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散论点滴
书法散论点滴(修改一下错码字)
序
近参加一全国书画名家展。站着的,为坐着的捧场围观助阵。发言的,有诸多官界书界时代名流大佬。并历数吾邑史上多少状元进士风流人物为之壮气。三千年古风之城,延绵至今,熟田熟地,山水俱秀,人杰地灵,确实有物华毕胜于世界一角之美!
开幕式毕,进馆浏览,作品几百,风骚各异。碰头一小同事,欣赏灯光下,招呼,看这么认真啊,回说,呀,都是大家作品呀,好看,不过,我们外行人,真不懂什么的。于是,我就要本着自家的逻辑,鼓励性地道来,别怀疑自已审美的第一感觉,一个人,其实,天生就有审美能力的,只不过,于后天,常浸于“内行”“外行”渲染,受“外行人”的自定位,而往往自动放弃主动审美,习惯性追随流行排名而知好坏。其实,真不应该这样。应该要始终对自己的第一审美感知,保持天然的肯定,觉得喜欢,就是好!觉得不好,就是不好,管他行内道理天花乱坠。当然,随着自己各方位的学识与感悟变迁而审美升华,一切听其自然好了。此刻的你,作为审美主体,决不相让,毫无客气可言,就是审美的唯一标准!
而纵观中国这几十年来书界丑闻种种,联想种种画地为牢的小圈圈人脉师承资历甚至近人身依附逻辑,真不要太当然信任任何流行的名声,书界演变到如今,更有点官场化,与普罗大众间,划就森森界线,而事实上,官场中人,也大有混迹于书界得一风云纵横玩儿。几近与这个社会这几十年来出现的一切阶层固化类似,经历八九十年代的呼风唤雨拉邦结派,书界就渐成名利资源人脉权威体系纵横线单通道。。。。
书法就法度的角度,自从到盛唐达高峰之后,就确实只剩艺术的余味,而丧失了法学的进展。尤其清以来这几百年来,在碑贴之间,只有琐碎之争,弄技之玩。以至于,世多字随名成,少有名随字成。前者可得大名者,无不以思想诗文道德灵魂为格局,后者仅得技艺小名儿,往往不足挂齿。难怪现在一些书家,要同时玩玩平平仄仄古诗词,以求更添风雅文相。
当然,有一点,我必须实事求是地老实承认,并非所有人在中国字的书写能力上,天赋等价。几十年观摩考察孩子们习写中国字,总是发现,由于手型骨相,指掌比例,各有差异,有些孩子,确实特别难入书法执笔之门,或许得经历更复杂训练,我没有数,没有这方面的足够实践考察追踪数据,只凭初始时段对比考察,一些孩子总比另一些孩子易入。因此,就书法论,我只好倾向于天赋者先行的逻辑,而需要靠后天复杂矫正的,只能听任造化各取,不必多言。
又,想象古时代,识字人本身只占百分之十一二,大凡有资习字识书者,皆家有余粮可供唯有读书取功名一条路之子弟,自小开始,一路读书习字几十年,其作品,若能流传至今,大致十有七八可算得上书法作品,拿出来厅堂挂挂的。从中,也可见,一般的,中国书法,力磨功夫是基础性的,因此,可以推想,无论古今,能够如意执毛笔而书写者,大致是有一定功力的,比如我们的上辈祖辈,能够拿得起毛笔的,按当下的平均水准,那绝对都能够是一手不错的书写。至于名气,则纯粹是个历史淘汰法则问题,关系人文因素综合诸多。另外,想,今日之闻名书法家,又有多少能够经得历史更长时段大浪淘沙的?!面对各种暂时的各领“行内”“圈内”风骚,没有那么多的迷信。
一
从书写的力学原理着眼
一般,能称得上书法艺术的,多少是几十年下了点功夫的,虽然最后悟性确有高低,但,无论如何,力学决定,执软毛之笔,不能如硬笔支点,需得全身运气千万条生肌配套之功,这几十年腰肩臂腕手指诸关节运动副上肌骨灵魂之练,乃至动植物神经传导的协调性力学之练就,非同小可。(想想机械手,如何可能达到人手这么灵活之地?但一般人,其万分之一功能也未必已经被开发!更可悲如今自小操持硬笔赶作业而成握拳瘫倒于桌的废相,力学意义是手写全废!),难怪传说中,书圣之子,需要将一缸清水写尽,成材,绝对是有道理的。因此,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一出手,必都各有一定书法之功积实相,周边群人,鼓鼓相称,自成一格,或于地域间,自然流名,并,同好间各相品论称道。
但,若要越出这样一种自然生活圈成流名地域边界,却又往往难上再难。这就涉及文名传播之理。一个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乔碧萝,可以一下子成为超级网红。我们的书法界,这几十年,放眼全国市场观,何不大有类似情形!
