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为何会成为历史谣言之集大成者?

先说结论,对于北洋水师专业研究的不足导致老谣言无人辟谣,新谣言层出不穷。

首先,北洋水师的历史研究属于海军史的范畴,而这门学问哪怕到今天,在中国依然是个冷门学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阶段中国北洋水师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海军史研究的杰出代表,没有一个是科班历史学出身:陈悦是搞旅游出身, 马幼垣是中国古典文学出身,姜鸣是证券公司高管,章骞是图书馆学,陈侃是做模型店主, 吉辰是中日关系学研究生, 张黎源是建筑师。。。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在讲究出身和资历的历史学术界,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不被重视。而传统上,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偏重于制度、思想这些偏人文的方向,缺少科技方面的知识储备,偏偏海军史又是个和科技脱离不了关系的学科。所以中国传统历史学界在北洋水师问题上很少做出过比较出彩的研究。说句不太好听的,传统历史学者做的关于北洋水师技术、战术方面的研究,一半靠国外道听途说,一半靠作者个人脑补,基本没一句靠谱的。掌握话语权的人不懂,懂的人没有话语权,真相自然无从谈起。

其次,北洋水师研究有自身的难度。事实上,清朝效仿英国海军,北洋水师的原始资料档案文件还是齐全的。但是这部分资料中的绝大部分,后来随着国民党海军部撤退到了台湾,至今属于军事档案,未对外公开。现在的研究者们主要依靠的是英、德等国造船时留下的图纸、档案等。问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恰恰是英德两国海军高速发展时期,新造战舰层出不穷。北洋外购舰船的资料慢慢成了一摞摞文件下的故纸堆。而英美学者对北洋水师的历史没有兴趣。而现在很多事实真相浮出水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着在国外留学、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接触到的国外历史资料也越来越多。张黎源先生就是在英留学期间对北洋水师产生了兴趣,并且依托英国丰富的海军史资料,对致远号、 靖远号的历史做出了非常精彩的研究。

最后,早期开脑洞的研究成果暗合了当时的国民情绪,得到广泛传播。谎言播送一千遍后,成为了真理。炮弹掺沙子来源于《甲午风云》,当时正是打到一切帝修反的年代,这个情节正好为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压迫中国提供了最好的证据。以至于今天没人再想起这本是个导演开的脑洞。挪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流觞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者是以戚其章为代表的第一代北洋研究者。一个单纯的军事装备技术问题因为契合了当时的“腐败亡国论”成为了热点,在“清政府腐败亡国”的政治正确下,炮弹里面为什么会有沙子自然无人关心。至于大炮晾衣服,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定远的主炮都能想明白这是个谣言,但是直到2005年,威海定远号建成,国人才对定远号的结构第一次有了直观认识。此前,绝大部分国人都认为,定远舰上短粗的305毫米主炮应该长得像延安号上细长的100毫米主炮一样。

最后,现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北洋水师缺少关注度。其实前两年,海研会对北洋水师做出不少颠覆性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两条分别是“丹东1号”被考证确认为“致远号”残骸和甲午120周年兵棋推演中,致远舰冲击的是联合舰队主队而不是第一游击舰队。但是这些成果作为连饭后的谈资都无人关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