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曹操墓中的美女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东汉末年,汉王朝衰微,天下分为魏、蜀、吴三国,众多文臣武将轮番登场,浪花淘尽英雄。此后,历史带上了传说的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三国演义》。
三国地图
《青铜关羽像》 明代(15-16世纪) 新乡市博物馆藏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东京国立博物馆“三国志”大展是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的特别展,通过汉朝到三国时代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呈现一个“真实的三国志”。本展共计220件(组),借展方近50家中国文博单位,85%的展品是首度在日本公开展出。重点展品源自2009年发现的曹操高陵、被视为吴国皇族规格的南京市上坊1号墓等出土的文物,反映历史上三国时代的真实面貌。
平时要把这些三国文物看完至少1个月,比如这棵摇钱树收藏在四川省广汉市文物管理所的,而它的底座则被收藏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所。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电视剧中的曹操
明年将是一代枭雄曹操逝世1800周年,在他去世八个月后,其子曹丕建立魏朝,改元黄初,三国时代由此开始。而十多年前,安阳发现了曹操陵墓,掀起轩然大波,引来许多民间人士的质疑,上演了一番全民参与的唇枪舌战,真可谓“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后,历史又从头”。
展览现场 草船借箭
图片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官方Facebook
反观日本对此消息倒显得异常兴奋,NHK电视台在第一时间作了报道,随后,《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在日本民众中掀起了讨论热潮。甚至有人激动地说:“在电视上看到发现曹操墓的新闻,非常兴奋!先去喝杯酒庆祝一下吧!”
曹操,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曹操画像(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
枭雄、奸贼、奸雄,我们对曹操的了解大多源自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以史实为依据的同时,也有大量的艺术化虚构,可以说“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而实物所具有的说服力,远远超越历史书和故事的震撼力。
曹操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曹嵩是东汉著名宦官曹腾的养子,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史称魏武帝。曹操是第一个提出了薄葬的,他在去世前两年立下《终令》(公元218年六月):“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确立王位传给曹丕后,他又立下《遗令》(公元220年正月):“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由上图可知,东汉末三国人口从6000万迅速减少到700多万,一直到唐朝才恢复到汉代初期的人口,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实,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厚葬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一是国家的财力空虚,二是民众也比较穷,盗墓非常盛行,所以薄葬渐渐兴起。再加上曹操曾为筹军饷,亲自带队挖开西汉梁孝王墓,他还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他深知“厚葬”之后,他在地下将永无宁日。
《仓天砖》,东汉 2世纪
安徽省亳州市元宝坑1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蔵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该砖上刻有三行铭文,包括“苍天已死”。它让人联想起184年的东汉末期,黄巾军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曹操最早由镇压黄巾军开始起家,在收编了数万名青州黄巾军后,拥有了自己的一股势力,迅速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崛起,成为一方势力,并且最终统一北方。
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特地按照真实的比例做了一个曹操墓,4室2厅
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即西高穴2号墓,位于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东南。2005年西高穴大墓被发现,河南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从2008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直至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开宣布——曹操高陵获得考古确认,其地址位于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获得中国国家文物局认定,并荣获2009年度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内部结构
