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和专制是两个对立的概念
封建和专制是两个对立的概念
李非
封建和专制,这本来就是两个概念。过去教材连起来说“封建专制社会”,这是个矛盾的说法!封建不专制,专制不封建。二者是互不相容的。
何为封建社会?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周的管理能力缺乏,只得封建,封而治之。尊一个没有实际约束力的《周礼》。
何为专制社会?秦始皇一统天下,设郡县,削封建,是为专制社会。这里的原因是秦的管理能力达到了,不需要封而治之,实行中央对基层的集中统一领导,效率更高。
封建社会的基础是贵族。凡贵族都是被封建土地的,因此是封建主。故封建诸侯被封国,其国内土地又封给公卿大夫。公卿大夫同样是封建主。故而发生三家公卿大夫瓜分晋国,独立建国的故事。
秦本来也是封建诸侯国,为周王养马养得好,被封为秦地。但秦自商鞅变法后,以开恳荒地,作战军功大肆封建土地给小封建主。并立郡县管理机构管理地方事务。这就削弱了封建贵族的权力,本来按封建制,地方管理是封建贵族的全权。在得到的那块封建领地,该地军务、政务、民间一切事务由他们立规矩,有他们全权管理。而无数有小块封土的贵族,使贵族称号泛化,贵族不贵,沦为平民。封建社会禁止土地买卖。而秦的有小块土地贵族太多,土地自由买卖形成并合法。国家认可这个买卖,按平民实有土地定赋收税。这实际上使得秦成为非封建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和封建的社会是根本对立的。从封建涅槃的秦社会被冠以专制社会。封建与专制的对抗由此而生。这就是秦奋六世余烈消灭封建的统一过程。
秦为何能统一六国,六国中为何没有一国能灭秦统一中国。原因也在于六国的封建,秦的以专制反封建。封建的六国,无论其中那一国,得土越多,封建土地越多,更多的封建主彼此利益抗衡牵制越大。晋分裂为赵、魏、韩是如此。楚被楚王把土地封建给诸多“君”,相互牵制,彼此猜忌,不能合力抗秦的原因也是如此。反观秦,得一地,即郡县一地,得地越多,农民越多,收税越多,国力越强。国力越强,越能支持战争。所以是秦制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之功在秦始皇以往六世坚持了秦制。
再看近代五百年、在工业社会中,西班牙和英国先后成为日不落帝国。但他们的日不落地方为诸多殖民地。各个殖民地派总督管理。这实际也是一类封建制度统治办法。殖民地人民为次等封建等级,低于宗主国。结果北美封建殖民地13洲因为感到不公,而独立成美国。西班牙殖民的南美更是封建为十几个国家。英国的日不落地方则重新封建的更多。除大块头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试假设,如果西班牙不封建殖民,而行专制统一之事,后面霸主地位不会让位给荷兰。英国如果不封建,而行统一之秦制,美国根本不会诞生。当今天下最大的国家还是英国。英国岂会再退居英伦三岛。到现在英伦三岛还有再封建为三国的趋势。这数百年来,不是南柯梦一场吗?
不断封建,可以削弱封建主的力量。《推恩令》就是个很狡滑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逼迫封建主继续封建。原有的,从封建得到的地盘不能传给长子,只能平分给儿子们。假设每代三个儿子,这样一块地盘,一分三,三分九,九分二十七,二十七分八十一、到后来就分的几乎没有了。这还封什么建?还能有什么造反的力量。《推恩令》是汉武帝颁布的,这有效削弱天下封建势力。刘备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穷到靠织席贩履生活的地步。
当代也有和《周礼》类似的东西。这就是民主宪政制度的区域民投票公决是否独立建国基本原则。只要超过50%的票民同意,这个地方就可独立了。这就是一条当代普世价值的基本公理。所谓公理,其实就是不可置疑的,不需要证明的。现今欧洲的问题就是在这里。如果一个区域是大量穆斯林为主体,他们发起区域投票公决,那这块地盘肯定就是他们的了。你不可置疑,更不可武装干涉。因为这样作,你就是违背了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