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青年說說看│台灣是原始社會?

大家還記的網路上有個文章嗎?兩岸出現一則網路奇文,發文者自稱是長居大陸的台灣人,回到台灣感覺像回到原始社會,引發討論。

適合本土的才是好的(上官玲/廈門人)

近日台灣網友在論壇上貼文感慨大陸網路時代生活的便利。作為一名在台陸生,深有感悟,半年回大陸一次總感覺出現的新東西非常多,生活越來越便捷化科技化。不可否認的是,大陸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模式已經相當完善,交易模式的改變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強了市場活力。而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其實早在十年前就有,由於立法的牽制,加之人們對傳統交易方式的習慣,第三方支付產業相較大陸發展緩慢。

當然,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還有很多:兩岸民眾的消費觀念不同、新創產業的發展速度、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等。筆者看來,秉持包容和學習的心態,接受新興事物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不是一味排外和一味推崇,畢竟適合本土的才是最好的。

500

發文者不了解台灣(許陳品/台北人)

大陸《天涯論壇》最近出現一則奇文,誣指「從中國回台灣,就像回到原始社會。」然而該文中有諸多「腦補」作者卻渾然不知:1、台灣已有了Uber的專車服務。2、在家轉帳、付學費用線上支付刷卡即可,根本不用跑銀行或操作ATM,更別說去學校交費才能註冊。3、台灣已實現網路訂票與醫院掛號,反觀大陸醫院的「號販子」才是民眾不能正常掛號的主因。4、在大陸到任何酒店都需出示身分證件登記入住,「根本不用在櫃台辦手續」是無稽之談。作者「自我感覺良好」,恐怕是作者對台灣生活不甚熟悉的緣故吧。

適度參考大陸模式(徐偉軒/高雄人)

兩岸需要更多的正向交流,而不是用一種比較心態或是負面用語去批評任何一方。去計較誰更為優越沒有意義,過去台灣總喜歡說大陸窮,誰想到大陸今天會是第二大經濟體,同樣的,一旦台灣第三方支付上路,會有另一波榮景也說不定。台灣方面也需明白,第三方支付將會改變過去的商業結構,適度參考大陸的發展現況,將有助台灣民眾更順利的進入下一階段的消費模式。

兩岸不應互相攀比(羅鼎鈞/台北人)

兩岸生活習慣上的確有許多的不同,比起手指滑一滑手機平板可以處理的事情,台灣至今仍得親歷親為浪費不少時間,平心而論這點大陸的確比起台灣先走一大步。但是兩岸生活習慣也不應該用誰先進誰落後來相比,應該取長補短學習彼此好的東西,如台灣在現實生活中軟體的設施設備反而更加人性化,也值得大陸方面學習互補,因此說到最後還是要兩岸不要互相攀比,多點掌聲少點無意義的批判聲,這樣才能共創兩岸雙贏讓世界看到團結的兩岸。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