展览现场 复原曹操墓内部结构
图片来源:朝日新闻网
消息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术界质疑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围绕曹操《遗令》中的薄葬“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和墓葬内出土的金、银、玉、石等器物,三国王室后事规矩与曹操墓中的一男两女头盖骨,历史记载的曹操封号和出土“魏武王”石碑,墓志铭出现的朝代考证与挖开墓中的墓志铭缺失等。
河南安阳曹操高陵文物博物馆将于2020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主办方将利用现代3D技术和声光电系统,重现1800年前的夯土墓道、墓室,让世人能够通过整个展览,看到一个真实的曹操。
考古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曾表示: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的确定,靠的正是地下证据与文献证据的合理“关联”。西高穴二号墓的发掘成果提供了一系列线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确认墓主身份的“证据链”。
曹操头骨
一代枭雄,历经坎坷。碎裂的头骨,记录着他的幸运与不幸
这条证据链的环节包括:墓主人葬于东汉末年(墓葬结构及出土文物都支持);有帝王一级身份(墓葬的规模、规格以及墓中出土的尺寸超大的圭、璧可证);生平可能与邺城相关(墓葬东30里有故邺城);死后称 魏武王 (墓中出土的刻有 魏武王 的石牌可证),去世后不久又被称为 魏武帝 (后赵鲁潜墓志可证);男性,死亡年龄在60岁以上(人骨鉴定)。墓主人有过丰富军事经历(墓葬中出土有铁铠甲和铁刀),也是位“舞文弄墨”的角色(墓中有石牌刻“书案一”,并有陶砚同出);墓主人用过铁刀(墓中出铁刀);而且生前曾经用香(墓中有石牌刻“香囊卅双”);墓主人生前有头颈病或头颈不适 (随葬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曹操高陵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文献中的曹操死于公元220年,正是东汉末年;曹操享有帝王级身份;西高穴二号墓东30里的邺城正是曹操成就事业之地;曹操以“魏武王”谥号下葬,但死后仅8个月由于其子曹丕称帝,他被尊为“武皇帝”,因而获“魏武帝”之称。他去世时享年66岁。曹操戎马一生;喜爱文学,登高必赋;他打制过“百辟刀”,而且生前用香;更特殊的是,他患有头风病。
展览现场 武器
因此文献中的曹操,是唯一可以以其身世、身份以及个性特征与西高穴二号墓的墓主相吻合的历史人物。甚至曹操生前要求自己死后墓葬“ 不封不树”,西高穴二号墓也满足了,因为该墓的确没有发现封土。曹操自己在《遗令》中明确要求“葬于邺之西冈”,而唐代以前的文献,对曹操葬在“邺西三十里”均无异词。
这条长长的“证据链”,包括死者下葬时拥有“魏武王”谥号,后世却又能以“魏武帝”称之这样“唯一对唯一”的证据,形成了严格的排他性。因此西高穴二号墓的主人只能是曹操。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东汉-三国时代(魏),3世纪,2008年-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硏究院藏
曹操高陵墓出土石牌拓片
“木墨行清”当时俗语,指“厕所”;“白练单裙”,指“白绢制的单裙”
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刻铭石牌,59件中有8件对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7件为现场发掘出土,含有“魏武王”字样——“魏武王”即曹操。其中,最完整的是“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本次展览展出)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石牌。
魏字的演变
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墓真相》
魏武王的“魏”字,它和我们现在写的魏字不一样,它在“委”和“鬼”下面有个山字的结构,这是汉代比较常见的写法。到北朝的时候“山”字就写到上面去了,就是现在巍然的“巍”了,再往后山字就逐渐消失掉了,就是现在“魏”的形状了。
有意思的是这座陵墓并非“不封不树”,可能有陵园,而且这个陵园是被曹丕毁掉的。《晋书·礼志》记载黄初三年曹丕下诏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毁坏”,目的是“以从先帝俭德之志”。出于对其父曹操的尊重,不大可能在“毁陵”之后留下大片残垣断壁,应当会进行清理活动。曹操高陵陵园发现的这种所有建筑只剩基础以下部分,并且几乎无建筑废弃堆积的现象正符合这种特征。
魏文帝曹丕画像
最明确的一条文献来自《三国志·魏书·于禁传》曹丕羞辱于禁的故事。于禁是曹操的大将,曾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巨大功劳。但后来不幸在与关羽的一场大战中被关羽擒获。于禁晚节不保,投降了关羽。关羽死后,于禁回到曹营。曹操念其早年有功,没有特别责怪于禁,但曹丕却耿耿于怀。他称帝之后,曾派于禁出使东吴,临行前故意让于禁先到邺城去拜谒曹操墓。结果,于禁在曹操墓上的“陵屋”中看到的却是他自己战败被擒,屈膝请降的壁画,于禁因羞惭忧虑,发病而死。曹丕之用心,可谓有些过分。
仪仗俑
汉代/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队”是此次重磅展品之一——这是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阵容和气势最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99件全套车、马、俑排列组合的武装出行队列,被赞誉为“地下千年雄狮”。
说到这,笔者最好奇的是陪同曹操沉睡千年的两名女人,到底是谁?
