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张格尔叛乱:鸦片战争前清朝最后一次军事胜利
一八二年八月,正在为父亲办理丧事的道光帝收到了新疆乌什办事大臣巴哈布上的一份紧急奏折:八月十一日,浩罕人(乌兹别克)入侵边疆,已经派兵去喀什进行防御。由于在嘉庆的丧期,道光并未对此事有太大的关注。九月七日,喀什参赞大臣斌静上了一份奏报:萨木萨克之子张格尔率领三百多人杀死边防官兵、抢走马匹,我边防军进行围剿,歼灭五十多人,俘虏八十多人。莎车、乌什两地调集边防部队六百人,会同伊犁将军共同围剿暴乱分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乾隆时代说起。
一七五九年,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一举控制天山南北,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和喀什参赞大臣,治理天山以南的喀什、莎车、英吉沙尔、和阗、阿克苏、库车、乌什和焉耆等地域。大和卓波罗尼敦死后,其四岁的儿子萨木萨克逃至浩罕。后来,浩罕逐渐强大起来,逐渐有了扩张的野心,清政府为了永绝后患,保持边疆安宁,希望浩罕能杀掉萨木萨克或者引渡给清政府,但是浩罕人不同意,无奈之下清政府每年给浩罕国一万两白银,要求浩罕“看好”萨木萨克。但是区区一万两白银满足不了浩罕人的欲望,成年后的萨木萨克期望复国的野心此时成立浩罕人手里可以利用的工具。
一八二〇年,七十岁的萨木萨克带着未了的愿望病死,他将杀回新疆复国的遗愿嘱托给三个儿子:玉素甫、张格尔和巴布顶。尤其是张格尔具有天生的“反骨”,正好此时发生了喀什参赞大臣斌静强占浩罕商人女儿的丑闻,由于清政府处置不当,激起了喀什维族群众的不满。张格尔为了得到乌兹别克人的支持,四处散布流言,说自己的祖父波罗尼敦撤离喀什时,在喀什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浩罕人早就有觊觎新疆的想法,于是暗中资助张格尔作为先锋入境作乱,但这一次“圣战”很快被清政府镇压,张格尔又逃回浩罕。
一八二四年九月,张格尔与其弟弟巴布顶再次入境作乱,被清军击退。清政府坚决打击的态度让张格尔一时无计可施。但是喀什帮办大臣巴彦巴图的无端杀戮行为最终导致了事态的失控,帮了张格尔的忙。八月份的时候,巴彦巴图在搜剿张格尔的途中,遇到一群柯尔克孜族的牧民在放牧,巴彦巴图武断的认为是柯尔克孜人把张格尔藏了起来,命令军队对柯尔克孜牧民大开杀戒,柯尔克孜族人闻讯赶来后将巴彦巴图在内的清军二百余人全部杀死,虽然后来清政府进行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柯尔克孜人开始倒向了张格尔。此后,张格尔以发动“圣战”为名,用伊斯兰教笼络了大批百姓成为他的支持者。
一八二六年春,张格尔纠集约五百名柯尔克孜人、乌兹别克人越过清军边防哨所,突袭占领阿图什。张格尔利用“圣战”的口号,吸引喀什近万名白山派的维族人加入叛乱,准备攻打喀什。新疆维族信教百姓分为白山派和黑山派,白山派一律戴白帽,黑山派一律戴黑帽,清朝早期治理新疆主要依靠的是白山派,后来因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的政策倒向了黑山派,而喀什是白山派的大本营。
喀什参赞大臣庆祥(文祥之父)命令清军出城围剿,斩杀反叛分子四百多人。张格尔聚集白山派的成员数万人将喀什团团围住,一八二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困守喀什的庆祥向京城发出最后一份加急奏报:喀什被叛乱分子围困,道路被封锁,情况紧急……。张格尔虽然围困了喀什,但是想轻松拿下还是有不小的难度,况且时间一久,驻守乌鲁木齐的清军就会来增援,到时候胜负难料。张格尔这时候想到了外援,他请求浩罕人出兵帮助自己,并承诺事成之后,愿意把喀什割让给浩罕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浩罕国王伊列汗亲率一万人来到喀什。七月二十二日,兵强马壮的张格尔、浩罕人联军首先进攻喀什的回城,四天后,喀什回城失陷,上千维族军民死在了浩罕人的屠刀之下。拿下回城后,张格尔伙同浩罕军队向庆祥等守卫的汉城发起进攻,汉城在清军及汉人商户、百姓的坚强守卫下,张格尔连续几次进攻均告失败。
后来,张格尔看到强攻不行,遂改为水攻,他派人到克孜疏勒河的下游筑坝拦水,以抬高水位淹没汉城。看着越来越高的水位,汉城恐怕就要变成水城,庆祥一筹莫展。关键时刻,一名叫黄定湘的清军士兵,跳进水中,游到张格尔所筑的堤坝下面,硬是用双手在堤坝上挖开一个空隙,使堤坝决口,黄定湘不幸牺牲。汉城的水位急剧下降,张格尔水漫汉城的战法彻底失败,接着,张格尔又采用挖地道的方式进攻汉城,地道挖通后,乌兹别克人由地道杀进城中,经过激烈的战斗,全城军民全部战死,庆祥自杀身亡。清军坚守汉城七十多天后,最终被张格尔占领。
