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高效的转场!观众撤场之时,吊车已经待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每吊一臂耗时不能超9分钟

精准计时精细布控实现转场

地点:城台两侧临时观礼台

10月1日12时40分,天安门广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结束,天安门城台两侧临时观礼台转场启动。从此刻到下午17时,200多名工作人员要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调动两台大型吊车,实现临时观礼台及其上面所有物品的清理、座位的撤除、环境的保洁、地毯的铺设、花卉的布置、桌椅的摆放,将布置一新的场地交给观看晚间联欢活动的观礼嘉宾。

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战斗”,分秒必争,不得有误。

天安门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城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处露天平台,10月1日上午对称设置了临时观礼台,下午则会变身成联欢活动的观礼桌椅。这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还要精准操作。城台的高度在13米左右,装卸钢结构的工作只能靠吊车完成。吊车可不能随意吊上吊下,城台两侧各有4根旗杆,每两根旗杆之间间隔5米多,城楼的屋檐又是向外翘起的,所以吊臂在吊起钢结构的时候,要找到精准的位置和角度,在不触碰旗杆和房檐的前提下,将钢结构吊走。

天安门城楼是国家的象征,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不容有失。如何能安全稳妥万无一失地完成钢结构的撤出?“请最专业的吊车司机,无数次的反复练习。”王海瑞是天安门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也是天安门环境布置保障组的成员,全程参与天安门观礼台的布置工作。王海瑞说,他们专门找了一个地方为吊车司机模拟了一个“高空城台”,专门练习用吊臂精准吊钢结构这一个动作。

除了吊卸的位置和角度需要精准练习,就连时间也要精准把控。为了能精确把控时间,王海瑞和同事们设计的方案是按分钟计算的,经过他们的测算,吊车每吊卸一个钢结构模块,用时要严格控制在9分钟之内。

500

工人在演练搭建拆装观礼台座椅。(资料图)

为了节省时间,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端门北侧空地专门为吊车留出了转场停留的空间。当庆祝活动结束观众疏散完毕的那一刻,吊车就立刻启动,靠近城台,支起支架,开始工作。与此同时,200多名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城台,将外围栏杆全部拆除。这边拆完栏杆,那边吊车已经架好,两边同步进行,与时间“赛跑”。

拆栏杆也有讲究,一个人搬着栏杆在67级台阶上上下下,很有可能彼此冲撞,最重要的是效率不高。所以,200多名工作人员采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拆卸下来的栏杆等物体就用这200多双手,一点点传递出去的。

迅速清场之后,这200人又马上分头开始清扫地面、铺设地毯、摆放桌椅、布置花卉等联欢活动环境布置作业。

500

9月10日凌晨,工人冒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搬运观礼台座椅支架。(资料图)

节俭办会,7000多个座椅都是租用的

错峰拆卸,国庆期间游客可合影留念

地点:城楼两侧的固定观礼台

位于天安门城楼前方两侧的,叫固定观礼台,每次举办国庆等重大庆典时,专门用来观礼,今年也不例外。“十一”期间前往天安门城楼游玩的市民,肯定能看见固定观礼台上还保留着10月1日当天使用的四色座椅,但是10月7日之后,这些座椅就要逐个儿拆除了。

7000多个座椅分红黄蓝绿四个颜色,分布在4个区域。10月1日,7000多名观礼嘉宾在这里近距离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天安门管委会工作人员王海瑞告诉记者,为了让观众坐得舒服,这批座椅全部经过精细设计,不会像普通的连排座椅,只要一个人动,一排人都要跟着动。

座椅的安装也并不轻松。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安装座椅的工作只能在凌晨进行,因为工期太紧,刮风下雨都不能停。大卡车司机将座椅从厂家拉过来,叉车司机按组将座椅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再通过人工一趟又一趟地把座椅背上观礼台,纯手工安装完成。王海瑞说,为了体现节俭办会,7000多个座椅全部都是租用的。

10月1日就用完了,为何10月7日才拆除?天安门管委会工作人员王海瑞告诉记者,7000多个座椅的拆除,需要掉配大量的人和车,但10月2日开始,市民们肯定会纷纷走出家门,到天安门广场来感受喜庆的气氛。“如果人家高高兴兴来逛街,我们这儿叮咣叮咣拆东西,那多煞风景啊。”于是,天安门管委会将四色座椅暂时保留,供市民合影留念,让他们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10月1日当天安门的热烈气氛。

——————————————————————————————-

群众游行集结疏散十万人 怎么做到人车会合分秒不差

来源:北京晚报

10月1日,晨曦微露。朝阳公园东二门和东三门之间,步履匆匆的游行队伍正陆续赶往安检区域,通过安检的人群准确地按照随处可见的指示标志,找好自己所在的车辆,登车出发。在这片不大的空间里,近6000人、8个批次、不同方阵的游行队伍忙而不乱,他们将在短时间内被送抵各自的候场区域。

与此同时,全市31处群众游行远端集结点展现出同样的繁忙和秩序,车流、人潮如同依次输入计算机主机的数据,整合完毕后,再有序输出。游行群众、70组彩车准时到位,人车会合分秒不差,在电视屏幕看不到的地方,无数人为了这一天的精彩呈现,奉献出难以计数的汗水。