这几十年,种种怪现象,更有演生成一个附庸于官场人脉进行角逐的名利场。以至于,出现了诸如副国级省长书法家大笔一挥,墨宝出手,就可理所当然真金白银千万进帐之奇观。不能说,这样的人与事,没有一些书法功底,问题在于,艺术成仆,成化装晚宴,成了功名课得书金大成耳,就格局,往往俗不可耐。
因此,尤其在这个人文华相与官场俗气割不断理还乱的世道,人,书,法,艺与术,何轻何重,实在是个可怜的大问题。
二,习书之难,就执运笔之力学考察
以下,我且就教孩子们习字的力学一角,考察一刻:手力,身力,心力,气度之力。
临近退休这几年来,从工程专业课上退下来,让我执笔教教孩子们中文书法选修课。本意是照顾,课时也不多了,未成想,带习之间,不断发现,这写中国字,从孩子们的执笔手型的扭曲,手掌肌肉筋络曲张自控能力的丧失,到整个坐姿的卷曲,眼臂手指笔之间的自相矛盾,细微处体察,真是一件最最难的功课!
最关键的从来不是对字本身结构的审美感知,对字的审美感知,反倒相对容易。困难的是,自小大量作业书写逼迫下,硬笔执塌手型肌骨如缠小脚效果成废型,最典型的,握笔成拳,那么天赋了不起功能的十多个指关节运动副的自由度全部丧失,只剩腕关节横躺桌面扭动而书,以至行笔横上竖斜撇肆捺郁,整个字就成右上畸菱怪斜,手型无能横压捺张,奈何!而随之整个身体坐姿,也大多弯斜躬曲,眼离桌面近至三寸。并,作业习惯蚊虫小字,更不能大字,手无力起竖,笔端于指纸之间,仅半公分而挠动落痕,怎么可能写好中国字!
因此,我往往就要叮嘱与呼唤,清空一下原姿势,一切,从完全不会写字,想象第一个中国人创造字开始,或执刀,或执硬锐物,于地上划,于石上凿,于树上雕,于骨上刻,重新学习执笔运指之势。无论指法,先从身形端座开始,试着手臂全悬之功,或对墙上书,试指执,以尽力调动所有可动关节不落死僵为基本原则,如机构原理分析,让所有可动的关节都能够动起来!
就机械原理的角度,人手是个最了不起的机构,个中近二十个曲面运动副所构造的自由度,可组合万千生动,要不断重新着意将这上天赋予我们人类的自由功能好好开发出来,可不能自已扼杀了啊-----作为机构的人手,那是何等的生动灵活,人类智能仿生机械手,有哪个已经达到人手的高自由度!
因此,即使从机构自由度的角度,外加毛的弹软之度,手执毛笔之动态,那真是可以表现任何机械都无法达到的万千气象的。而也恰因为其所蕴含着的万千自由之度,落实到纸墨,成就一种关于人类表演能力的无限大美!中华书法之美度,笔端云变,纵横无底!
三,
中华书法,点画实为结字之精灵
而在孩子们的落笔迹象之间,发现,最基本的,不知书法中的“点”为何物,甚至,许多孩子,书点即“点”,一小黑无穷小几何点,甚至在整个字划之间,点被有意无意歧视,“次要的”,以致常常在有点形字中,点与其他笔画之间的极不协调对比,形成一种六神无主之傻态----需知,许多字,恰点为字睛!如广字头,宝盖头,主字头,永字头之点,若墨点塌搁于上,此类字,真成缩头乌龟般,让人感受,难堪之极。
由点细察,着实感悟到,所有笔画,都是积点行势而成:无点不成划,无点不成书!甚至,我时常要极端地说,一切笔画,本质上,就是积点成线,因点转折,随点变化,以致布点而成字面踢打冲绕伸缩有度而生动,或者,从力学角度,点画即力之所达,划画不过行力之途,点生定,划行动,点转定动之间,成字整体庄严不可欺犯之气。
是故,积点成画,点画成书!点画之间,垂落勒折顿按撇捺竖提戈勾,细微处无不执杆捏旋,以行中刚锋气于笔画转折之间,更兼字与字恰相呼应,成萧萧然整幅文章之法度,是谓章法,美感呼之欲出,以致,笔法字法章法浑然一体,成就不可一世之艺术。
变化万千,俱源于点出,不识点化,无以为中华书写之道。是故,就书法形迹观,灵化点画为源,微妙全在其中。而就书法执笔运笔观,则,即从机构自由度及力控分析,手构肌节自由之能度是否可控最为关键,无能于手肌虚掌自由捏旋之控制力,即无能书法。古人总结,执笔掌心留空鸡蛋,可以是这一书写机构原理的最原始感悟。今后,是否让重新练字之人,手里执笔之时,真握个小鸡蛋一试?
