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的猪肉供应,西方媒体真是“操碎了心”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猪肉供应,平抑猪肉价格。而西方媒体对于这件涉及民生的大事同样极为关注,甚至都开始报道到我国广西一农户养出巨型猪这样细枝末节的小事,只是它们不改本性,字里行间都在抹黑中国。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对于我们来说,农户养出巨型猪算不上是什么稀罕事。
像是在2017年1月,就有地方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农户养出了一头长2.1米,高1.05米,体重达到750公斤,可供人们随意骑乘的巨型猪。该猪在当年由黄河滩养殖协会举办的“猪王争霸赛”中也击败了其他农户养出的猪只,勇夺“猪王”的称号。
2017年,夺得“猪王”称号的巨型猪
但是在昨天,彭博社却注意到广西南宁一农户近日养出巨型猪的事情。
彭博社10月6日的报道指出,来自广西南宁的这头巨型猪重达500多公斤,它的描述是“和北极熊的体型不相上下”。同时,彭博社还提到由于当前猪肉价格高涨,饲养出这头巨型猪的农户主将猪只转卖给屠宰场时,卖到了1万多元人民币。
作为世界知名的新闻通讯社,像个街边小报一样报道社会轶闻并不是不可以。
而笔者也去认真地查了一下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目前查找到的结果,在今年8月的确有自媒体报道了广西农户养出巨型猪的事情,不过地点是在玉林博白,而非南宁。而自媒体的文章中提到,这头巨型猪的体重只有700斤,而不是500多公斤。
几个自媒体账号都还有讲到,巨型猪的主人正在寻找买家。
自媒体的报道截图
自媒体文章中的配图
我们姑且不去深究自媒体的文章有多少可信度,也暂且可以认为彭博社的报道和自媒体文章说的是同一件事情,毕竟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把地点搞错是合理的事情,而时隔近2个月,巨型猪的体重还有继续增长的可能。
但是我们都知道,像彭博社这样的媒体报道任何事情不会是漫无目的的。
那么,彭博社此番报道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通过它的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白了:“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猪肉短缺,中国正在繁殖像北极熊一样重的巨型猪”↓↓
媒体报道截图
看到这样的标题,一般人可能首先会觉得不明觉厉。再仔细看了看报道的内容,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满纸皆是荒唐言。
文章中,彭博社以广西南宁一农户养出巨型猪的事情作为引子提到,“现在不仅是小农家流行养巨型猪,一些大厂,例如中国最大养猪企业温氏食品集团、中粮肉食控股公司和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也设法增加猪的重量,目标是增加至少14%。”
这个话锋转得不要太生硬,“流行”这个词也用得恰到好处。
既然如此,任何报道都是要有凭有据的,凭据何来呢?
来自咨询公司Bric Agriculture Group高级分析师林国发(音)的话语,他透露:大型农场正在设法增加成猪出栏时的重量。报道的原话是,“林说,在一些大型农场中,屠宰猪的平均体重已增加到140公斤,过去都只是110公斤。这样一来,可以使利润提高30%以上。”
按照林的说法,加上笔者的了解,过去生猪出栏、走向市场,通常是养殖到一定重量即可。现在可能的确有一些养殖场出于市场因素的考量,提高生猪出栏的体重标准也是无可厚非的。在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养猪业者获得的利润比以往高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像是正邦科技在上个月的26日就发布公告称,根据近期生猪市场的行情变化,公司逐步加大对种猪资源的配置,放宽留种标准,增加母猪存栏量。同时,公司还增加了猪场投建和租赁力度,为2020年扩大生猪出栏量做准备。
此外,由于生猪价格明显提升,公司上调了生猪出栏体重标准,推迟了出栏时间。
媒体报道截图
但是经过这个咨询师之口,或者是经过彭博社这么一报道,似乎中国的养猪业者是有什么不良目的似的,甚至可能掌握了一些见不得光的生物科技。尤其是再看到彭博社下的标题,“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猪肉短缺,中国正在繁殖像北极熊一样重的巨型猪”,我们还不明白彭博社是何居心吗?
回看彭博社的新闻操作,先是以地方上的奇闻异事作为切入,谈到农户养出的巨型猪“和北极熊的体型不相上下”。随后又借由咨询师的话语,对于我国养猪业者上调生猪出栏体重标准的事情进行扭曲和妖魔化。
将两个事情做一个联系,标题就敢说“中国正在繁殖像北极熊一样重的巨型猪”,再加上报道里,还有文字直接将中国定性为“世界上最贪婪的肉类消费国”,完全可以想象西方读者看到这篇报道之后对于中国是什么样的观感。
对于这样的抹黑,我们永远只有两个字:呵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