“交通集结和疏散,就如同一个用来整合的机器:从各个方向聚集过来的人群,犹如一个纠缠在一起、杂乱无章的线团,经过了这个机器的整合,他们成为一条条清晰的毛线,等候着在长安街上织出焕彩华章。”集结交通部的工作人员李新莲说。

能安全地来,还得平安地走。在游行结束后,另一个重大的工作是要尽快将群众从天安门西侧疏散开。

从群众游行启动的一刻,集散交通部的工作人员就守候在西华表外到石碑胡同以及更远的六部口、西单,当游行队伍相继跨过疏散线和人车分离线的一刻,马上开始动员:“跑跑跑,大家加油快点跑,早点疏散休息好, 冲冲冲,向前冲,回家举杯庆成功!”“群众游行真厉害,庆祝表演真精彩,舞动快乐的节拍,欢声笑语跑起来,跑跑跑,奔向前方乐开怀!”工作人员自创了疏散加油诗,鼓励群游人员加快速度,及时疏散。

“这次的群游方队,距离都很近,而且这次的游行是‘自由欢呼’,群众队伍并没有一个清晰队形,一旦前方的队伍速度突然慢下来,就会挡住后面的方阵,但若是走得太快太猛,万一有人,特别是孩子、年长者摔倒,就有可能引发踩踏,我们就得在这个‘既能让大家快速疏散,又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事故’的绝对命令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引领大家安全快速地离开。”李新莲说,“集结是按部就班、耐心等待,疏散是紧锣密鼓、快马加鞭。前提是,不出乱子。”

“十一”下午3点多,最后的群众游行队伍平安疏散到位。集散交通部的同事们聚到一起,互相安慰着,在别人疲惫的表情中,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没有力气为自己长达几个月的工作欢呼一下了。

——————————————————————————————————————————

记者蹲守3个夜晚,真实还原了观礼台搭建现场(图)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记者蹲守3个夜晚,真实还原了观礼台搭建现场

在国庆阅兵仪式的电视直播中,除了英勇威武的受阅部队外,还常常有现场观众的画面。这些观众中,既有国内外嘉宾、社会各界人士,还有普通的首都市民。而他们就坐的观礼台,除了天安门城楼两边原有的观礼台外,全都是临时搭建而成。

临时观礼台,究竟怎么搭?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经过3个夜晚的蹲点采访,为您还原了真实的搭建现场。让您身临其境地体会,什么是“有序高效”。

(1)

时间:9月13日凌晨2时

地点:天安门东西两侧固定观礼台

安放7000多个座位 没用1颗钉子

5009月13日凌晨2时,固定观礼台。

10月1日当天,有7000多人要落座位于天安门东西两侧的固定观礼台,原有的台子上,还要安装座椅以增强观礼舒适性。

可别小瞧了这观礼台,它可是“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项目之一。为了保护它,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在安装过程中匠心独运,巧妙利用观礼台结构,竟没使用1颗钉子。

500

“早在座椅的设计阶段,就同步研究保护方案。”顺着工作人员王海瑞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每一排座椅,多达数十个,全都固定在同一个钢铁支架上,支架后部又牢固地顶在原有的台阶立面上,这样就可以保证座椅不晃动甚至前后倾倒。

而在观礼台入口等处,没有现场的台阶可以顶靠,则选择为座椅支架加装木质托盘,再覆盖上红色的绒布,与地面融为一体。经过体验,这样的座椅同样安稳。

(2)

时间:9月15日23时

地点:天安门华表东西两侧临时观礼台

搭完100多个钢桁架 仅用不到2小时

5009月15日午夜11点,东西华表观礼台。

天安门华表东西两侧临时观礼台上的9000多个座位,为了提高搭建效率,实际上是安装在100多个钢桁架上的。搭建过程如同拼积木,如此多的架子,事实上仅用了不到2小时。

500

9月15日23时,吊车还未来到现场,但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几百名工人,按照既定好的标记,开始在华表东西两侧摆放特制的垫片。这垫片由钢铁制成,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覆盖上了一层胶皮。工作人员说,垫片的目的是防止观礼台钢桁架损坏地砖。

500

9月16日0时,8台可起吊70吨的吊车陆续进场。吊装正式开始后,高高的吊臂直冲云霄,蔚为壮观。工作人员王海瑞介绍,在此之前,已经安排吊车司机在郊外练习了很多次吊装,经过模拟计算,每个构件从吊起到落地的时常要控制在8分钟之内才能保证“又好又快”,如此,8台吊车同时作业,也能让100多个钢桁架模块在120分钟内全部就位。

500

(3)

时间:9月19日0时

地点:城楼临时观礼台

90分钟反复练习 只为“万万无一失”

城楼临时观礼台的搭建,是这三部分中难度最大的,既要保护城楼,也要讲求高效。

5009月19日0时,天安门城楼。

0时的钟声刚刚敲响,天安门区域,临时观礼台搭建现场灯火辉煌,数百名工人依旧忙碌。两台可起吊100吨的吊车缓缓从天安门正中心的拱形门洞中驶出,经过多次调整,最终落位在城楼大字匾下方。这两台车的任务,是在5个小时内,将搭建临时看台所需要的钢构件,从地面吊至十几米高的城楼平台之上,而且必须确保“万万无一失”。

500

这项任务很艰巨。不同于长安街边的临时观礼台,场地那般开阔。给城楼上的临时观礼台吊装钢构件,需要把每一个构件都举升到十多米高,绕过天安门檐角的同时,再从平台旗杆之间穿过,而旗杆之间的距离,不过5米!

