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平凡:国庆巨型观礼台“变魔术” 2.7万个座椅消失





9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景观中间还空空荡荡,10月1日天一亮,一个东西长超170米、南北纵深超130米、最高处达6.5米、需要迈58级台阶才能登顶的巨型观礼台,出现在广场上!观众可以站在2层楼高的地方俯瞰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见证奇迹的时刻才刚刚开始。国庆当晚8时,联欢晚会登场,白天还整整齐齐安装在观礼台上的2.7万多个座椅消失了,观礼台中间30米的甬道填满了,变身成华丽的舞台。10月2日早上再看广场,一个巨大的祝福祖国花篮绽放,观礼台又神秘消失了!5小时进场搭建完成,3小时变身联欢活动大舞台,3小时完成撤场。巨型观礼台如同魔术表演一般出现、精准拼装、变形、快速消失。
背后了不起的“魔术师”,是北京建工安装集团的建设者们。在天安门广场上搭建临时观礼台,对北京建工安装集团来说很熟悉。 “从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首次承接天安门临时观礼台搭建任务,到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50周年、6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建工安装集团5次承担天安门临时观礼台搭建任务,10次承担‘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记者台搭建任务。”北京建工安装集团副总工程师吴刚介绍。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装集团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再度受命,再进天安门广场。
与以往不同,这次搭建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要求。“以往搭建需要15天,拆也需要10天。可这次,9月30日广场上要举行敬献花篮仪式,有观礼台的话往北拍天安门全挡住了,所以得等到仪式结束后才能搭。10月1日中午,阅兵和群众游行结束后观众才能撤离。但当天晚上8点就要举行联欢活动,观礼台得承担舞台功能,还得撤座椅做舞台装饰。10月2日凌晨,广场上还要搭建祝福祖国的大花篮,观礼台必须连夜撤出来,给花篮搭建留出时间。”吴刚介绍。密集的活动安排留给搭建观礼台的时间,从15天压缩到5个小时,必须有颠覆性的创新方案才行。
安装集团项目团队开始海量查阅国内外资料。在此过程中发现,航天万山公司生产的一种特种车辆,用在造船厂里,看上去就像是长了轱辘的平板车,没有驾驶室、没有车斗,却可以前后左右360度转向,驮着一段段船体拼装到一起。看台,能不能也用这种车辆驮着,一段一段拼起来? 看台什么样,车辆要多大,车辆和看台之间如何连接,驮上看台后车辆之间如何拼接,车辆如何前往广场、如何撤离……安装集团与设计单位反复研究、论证、计算、实验、推演,最终确定,采用特种运输车车载观礼台单元模块、现场整体拼装方式来完成这次任务。
既要保证观礼台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又要实现轻量化和反复拆装,导致观礼台的结构非常复杂,设计、加工、运输、搭建难度都非常大。 按照方案,广场内的观礼台低区现场搭建,中区和高区由32辆驮着看台模块的特种车辆组成。高区每个模块长35米,宽8.75米;中区每个模块长37.4米,宽8.75米。中、高区看台和模块车分别停放在北京市35中学原址操场和北京坊的空地上,9月30日下午进场搭建。10月1日中午观礼结束后,2.7万余个座椅全部拆除,再进6台模块车,把观礼台中间的甬道填满,观礼台移交给联欢晚会,布置成舞台。当晚的活动结束后,再将这些“巨无霸”撤走。
航天万山公司负责提供40辆特种车辆(包括两辆备用);北京建工集团负责看台模块的生产、座椅的安装拆卸以及观礼台进场搭建、撤场的整体组织,北京公交集团负责组织司机。为了操控这些大块头,北京公交集团选拔培训了60名“司机”。同样辛苦的还有负责拆装座椅的工人,约2200人要在2小时内拆除2.7万多个座椅。 北京建工安装集团整合航天万山公司、祥龙物流公司、中石化销售北京石油公司、公交集团、北奥盛典公司等7家单位的力量,经过3个月的加工、1个月演练、转场、合练,临时观礼台历时五个月,终于全部准备就绪,顺利完成任务。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