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用事实告诉你什么是剧本和套路
很奇怪,为什么骑士2-2扳平凯尔特人的这场比赛新闻这么少?难道是因为争议太大被强行按下去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NBA,一个慢慢走向深渊的商业联盟》,其中就提到过NBA存在剧本的问题,也就是有假打或者被操纵的比赛,当然,这种比赛绝大部分都存在于季后赛中,漫长的常规赛只会在一些关键场次保护一些种子球队的时候才会动用手段。
说到假打,火箭1-1扳平勇士那一场就是,原因是为了拉长系列赛、多挣钱,但是火箭没给勇士留面子,太激进,赢了太多,所以第三场勇士也不再玩儿花,也没给火箭留面子,要知道在分区决赛的场次赢40多分那绝对是打脸的事情。
说到操纵比赛,这里面学问就大了,什么时候吹哨,在什么人身上吹哨,这都需要经过仔细地研究才行,裁判们需要仔细挑选,并认真研究各种可以吹罚犯规的规则,一些万年不用的规则在关键场次也要拉出来用。当交战两队比赛焦灼的时候,把不被保护一方的头号得分手或者头号防守队员接连吹犯规,那么对需要保护的球队来说就是极大的助力。
说到裁判,在最近10年的季后赛里,比尔-肯尼迪吹罚的骑士比赛,最终骑士7战全胜,加上这一场是8胜0负。这样一个数据,显然是无论怎么解释,都不可能不让人产生联想的,再加上媒体对于这一场裁判工作的批评,不难想象其中的猫腻。
为了不让偏哨太明显,裁判会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吹平衡哨,比如说被保护球队领先较多时,比如说被保护球队的角色球员背锅,这样会让双方的总体犯规数有一些平衡,从表面上看不出太多破绽,但是一些关键球上,被保护球队绝对是占大便宜的。
比如说莫里斯这个三分球,裁判们肯定早就有准备,不然不可能灵光一闪想起米勒法则,在凯尔特人追分的关键时刻,莫里斯这个球如果打成3+1,那么势头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裁判的表现了,“说你不行就是不行”!
为何要这么做?要明白NBA是一个商业联盟,一切都是为了追逐商业利益的,它上面并没有篮协之类的组织监管或者制约它,联盟运行靠的就是自己的规则和自制力。詹姆斯这样一个球星,无论NBA还是NIKE都希望他尽可能地多打几场球,这样才能挣更多的钱。虽然LBJ自身足够优秀,但是他和威斯布鲁克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克队友”,这是事实,再怎么争辩也改变不了,所以为了保障LBJ的季后赛尽可能地平坦,赞助商和联盟还是要施加各种关照。
那么这样保护明星球队或者球员,会引起其他球队的不满吗?肯定的,但是联盟和赞助商会在私底下给球队一些利益,安抚这种不满,毕竟球队老板们也都是想多挣钱的,至于球员,你名气到不了足够的高度,只能是给别人跑龙套,有气也得吞下。
但是这几年自从亚当-肖华上任之后,显然变得有点突破底线了,表现得太明显,所以,有时候NBA的常规赛、季后赛有时候真的不需要看,因为谁进东西决,谁进总决赛NBA早就写好剧本了,为了保护剧本,现在的NBA可以脸都不要。
在乔丹和之前的时代,NBA属于耕耘期,联盟也会造星,但不会太偏向谁,所以就出现了乔丹盛名之下仍旧有很多大名鼎鼎的球员。在乔丹后,则是百花齐放的时代,谁也没有绝对的名头说是联盟第一人,但是吹偏哨的苗头已经显现。
到了如今,已经到了NBA的收获期,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市场,但这个照剧本演戏的套路也已经炉火纯青,或者说病入膏肓了,这种行为,究竟是对是错,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