500

广场起了凉爽的微风,可现场的工作人员却顾不上享受,“起风,对吊装工作不是好消息。”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王海瑞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无论如何,必须精准。”

吊车就位后,并未立即开始吊运,而是先拿配重块“找感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吊车将配重块吊起、旋转、随后放下,为的就是找准从地面到城楼之间、准确错过城楼檐角、穿过平台国旗杆落地的最佳路线。

500

90分钟的练习后,路线终于确定。凌晨1点半,吊车终于起吊第一块构件。尽管构件要比配重块大了不少,但因为经过了此前多轮练习,构件的路线已经确定清楚,整个吊装过程尽在掌握之中。到凌晨5点,所有构件全部安稳地落在了平台上,等待工人安装护栏和座椅。

————————————————————————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庆祝大会队列中的服饰“密码”——北京服装学院专家解析亮点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女民兵服装有哪些精彩丰富的细节?群众游行服装共有多少种类和款式?整体设计体现什么理念?……10月1日,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结束后,北京服装学院专家团队对阅兵式女民兵方队以及群众游行活动36个方阵的服饰特色进行了解析。

总体设计理念:“扬国威、宣文化”

“展示群众的精神风貌是服饰的重要作用。”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说,“此次群众游行服饰总体设计理念体现了‘扬国威、宣文化’的特点。”

“服装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要考虑整个庆祝活动的氛围和环境。”马胜杰说,例如,群众游行服装既要反映活动主题,又要在功能上适应群众表演动作,还要和彩车、音乐乃至广场周边色调相协调。

“在受阅部队中,高颜值的女民兵方队带来了一抹清新亮色。‘国旗红’为主色调的服装设计衬托了女民兵的英姿。”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洁介绍,“这款名为‘凤凰云中翱’的服饰刚一亮相就引起了众人瞩目。”

“此次群众游行方阵里中国文化元素的服装集中亮相,展示了国人越来越自信的风貌与气质。”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授邹游说。

女民兵服装:“凤凰云中翱”

阅兵式女民兵方队的飒爽英姿令人印象深刻。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慧介绍,女民兵服装的面料、款式、工艺等方面兼具时尚与舒适。

杨洁介绍,女民兵服装在款型上采用立领设计,体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双排扣设计,体现军人的威严庄重;服装下摆的A字裙设计,让女民兵在具有军人气质的基础上,不失女性的美感。

“女民兵服装袖口有宝剑和金凤凰的刺绣组合。起舞的凤凰代表女性如金凤凰一般在空中展翅,宝剑则象征这些金凤凰随时准备捍卫祖国神圣的主权。”杨慧说。

“不少人关心女民兵白色长靴的长度和鞋跟高度。”杨慧说,“长靴的标准鞋跟高度一般是4.5厘米,但实际穿在女民兵脚上的长靴还有3.5厘米、4厘米等不同规格,以确保不同身高、不同腿长的女民兵在踢腿和迈正步时,所有长靴的点、面、线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呈现同样的步速。”杨慧说。

群众游行服装:306款别具匠心

“这次群众游行包含了55个系列、306款群众游行服装。”邹游说:“这306款服装都经过了反复打磨,个个别具匠心。”

群众游行主体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部分。邹游说,“任何时代人们对美都有独具特点的向往,服装设计力图将每个年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体现出来。”

“在建国创业部分,通过服装唤起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邹游说,“其中一个方阵需要表现劳动者的光荣和自豪感,设计时就选用当时流行的人民装和列宁装,同时为灰色系、蓝色系服装增加跳跃的红白格,搭配头花、蝴蝶结等头饰。”

沐浴改革春风的人民群众,着装风格变得丰富多元。“在改革开放部分的一个方阵,使用了葱绿色、土青色、红底碎花等当时流行的颜色与图案,服装材质选用棉麻面料,反映老百姓穿着越来越舒适。”邹游说。

“在伟大复兴部分,展现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人的气质和风貌。国家对科技发展越来越重视,有一个方阵就体现了技术进步下的服饰变化,有航天服、无尘实验室人员服装等样式,材料选择有科技感的面料。”邹游说。

包含100多名模特组成的“中华文化”方阵是一个亮点。“在一款服装中,带有凤凰符号的刺绣,按一定层次缝制在旗袍上,行进就有了凤凰飞舞的感觉,体现出当代女青年朝气蓬勃、灵动奔放的品格。”邹游说。(采写记者:孔祥鑫 张骁 罗鑫 夏子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