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民大会堂是可以……出租的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说起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不少人的印象可能都是《新闻联播》中展现的庄严肃穆形象,国家领导人端坐在会议厅中共商国是。
但是可能少为人知的是,人民大会堂中的大部分会议厅居然是可以对外出租的。
据了解,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9月24日落成。
公开资料还介绍说,人民大会堂是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大型集会召开的地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
近日,有网友发现,它里面的大部分会议厅都是可以对外出租的,而且租赁的手续非常简单。
网友提供某线下活动场地在线租赁平台的页面截图显示,这些会议厅可供民众或企业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商务会议、论坛、团体性宴会,甚至是演出活动等。
目前,可供选择的会议场地包括澳门厅、东大厅、新闻发布厅、小礼堂、中央大厅、金色大厅、宴会厅以及可容纳1万人的万人大礼堂。
这8个会议场地通常是只允许租赁半天,价格从5万元到20万不等。
其中,容纳200人的澳门厅是半天5万元,而容纳人数最多的万人大礼堂则是半天20万。总体而言,这个价格是比较亲民的。
那么,问题来了:
想要到大会堂里面去办活动是不是需要经过比较严格的审核,或者申请的手续比较麻烦呢?
据上述平台介绍,如果是一般性的活动,直接联系大会堂的主管单位即可;而如果是政治性的会议,则需要另外获得相应部门的批文。如果所举办的活动要对会议场地进行改造的话,必须联系大会堂指定的搭建方完成,而不能是一般的市场公司,以免对会议场地造成破坏。
可能是人民大会堂内各会议厅都比较紧张,平台方还提醒有意者提前两个月进行预约。
事实上,为了拉近人民群众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人民大会堂在竣工之后就一直对外开放。
最早是每周开放两天,由企事业单位向员工派发门票进行参观。到了1979年,在首都群众春节联欢晚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颖超代表党中央又宣布:人民大会堂将向各界群众开放。人民大会堂的商业化道路,也就此开始了。
同年7月15日,人民大会堂就开始对公众售票,每名游客花费2角便可以入内参观。到了现在,大会堂的参观票价虽然上涨到了成人30元/人,学生15元/人,但是这个价格相比于很多华而不实的旅游景点而言还是十分低廉的。
不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大会堂的经营还是出现了重大危机:大会堂每一年的财政支出在百万元上下,微薄的门票收入远远难以实现平衡。
1984年,正值中直机关部分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大会堂管理局向中共中央办公厅递交了“五年改革设想”计划,希望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保证逐年减少行政经费,力争在5年之内达到自给,当时的中办负责人马上批复同意。
获得批文后,人民大会堂很快便着手试水部分企业化管理。“既算政治账又算经济账”,大会堂付诸实施了多项改革:万人大礼堂可以参观,宴会厅可以就餐,会议场地可以租……
一般而言,人民大会堂每年除去举办国家大型会议、重要会议外,大量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但是对外出租在当时却是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大胆的举动”。而这些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两年后,大会堂的行政经费就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网友的微博发出后,人民大会堂内的会议厅可供出租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有网友对于这个消息能够引起了讨论感到诧异,还有网友则大方承认自己落伍了。
因此就有网友提醒了,不要再认为在人民大会堂内举办活动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一些企业和商家常以此为幌子来蒙骗百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