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围城,转转救主?
作者:商陆
出品:科技新知
9月11日,58同城旗下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腾讯、58 继续跟投。据转转CEO黄炜在内部信中透露,本轮融资从启动至完成用时仅3个多月,速度不可谓不快。
此前58刚刚启动新一轮裁员,姚劲波在全员内部信中表示,到2019年年底前58同城会降级或者请走10%的副总裁,其他级别也类似。随后在接受腾讯网副总编辑马腾采访时,姚劲波却表示“互联网公司裁员,是没有管理好情绪的表现。”
姚劲波的表态看似前后矛盾、转转的“光速”融资,实则是58的无奈的表现。
营收增速放缓、无休止的负面舆论再加上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不景气,用花式裁员来“节流”成了58不得不做的选择。而从转转三个月完成3亿美元融资的速度来看,58 对它在二手交易这个千亿规模的市场上为公司“开源”抱有很大期望。
但“理想很丰满的,现实很骨感”,面对前有“闲鱼”挡路,后有京东搅局的现实,58的转转能实现姚劲波对它的期望吗?或者说58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1
远水解不了58的近忧
“58同城,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
当杨幂在电视机上向全国喊出这句话时,58同城就已经奠定了在本地信息分类服务上的绝对优势。
2005年,租房被骗的姚劲波将报纸上的分类广告搬到互联网上,从而成立了58同城。之后,经历了卖域名换工资、软银赛富两次“输血”的58在这场互联网浪潮中存活下来,并在2013年10月的最后一天于纽交所挂牌上市,成长为市值近百亿美金的公司。
但是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58赖以生存的“信息服务”逐渐被蚕食,今时今日的58同城似乎陷入了“围城”。
58同城作为姚劲波租房被骗的间接产物,房地产业务一直是重中之重。目前,58几乎垄断了国内线上房产领域的信息。
但链家将手中海量的“真房源”搬到线上,对58的房产业务构成了严重威胁。
“地球上是否有这套房你都不确定,你怎么确定是真房源呢?”在亲眼看到了众多中小中介的混乱局面后,德佑COO祁世钊发出这样的感慨。事实上,真房源是复杂而繁琐房产中介这门生意的基础。
针对假房源的痛点,链家投入重金推出了“楼盘字典”,目前覆盖了300多个城市及下辖的 2000多个县,共计2亿套房,成为国内覆盖面最广、颗粒度最细的房屋信息数据库。
58做房产走的是轻资产,做平台。而链家从线下起步,得益于数万经纪人和大量的中介中心,可以达到真实的数据,而这是58最需要弥补却迟迟缺位的地方。
58因房源信息问题被北京住建委、网信办约谈。
另外从整个行业来看58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去年6月,58联合我爱我家、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等房产经纪公司成立“真房源联盟”,唯独链家缺席。但是随着今年8月21世纪不动产宣布与链家组成“新经纪品牌联盟”,58一手建立的联盟被链家从内部被攻破了,也因此陷入了被动。
而58的另一项核心业务“招聘”也同样不容乐观。
2018年和2019年的就业形势都很严峻,在智联招聘、51job等传统平台和Boss直聘等新兴平台的围剿下,留给58的空间并不多。
另外由于平台自带的“原罪”,58也有很多的虚假的招聘信息。笔者在北方某省会城市实习时,就曾遇到过很多打着招聘的幌子,让求职者“想工作先交培训费”的职业骗子。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两项核心业务对用户来说都是刚需,但如果这其中混入过多的虚假信息,必然会伤害用户。这也是引发舆论对58的一轮又一轮声讨的根本原因。
另外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之际,58的流量也成本越来越高。对58来说,现有业务可以支撑其穿越寒冬,但缺乏未来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在登顶国内信息分类服务市场的铁王座之后,58同城就以此为基础把触角不断向各领域延伸。
从房产、招聘到O2O、58到家、58学车、58速运....
