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世界的游戏:美元霸权的前世今生(1)

50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些事正在结束。

在一场来自外界的“星球大战”、和一次来自内部的石油危机中,傲居东方的苏联人,终于耗尽了多年以来的全部积蓄,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接着,危机衍生出更多的危机、贫困衍生出更大的贫困——而就在这危机、这贫困中,所有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强大的国度,正在走上一条永不可逆的毁灭之路。树倒猢狲散——在所有人看来,这个庞然大物最终崩塌,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有些事,却才刚刚开始。

1981年,第40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出现在舞台的中央。毫不夸张地说,他从前任总统詹姆斯·卡特手中所接过的,是个沉重的烂摊子。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得到中东越来越昂贵的石油,美国人不得不靠加印美元来满足自身需求,却又不得不在此之后,面对产油国的激烈反制——于是,石油进一步减产、油价进一步提升。就这样,美元越印越多、石油越卖越少,美元越发贬值、油价越发飙升。结果,欧洲的伙伴们愤怒了——因为他们辛辛苦苦储备的美元外汇,其大部分价值,都几乎在一夜间蒸发不见了;中东也愤怒了——因为他们靠卖油赚取财富的速度,再也跟不上其贬值的速度,他们甚至开始威胁要将美元踢出石油计价的体系中;更严重的是美国国内的窘境,慌乱中,美国人民陷入了一场迷思:不论他们怎样精打细算、怎样省吃俭用,他们靠勤勉换取的财富,都还是几乎在转瞬间变得一文不值,今日的努力白费了、明日的生活不知去处——既如此,又何必如现在这般受苦受累?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不再相信勤勉,不再相信吃苦耐劳——在事关生存的道路上,各种投机行为,远远超过了脚踏实地的勤恳工作。就这样,人民改变了生活的方式——而以实业立国的美国精神,也自然而然地,随着那美元价值的蒸发,而蒸发掉了

到了后来,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更换国际货币的呼声。美国人恐慌了,为了避免伙伴们被迫逃离美元,美联储忽然决定以限制美元的发行总量,来达到使其升值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设计,经过两番赌博似的尝试,他们终于做到了。在超高的利率面前,美元迅速回流美国。美元的发行量于是被控制住了,美元的价值,开始上升了。

然而,超高的利率所带来的,却又是贷款成本的提高。超高的成本面前,想要发展壮大的企业,显得无所适从。与此同时,美元的升值,又使得美国货在别国的市场上,变得愈加昂贵——这直接削减了其出口商品的销量。可另一面,美元升值,则外国货币相应贬值,如此一来,在美国市场上,来自日本、德国的产品也相应的愈加便宜了。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美国货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因为在价格的指引下,消费者总是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美元尚在回流的半路上时,卡特总统便已在举国的压力声中,黯然下课了。就这样,1981年,第40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便出现在了舞台的中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些事正在结束、有些事才刚刚开始。

在苏联走向末路的日子里,它的老对手美国,却在里根总统如日中天的1983——1988年间,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黄金期”。在高利率和美元升值所带来的、高成本的环境中,美国工业逃难似地向外流失,而从那以后,这个国家的工业人口,便再也不曾回到其七十年代的水平。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整个国家失业人数的飙升,和储蓄率的直线下降。除此之外,按照里根总统的构想,美国还不得不继续推进其用以拖垮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国家没钱、却处处要钱——然而,面对眼前所有的一切,里根总统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胸有成竹地大手一挥——

这不是问题。

因为身在美元帝国的权力中心——他只需透支世界

未完待续

语音版请扫下列二维码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