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西游记之: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
一直以来,我认为《西游记》有五种:历史事实、民间传说、文学名著、影视剧作以及各类衍生改编的漫画、视频、同人小说等等,但说到大家最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恐怕是六老师86版的电视剧。因为,我曾亲眼见过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版,备受当地孩童追捧。
《西游记》86版电视剧
当我重新翻阅书典,才发现《西游记》里绚丽幻想的世界——西海龙宫,却存在于遥远新疆,这是一件非常浪漫,而且激发人们探索的事情。而高昌古城、车驰国,吐鲁番火焰山……唐僧这一路走来,一路故事,要讲的故事真是太多。今天,单说说电视剧里这句有趣的台词: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
早些年,大家总戏称沙悟净的台词很少,全剧里就一句:大师兄!师傅被抓走了!但其实86版《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几乎都有一句最具代表性的台词,而“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去的。”无疑是唐长老输出最多的一句台词。
作为一经典台词,他在代表人物身份的同时,更有一些特别的用途:他不仅折射出了当时各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央政权的拥护,也反映出了当时各地的宗教信仰结构差异,同时也准确的反映了原著中唐长老的性格。
(一)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
讲故事,说历史。首先,来说一说,当时各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央政权的拥护。
唐代长安(复原图)
唐僧是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的,当时的皇帝是李世民,这一年突厥、党项(青海东南一带)、靺鞨(黑龙江一带)、牂牁(贵州一带)等等许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可汗、酋长、首领都先后称臣、归附、纳贡。简单来说,唐僧出发的时候含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都已经和中原地区的有了很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据户部统计,公元629年中原共吸纳了四面八方的归附者约120余万人,约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也就是说,那时往唐朝中原地区迁徙、落户的风潮盛行,追求中原生活的人,丝毫不亚于今天我们去北上广落户、买学区房的人少。
唐太宗李世民
另外,因为拥护中央政权的领导,李世民630年就被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了,“天可汗”啥意思呢?就是王中王,大家所有人的领导。所以,唐长老这一路西去,才敢说是大唐来的。
你想呀,他要是说日本来的,谁认识他是谁啊。人家还以为他是间谍呢,搞不好就抓起来了。但你说大唐来的,就不一样了。不说是领导视察工作吧,至少也是中原的高端人才来我们这里采风、做田野调查。不说捞啥好处,哪怕听人家说说大唐的风采,拓展一下个人见识也是好的嘛。
因此,在电视剧里,人家一听说是大唐来的全都十分客气,给茶给饭的。可以说一部《西游记》电视剧看下来,四个人大部分的食宿问题都是这一句“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妥妥解决的。
这说明啥啊?一方面是因为你大老远来,我们好客,更重要的是我们新疆人是坚定、坚决拥护中央领导的。虽然,我也搞不清楚唐僧是哪个考察团的,但是他的工作我们一定支持。
要知道,唐僧也是知道大唐国力强盛,深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爱戴,才敢这么说的……
就像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攀升,我们才有理由走到哪里都能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人。现在,连外国航运公司在霍尔木兹海峡都要挂中国国旗,为啥?他们说自己是别的国家的船,会被扣呗……
(二)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
《西游记》里唐长老总是这么说,也总是受到优待,仅仅是因为地方政权拥护中央领导吗?也不全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西域绝大部分民众是信仰佛教的。
玄奘
不然,别人问“长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唐长老为啥不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四方游历,走哪算哪……”
当然,这是开个玩笑。因为,前半句“从大唐来”,可以表明籍贯,赢得政治上的好感,因为地方拥护中央;而后半句“拜佛求经”,则可以说明个人信仰,赢得宗教上的支持。
因为,当时的西域是佛教圣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笃信佛教。
历史上就曾记载,玄奘法师到了高昌(吐鲁番),高昌王一听说来了个从中央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立刻把玄奘法师接到宫里,好吃好喝还不算,还聚集了全国的僧众来听唐僧讲经,最后一门心思要留唐僧当国师。
这一段在86版的电视剧里没有演,但黄晓明的电影却演的很清楚。只见玄奘法师目光十分坚定、霸气地说:“你觉得当国师好没有用,我觉得好才有用,所以我必须走。”无奈之下,高昌王只好准备了钱、衣服、车队、武士送他西去,还写了介绍信,让沿途的国王给予方便……
西域三十六国
现实中的玄奘很快就通过了焉耆、龟兹(库车)、姑墨(阿克苏)等地,到达西突厥的领地。西突厥首领叶护可汗,也将玄奘奉为坐上宾,并给他配了翻译和向导,一路把玄奘送到了迦毕试国(阿富汗卡菲里斯坦)。所以,从历史来看,这句“拜佛求经”是很有用的台词,他准确的抓住了当时的宗教环境。
要知道,新疆从来都是多民族共同居住,多宗教共同发展的地方。比如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群,库车县的库木吐拉石窟群,鄯善县的吐峪沟石窟群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著名新疆特色佛教石窟,也是对新疆宗教历史很好的佐证。
而洞窟的汉文题名、题记,佛像坐下的莲花变成胡床,则进一步表明,优秀璀璨的新疆文化是当时的汉族人与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那么,这句“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去的。”总是那么管用么?当然不全是的……
比如,在车迟国和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比武时,这句话就没什么助力。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个国家信仰道教。事实上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汉人凡和尚之事,悉以道士代之。”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虽然一僧一道,但是业务竟然是一体的,所以搞一搞技能比武也就正常了。
五星出东方锦护膊
而且,在《西游记》的电视剧里,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无论这个国家的主要宗教是什么,他对中央的领导权威始终是维护的是敬畏的。
(三)台词所体现唐长老的性格
文化人总研究说,语言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 那我们再来说一说这句“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去的。”所体现的《西游记》原著人物性格。
因为受六老师86版电视剧的影响,大家一直认为,唐僧是自愿取经的高僧。但其实对原著有了解的朋友则会知道,原著是批判宗教思想的,唐僧这个人物也是相对虚荣、怕吃苦的……(敲黑板,这个故事,后期另文再讲)。
唐僧逢人就说自己是大唐来的高僧,就我个人看,也大有德惠四方之意的,不然他就不会在路过灭法国,别人要杀1万个和尚的时候,立刻秒怂地装了客商。所以,这句台词的设计,也是符合原著中唐僧的人物性格的。
要么说,中央的领导还是技高一筹呢?一句普通的人物台词背后,其实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内涵,而《西游记》的魅力也绝不止于此,他和新疆和西域的关联也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渊源……
一部伟大的《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里,卖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细说……
作者:彭优优,自由撰稿人。
延伸阅读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