这其中最有可能成为58下一个增长引擎的,就是58同镇和转转。
如今没人会否认下沉市场的潜力,58同镇可以把它理解为“下沉版58同城+其他”。本质上走的是本地信息平台的老路,在每个乡镇设置一名站长,通过站长将需求拉到线上盘活流量。其他是指乡镇与城市中不同的业务,比如寻人、交友等。
尽管58同城多年的运营经验、品牌效应都是其优势,但面对下沉市场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尽管姚劲波希望在下沉市场再造一个58,但连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事不是短期之内能做成的,“农村市场可能还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会真正成熟,才会有收获。58同镇这两年都没有什么收入指标,把它作为一个投入成本、长期的潜力项目来看。”短期之内58同镇不可能再造一个58 同城。
其次,58同镇在下沉市场的核心是“站长”,当地的站长通过本地的熟人关系,来盘活流量再利用58的技术做支持,这个模式是说得通的,但是壁垒不高。
58同镇的站长本质上和社区团购行业里的团长是一样的,以他为核心连接平台与用户。而在社区团购行业里对团长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往往一个团长早上带着整个小区的人在这家平台消费,下午就被另一家报酬更高的平台挖走了。一旦战火再起,团长们改换门庭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以58的优势不是没可能做成,只是58同城等不了五年或者十年。
2
转转难救主
与58同镇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去教育市场不同的是,在相对容易一些的二手交易市场上58同城或许机会更大一些。
58同城在二手交易领域主要的布局是瓜子二手车和转转,目前二者都已经从58内部拆分出去独立运营。瓜子的实际掌控者是杨浩涌,从58的财报上来看,它已经在减持瓜子的股份,58在瓜子的话语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因此在二手交易市场这个千亿规模的蛋糕中,58的棋子只有转转,“再造一个58”的重任自然也落在了它的身上。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转转位居第二,排在它前面的是阿里孵化的闲鱼,而转转已经接入了微信九宫格,不出意外腾讯和阿里将在二手交易领域继续掰手腕。
58同城长久以来作为信息分类平台,本质上是做流量生意,赚广告钱,长久以来很多用户都习惯于在58同城上发布二手信息,58不介入交易,仅是提供流量提高二手商品的曝光。
实际上在初期转转的打法就是在二手交易领域复制一个58同城,即只提供信息做平台。得益于母公司的流量优势,让转转在启动初期就把同行们甩在了身后。但是二手交易本质上是电商生意,流量并不是万能的。
虽然二手市场上大多品类都是流量品类,流量大自然能抓取更多的用户,却很难带来实际性的盈利。而品类扩张产生大量运营成本,转转的盈利能力也面临着市场拷问。
而闲鱼则是从初期就抓住了交易闭环,这使得其得以反超,并实现领跑,尽管转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随后推出了增值服务,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闲鱼&转转安卓下载量趋势图
另外多品类运营也给转转带来巨大的监管压力。先是被上海广播电视台报道买卖银环蛇事件,后再因买卖发票事件被工商部门约谈,这一系列的交易乱象使得转转当即被指责平台监管不作为,名誉急转下跌。
为此转转不得不改变思路,不在只做中介而是介入交易环节,推出鉴定等增值服务。但鉴定服务对于58擅长的流量变现的路径不同,这是个“重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建立运营体系、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转转除了推出验机,还推出了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切克”。但验机和球鞋交易这两个方向早已有玩家领跑,毒和NICE具有天然的基因优势,并且都有大融资进账,在验鞋方向风头正盛。在验机上,爱回收已经与京东旗下的拍拍二手合并,凭借它布局多年的经验,在验机这个垂直领域爱回收是领跑者。
那么,转转想靠这两个方向突围,就必须投入更多成本,弥补后发的不足,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追平现在的竞争对手。
在C2C上硬怼闲鱼,在验机上追赶爱回收,在验鞋上对标毒和NICE,在图书上交战多抓鱼和漫游鲸,面面俱到的转转也是在面面树敌。如此长的战线注定要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
更糟糕的是,无一不做的转转无一不精。多点开花的打法也没能为转转带来全面收割的喜讯,反而使其在市场中渐显疲态。
转转也开始探索新模式来缓解当前这种颇为不利的局面。这其中最重要的动作就是进军线下,值得注意的是闲鱼也开了线下店,可见大家都认为“新零售”或许是二手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的方向。
但转转开店的逻辑似乎有些问题,一般来讲想转转这种综合性的二手平台开店,其目的更多在于让消费者与平台方快速便捷的进行对接,以完成面对面的非标品服务与交易。因此,开店的策略应该偏向于以最低成本,位置上选择人流量大的热门商圈,以保证消费者能在最快的时间能获取服务。
但转转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大面积的门店,选择在较冷门的商场区域。这既起不到促进交易的作用,也达不到品牌推广的效果。从流量与市场反馈来看,这种策略难以达到预期。
总的来看,无论是横向的扩张品类,还是垂直的鉴定服务,转转四处寻求突围的行动都其不可避免的陷入多线作战的局面。
此外,转转要面对的不仅是自身的问题,还有其他行业性的问题。
与传统电商不同二手商品是非标商品,二手卖家大部分也不是职业卖家,不仅需要解决支付、物流、诚信问题,还需要解决买卖双方售后服务以及商品推荐精准化的问题。
而在58看来,营收放缓,没有新故事,姚劲波也在各种场合表示要在“58同城以外,再造一个58”。但是从58的业务方向上看,无论是58 同镇还是转转,离“再造一个58”的目标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