占领喀什后,张格尔先后攻陷英吉沙尔、莎车和和阗等地,占领南疆四城后,张格尔立即推翻了当地的世俗统治机构,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此时,南亚西北部信奉伊斯兰教的土邦王公们向张格尔伸出了援手,暗中提供粮食军饷、武器装备,他们还可能得到了英国人的纵容和支持。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妄图促成伊斯兰势力范围的进一步东扩。
庆祥发出了紧急奏报几十天后才传到京城,道光帝此时才知道新疆的局势已经相当严峻。于是紧急下诏命令陕甘总督杨遇春率兵三千人、伊犁将军长龄从乌鲁木齐调兵四千、亲自率兵两千、吉林将军富俊和黑龙江将军禄成率兵两千、宁夏将军格布舍率八旗精锐一千五百人火速增援南疆。七月二十一日,道光帝同意了伊犁将军长龄的作战计划,陆续命令将路清军集结于阿克苏,帝国的三万六千余精兵准备围剿张格尔。
道光帝漫画像
在清军向阿克苏集结的同时,张格尔打算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拿下阿克苏,形成战略上的主动,但是张格尔进攻阿克苏的行动遭到阿克苏办事大臣长清的坚强抵御而遭到严重失败。一八二六年年底,清军主力三万多人在阿克苏集结完毕,但是阿克苏是个小城,三万多人的饮食是个大问题,最主要是粮食储存有限,长龄命令维族爱国人士伊萨克想办法从伊犁把粮食运到阿克苏,但是伊犁与阿克苏之间距离遥远,两地中间还横亘高耸的天山,难度很大。伊萨克接到任务后,动员两千多名维族群众,从伊犁每人背五十斤粮食,每天行走五十里,翻越天山,硬是把军粮从伊犁背回了阿克苏,保证了清军围剿张格尔的物质供应。
一八二七年三月三日,清军主力两万余人从阿克苏出发,向张格尔占领的南疆四城杀来。清军首战告捷,顺利拿下巴楚县,二十日,清军在杨遇春的率领下击败张格尔主力,拿下伽师县。二十二日,清军已经距喀什不到五十里,张格尔纠合数万人与清军对峙,清军分路出击,张格尔的军队一触即溃,清军主力追击张格尔余部至疏勒县,一举击溃张格尔军和乌兹别克人的联合军队,消灭四五万人。二十四日,张格尔不甘心失败,又拼凑了四万多人死守喀什的门户阿瓦提,杨遇春命令骑兵利用夜幕穿插至敌军后方,次日凌晨,清军发起进攻,前后夹击,阵斩、俘虏张格尔军三万多人。
二十六日,张格尔集合六万余人于疏勒县,妄图与清军决一死战,杨遇春命令部队避其锋芒。当天夜半,突然刮起了大风,一时间飞沙走石,清军趁夜色和大风的掩护强度疏勒河。拂晓,清军发起凌厉的攻势,张格尔的六万杂牌军瞬间土崩瓦解,此次战斗清军斩杀近五万人,张格尔的军队几乎被全歼,混乱之际,张格尔带领三百多亲信逃跑。至四月二十四日,清军完全收复南疆被张格尔占领的四座城市。
在新疆天山行进的清军
在此次平定张格尔的叛乱中,清军大获全胜,但是首犯张格尔的逃跑却让道光帝很是不爽。命令军机大臣传谕伊犁将军长龄:“张格尔失败逃跑我早就料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你们要设法堵截防止其逃跑,你们却还是轻易就让他逃了,你还有脸面回来见我?”。看到皇帝动怒,长龄心急如焚,无论如何也要抓到张格尔。
长龄命令清军采取明察暗访、贴悬赏通告、设卡搜捕等手段,几个月过去了,却依然不知道张格尔的下落。大半年后的十二月,长龄终于锁定了张格尔的行踪。原来张格尔逃跑后,看到清军丧心病狂的搜捕自己,不敢在城区逗留,一路逃到帕米尔高原躲避。长龄派人四处制造舆论:清军已经撤走,喀什防守空虚,白山派的维族百姓都希望张格尔回来。张格尔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再赌一把。二十七日夜,张格尔率领六百多人妄图再次进攻阿图什,到达阿图什后张格尔才发现这是一个圈套,立马狂奔逃走,准备出境逃至乌兹别克。
长龄哪能放过辛辛苦苦才搞到的机会,派杨芳与伊萨克紧追不放,张格尔慌不择路的向山上逃命。伊萨克带领人马徒步上山追击张格尔,二十八日下午二时,张格尔被生擒。
清军士兵活捉张格尔
抓到张格尔,长龄如释重负,马上派人八百里加急快马将这一喜讯报告道光帝,从喀什到京城,数千公里,信使仅用了二十二天就将喜讯送到京城,道光帝看到奏报大喜,当即嘉奖送信的士兵“赏戴花翎”——提干了。道光帝对此次平叛的重要将领长龄、杨遇春、杨芳、乌隆阿进行了重重封赏、位列公卿。
一八二八年元月六日,张格尔被装入特制的囚车,在两千清军的押送下,历经五个月的旅程,至五月十日到达北京。十二日,道光帝在午门举行盛大的受俘仪式,十四日,道光帝在圆明园亲自审问张格尔,道光帝历数张格尔罪状,张格尔目光呆滞、一言不发,既没有求饶也没有申辩。据说,一些人怕张格尔说出新疆官吏的腐败而将毒药灌入他口中,此时的张格尔实际上已经处于神志不清的半昏迷状态。道光帝见张格尔无法与自己交流,便传旨将张格尔凌迟处死。行刑结束后,刽子手将张格尔的心肺取出交给文祥,用于祭拜两年前在喀什自杀殉国的喀什参赞大臣庆祥。
平定张格尔虽然以朝廷完胜而告终,但也只是保持了这个满身是病的帝国暂时的安稳。十年之后,在东南沿海燃起的烽火将会再度让道光皇帝寝食难安,进而动摇帝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