在意自己的出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意自己的过去,但是我们不能正视过去,又如何放下?
靳一川在听到师兄告知自己没有伤害那个姑娘的时候,在危急关头选择了用自己的命去换师兄的命。他现在是锦衣卫,现在的兄弟是大哥卢剑星和二哥沈炼,但是他的过去是流寇,他还有一个兄弟叫丁修。
靳一川有很多在乎的人,所以他在意自己的身份,在意自己比现在“更不干净”的过去,但是死之前他也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人在乎自己,有自己在乎的人,自己总是在害怕失去,总是在担心过往,却没有一刻把握住了现在。
重新做人,不是把自己的过去一脚踢开,而是自己能够正视自己之前的丑恶,能够反思自己的罪过,重新选择道路的时候,能够怀着勇气和正义走下去——在人生的旅途上,功过是从来不相抵的。一个人越害怕自己的过去,就越会被束缚在过去里。
每个人都有围城要走出去,沈炼想帮助自己在乎的人走出这个城,这是他自己的围城。
因为太渴望跳出了这个圈,他就想用钱从外部条件来解决一切,却走上了一条毁灭的道路。
“为你胜了战,为你输了算”,最后两个兄弟一个都保不住。
在深夜下雪的时候,他看到了三弟的尸体,阴鸷干练的沈炼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目睹了大哥的行刑,运筹帷幄的沈炼呆在人群里,心神俱灭。
对于整个故事而言,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满怀愧疚地苟活着。
沈炼在那一刻在明白,最重要的不是“为你好”而是“对你好”。对兄弟真正的好,是陪在他们身边。但是他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不见五指的黑夜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片漆黑中你看到了那束光,但是那束光很快就熄灭了,熄灭得那么平淡、那么如常,好像它经常这样。
这部电影评分其实并不高,而且有一部分差评是针刘诗诗的。
刘诗诗属于“清汤寡水”型面相,在电影里面扮演着这样一个对自己命运没有丝毫掌握力的可怜人我反而觉得更好。大树尚且不能在风暴中选择自己的命运,又何况一片树叶呢。
(巧合的是,我接触的刘诗诗的第一部作品是《仙剑奇侠传三》,里面胡歌扮演龙阳,是刘诗诗扮演的龙葵的兄长。丁修用龙阳之好来挪喻师弟。所以靳一川和剧中刘诗诗扮演的周妙彤坐在一起等沈炼回来的镜头,也算是一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巧合吧。)
(在关内,脸上受伤)
(电影中时间流逝,旧伤留下的疤痕仍在,与新伤叠成十)
这部电影的剧情、镜头、服化道乃至于演员的拿捏,都很用心,就这一点就足以称之为精品了。
况且,这篇电影根本不是一部让人狂飙肾上腺的武侠片,而是一部饱含冷暖悲欢的剧情片。
倒也说不上“春秋笔法”,只是这部电影想要简述的故事,远远比“锦衣卫”本身要多得多。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围城里,外面的人想要进来,里面的人想要出去。
每一个人都想要追求自由,追求光明,这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但是人生这场逆旅,从外面去寻找答案,终归是找不到的。
人生而有枷锁,所谓的自由,不是扔下这块枷锁,而是明知道有这块枷锁,还依然能够选择善良、正直、正义,怀着希望前进下去,去改变和改善,让更多人感受到阳光。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往往被责任束缚,但是只有扛起责任,我们才能够真正站起来、走出去。
对于我们痛心疾首的过去也好,对于我们无能无力的现在也好,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时间可以治愈一切”,真的吗?可能未必。人很多时候会在“城”里,是因为心头有一份担当,担负起了一个梦想,也担负起了一份力量。事情看上去好像很简单:面对我们现在的一切,我们会决定只要忘记过去就好了。
女儿国国王对唐僧说,你都不敢睁眼看我,还说什么四大皆空呢?
《绣春刀》讲的是锦衣卫的故事,讲的是小人物在大时代里面挣扎的故事,更讲的是普通人如何正视过去,走出“围城”的故事。
只是电影人物比我们幸运的多,在电影的结局,导演加了一场关外的戏。
沈炼和丁修拦住了叛敌卖国的赵靖忠和前来接应的后金骑兵,用一场血战为死去的无辜人报了仇。他们自己也能够跳出之前的局限,在国仇家恨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我也赞同公映版未必就不好,人生有太多无奈和不幸,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寄托”,而是可以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去勇敢弥补和追求光明,这也是一种圆满,
当然了,这更是一种幸运。
而至于我们心上的那座围城?
人一生几十年,对于过去不是学着如何去放下,而是学着如何去铭记。
喜欢就去好了。沈炼喜欢苏州,而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