四,
中华书法的几何美与力学美
几何与力学之美,无不尽显中华书法之道,自甲骨造字始,从金文到小篆,尽显法度完善之庄严,及至隶书,赋庄严以平实生动之态,极致法度因手运毛笔而演化及顶之楷书,则有如欧阳询,尽显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之美,又如颜体到舒同马背书,极尽球面几何之美,而二王到怀素再到后世行草,无不展现波粒曲张变化万端之生动。
一展几厅,作品几百,谁优谁劣?局外人皆以名排辈份取之,局内更有各自小圈理论,各说往往莫一,故,公开信息,一般于活着的书家之间,就少有进行比较性评价的。
即使对已故书家,不涉现世利害得失关系,可以放心评价的,也多玄学玄语。什么精品,神品,逸品,云云,云里雾罩。而就书法更有流行说法,如印印泥,漏屋痕,锥画沙,折叉股,则更是以陋说微,无意间抹去了毛性张弹之力学精妙,其实并不足取。若仅以一感而论书法,还可类举:执斧砍,绕钢丝,湍流旋,老柏曲技,行笔如行刀,行笔如行浆,行笔如行凿。。。。。,
又,相参世间拳术与舞蹈,刚猛柔阴相济之间,有长拳如行云流水,有寸拳可力碎千斤,有太极刚柔并济,有南拳北腿力出变化,以及舞蹈,以及中医养生,动静之间,阴阳旋合,化力万千奇相,总之,参照世间万千几何张力美相,俱可一一体现。
随记于20190915
五:
授课随记:
20161002
这些孩子,大多数已经被中小学巨量压迫性硬笔作业写僵了手形,整体手掌肌肉条块,都因为十来年高压速度书写教育,成了不听自我指挥的扭曲废形,很大意义上是一种残缺,写出来的字迹,几乎不留着幼儿年代的痛苦痕迹,无论已经可以多少潦草变形。
20190313
支笔宜近垂直边,执笔力求指捏旋,运笔方得自由度,开阔八向任尔宣。
运笔宜可指捏旋,随时转锋纠偏切,转折之处锋先备,气韵方可得始终。
虚其掌,实其指,所有指关都生动,千万不可只拳头。
中华书法,气象万千,既通武道,又显古哲,金甲篆隶楷,锥画沙,刀刻石,斧凿迹,印印泥,折断技,漏屋痕,绕钢丝,南拳、北腿、金刚、太极手,机理莫一,唯美有趣,各可自由裁量。也由此,字如其人,凭之。
方笔法:提线木偶,一笔一画,金刚招式,笔笔送到,欲出还收,不让滑溜,逆水行走,涩涩而画。。。。。。清空旧习,从头开学。
力求抑扬顿挫交待明确,转折不妨亮节跳空。行笔可作节奏进,一横三节,犹学寸拳千钧力。
隶书法:逆锋起笔稍事定,锋回路转横弧平,同理起笔竖中直,横三纵二是隶体。
把字写平实开阔,可纠楷书无端斜。撇捺出锋宁回收,出锋不可轻滑透。节奏凝重作送意,勿为张扬放肆弄,装饰拓现有大度,笔墨表现才生动。
圆笔法:运笔如打太极拳,捏笔自旋连环扣,气息延棉不断绝,招招沉稳无弱丝。如缠精钢之丝,如绕指柔之剑,此法最宜篆书。
20190402
书法归纳三原则:1.力学原则,站得住,才可行得稳,以欧阳询这参照,2,洁净原则,干净利落,心旷神怡,以弘一法师为参照,3奇妙原则,出乎意料,情理之中,趣味夺目,审美极致,以书圣为参照。
简言,1站得往,2中看,3可喜:习惯长处可试短,习惯小处可试大,正而出奇,有美与妙,有幽默,有趣味。
一字如一结构,动静之间,相得益彰,是谓生动。
中华精髓,无论字,拳,医,文,哲,首在一字,“定”,能气定,方能动而有章有法度,不乱方寸,成行,而不至动乱之画。
篆书乃至金石书:
如钢丝缠绕,柔里有刚,棉而不弱,可如杨式太极连绵不绝于一速,亦可取陈式太极绵而速,柔而时有转折发力出击。
小楷:
笔笔点入,划划炎楚,分界宁断,做到清澈。
笔笔虽断,意气却连,重心笃定,仪态万方。
此法特别针对写小号字,讲究澈而不糊。
笔笔向上收空,而非向下支撑。
常有规律:初学大字易入手,功夫渐入需小楷。
吸一口真气,徐徐而行。
以点断连,以气通息,宁少落墨,纵横空澈,下笔如钉,稍舜即止。
执笔悬空吊劲,落痕宁少勿多。
迹断气连,节墨全意,夺目成字,清澈成章。
笔迹明断,就意味着执笔之指常收于中空,而不放任下笔连糊,这是蝇头小字难点。
魏体:
执笔凝重,沉稳而行,一笔三折,徐徐而送。
慢而不泥,起笔行笔收笔节制而度,如机器人舞,落笔如锤,行笔如弓,收笔如塞,方刚稳健,狠准笃定,干净利落。
许多同学通病,横向难以开阔右撑到位,撇向尚可随手,捺向尤其弱无能力,与执笔手型笔支低下偏瘫僵死难立有关。
故执笔要尽量掌竖位高而立,使运笔可四方通达无阻。
回到起步:干净,平实,偶然来点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