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能成为中国的松下幸之助吗?
01 离开
马云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从中国的创新角度来看,绝对是好事。因为目前中国商业领域,已经到了要拿出自己一套理论的时候了,而马云在这一代中国企业家中,恰好是以视野和格局见长的。他是目前为止最有机会建立起新中国化商业理论的人。
02 商业理论
有人要问了,商业理论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家们所推崇的商业思维和价值观。各种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公司制度,本质上都是建立于此。
比如这两年各种韭菜币,虽然用的最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但背后的商业理论,还是上世纪传销拉人那一套。
再比如奶茶加盟,听起来和区块链天差地别,但目前大多数奶茶品牌加盟,都玩成了传销。之前半佛的文章介绍过:先搞几家样板店,雇人来买造成特别火爆的假象,然后疯狂打广告,吸引人加盟。之后就是加盟费割一笔,培训费割一笔,原材料割一笔,最后保证金再割一笔。你不够钱开不下去怎么办?借钱贷款给你,你拉人来开奶茶店就能抵债。于是许多人最后发现,拉人头比卖奶茶赚得多多了,干脆直接投身拉人头大业,自己加盟店就花钱雇人排队,营造火爆的假象,以此作为活广告拉人头。
只要创始人所信奉的商业理论是拉人扩张这一套,那他做什么都会做成这个样子。
03 卡耐基和松下
而纵观市场上各种商业理论,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源自西方的“洛克菲勒”“卡耐基”,强调流水化规范化,利用规模压缩成本。
另一类,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松下幸之助”。“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都由他首创。更强调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两种思路没有高下之分,前者适合资源丰富的美国,后者适合人口众多的日本。前者指引下产生了连锁制度,后者衍生出了各种百年企业。
今天大家看见的各种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还有各种“狼性”,源头都在这里。商业理论不仅指引了两国企业的崛起,也随之将他们的价值观传遍了全世界。
04 三十六计
那么,中国的传统商业理论,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零和博弈,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商界广泛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不论瞒天过海,还是笑里藏刀,核心思路都是打死敌人,你就能赢得市场。你应该无法想象三十六计里面会出现握手言和合作共赢这样的战术。
这个商业理论,其实是中国千年历史的再度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一统,有你没我,赢者通吃。所以,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创业赛道,往往也打的特别激烈。直播行业打出了千播大战,共享单车捣鼓出了红橙黄绿七龙珠。
但这个商业理论,其实有点古老了,他适合古代市场,没有外力环境下的市场争夺战。在现代开放性的商业市场中,面对连锁制扩张,以及各种开放性生态,有点落伍。
所以上一代中国企业家,或许还会讲传统文化人际交往那一套,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不论是做地产,还是做零售,抑或卖组装电脑,基本上,都是在学习西方先进企业制度。
唯一的例外,是马云。
05 超越双赢
马云在创业第一战,淘宝对战eBay中,就涌现了一个神奇的思路。当时,由于国外互联网的先发优势,许多国内互联网公司,都是搬运的国外项目。而电商这个战场,却不一样,那时国外巨头eBay的思路是建立平台,以此去对商家收入驻费。而马云的思路是,所有卖家免费开店,共建生态。
尽管都是在线购物平台,但你要理解,从背后的商业理论来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型。
前者是建立在契约上的一个专业分工,是各取所需。后者,是建立一个生态一起成长。
这个思路在后来多次体现,比如很多人做慈善是直接捐钱,各取所需。
阿里的方式,是雇佣残疾人当客服。你可能很难说出其中的区别,但你很明显能感觉到,这是不太一样的行为。他不是简单的给予行为,而是建立了一个能让残疾人产生价值的生态。就像不少残疾人说的那样,“我想要有尊严的活着”。
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蚂蚁森林。阿拉善的组织获得了捐款,大家种出了自己的树很开心。要知道,以前要靠组织摊派才能拉起人去种树,而现在居然能够让人费大功夫去攒能量还觉得开心,这就是一种非常非常神奇的生态构建能力。
而且阿里巴巴的三次扩张,不论是淘宝和百万卖家,还是支付宝和万千接入商户,抑或阿里云和无数开发者,都显示了马云在建立共赢生态这块,已经有非常深厚的经验。
其实这种生态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找到一点影子,那就是整个东亚的中华文化圈。不论日本还是朝鲜,大家都用的中文汉字,都念的儒家文化,但又各自独立,遵守各自的规则。阿里巴巴的整个生态,不同于美系也不同于日系,背后其实是高度中国化的商业理论。具体来说,其实我也没有提炼好。但我认为,这个由中国企业自己摸索出来的模型,应该才是最适合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的。
06 自己的路
自改革开放起,四十年来,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文化潮流,中国都在一步一步的做西方的学生,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当中国崛起时,当西方的所有课程都已经补完时,未来,我们能走出什么样的路,中国能否拥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文化。我们又想要向世界传达什么样的商业价值观。
这,可能就是马云在退休之后,开始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崛起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们急需给世界的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