“英雄爱美人”,曹操也不例外,他对美人的热爱更是如痴如醉,被他看上的美女,不惜冒生命危险也要得到的。历史文献可以确认的,曹操妻妾共计15位,其中夫人7位,姬妾8人,如下表所示。
图片来源:2010年东方出版社出版《墓前墓后说曹操》
一般都认为,两位“佳人”不管是什么身份,总之是殉葬之人,而且与曹操关系十分密切。曹操虽然表示不要妻妾殉葬,但不排除某一两位妻妾自愿殉葬的可能,也不排除其身边的丫鬟之类殉葬的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明辉和张君两位学者根据骨骼上的“年龄密码”,均判定其中一名女子年龄在20-25岁之间,另一名女子年龄在50岁出头,两人都有生育过的痕迹。
在这15位女性中,最具传奇色彩、而又彰显曹操另类爱情的有两位,一位是曹操原配丁夫人,一位是生了魏文帝曹丕和魏晋才子曹植的卞皇后。
卞夫人
在历史学家朱绍侯认为,曹操墓中五十岁的女人是丁夫人。如果从《三国志・魏书・武宣下皇后传》的记载来推断,说卞后死后“合葬高陵”,那个妇女应该就是卞后,但年龄明显不合,因为卞后71岁过世。
而曹操的嫡妻丁夫人50岁左右去世。刘夫人早死,她是丁夫人的陪嫁丫鬟,儿子曹昂被丁夫人养大的。《三国志·魏书·武宣卞皇后传》注引《魏略》中有最关键的一段话,是曹操在病危时说:“我一生中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假如死后有灵,子修(曹昂)若问“我的母亲在哪里”,我将用什么话来回答。”这段话暗示了曹操想与丁夫人合葬。因为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曹操最好的回答是“在我身边”。
铜蒺藜
三国/陕西省勉县定军山出土/勉县博物馆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公元197年,曹操攻打宛城,张绣投降。原本张绣设宴,大家相谈甚欢。曹操偶然看到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貌美非常,便据为己有。张绣作为一方豪杰,当然不能忍下这口气。张绣降而复叛,趁其不备,袭击了曹操大营,曹操的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因此战死宛城。曹操这次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并没有停止他收编人妻的步伐,比如与关羽抢妻。
蛇形铜叉
西汉/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云南省博物馆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丁夫人听到曹昂阵亡的消息后,哭得死去活来,又常常哭着骂着数落曹操:把我儿子杀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烦,便把她打发回了娘家。后来,曹操还曾亲自去接丁夫人回家,丁夫人性格倔强,曹操多次劝说无果。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分手,还允许丁夫人改嫁,不让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相信也没有人敢娶吧。这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原来曹操也是性情中人。
丁夫人拒绝回曹家,是明智之举。在那个母以子贵的年代,丁夫人失去了曹昂就失去了最大的生存保障。此前丁夫人对曹操其他的妻女不好,也就说曹操未来的继承人肯定对丁夫人有怨恨。
但是,历史文献中记载丁夫人没有生孩子。
除了曹操妻妾外,有人猜测曹操高陵墓中年长“佳人”是貂蝉。
电视剧中的貂蝉
《三国演义》中美人计是由曹操幕后策划,与献刀计互为连环计。曹操在向董卓行刺献刀之前,就已经在王允家的后花园邂逅了貂蝉。貂蝉是因为深深爱上英雄曹操,所以才万死不辞献身美人计。但三国“第一痴情女”遭遇三国“第一负心郎”,曹操没有兑现当初英雄娶美人的承诺,再加上骨龄50多岁,更不可能是貂蝉。
由于曹操生前女人众多,当前观点都只是推论。两位女子的真正身份,可能成为千古之谜。
东汉-三国魏《白瓷罐》罐高13.4厘米,口径8.7厘米,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另外,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小组调查发现,曹操高陵陪葬品中的这件白瓷罐表面上了一层透明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形成了玻璃质的釉层,具有白瓷的特点。
研究小组称,过去认为,白瓷的历史可上溯到6世纪末,而本次的发现将把白瓷的历史提早300多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主任研究员市元垒表示:“白瓷在历史上如何定位意味深长。三国志的时代持续战乱,因此文化方面、美术方面都不关注这一时期,通过白瓷的发现,对三国志时代将有更全面的认识。”
曹操高陵之外,此次还展出其他几座三国时期重要墓葬的出土文物。
《玉猪》东汉,安徽省亳州市董园村1号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馆
2019特别展“三国志”展品
如曹操宗祖墓出土的葬玉,玉猪是汉代常见的一种葬玉,置于死者手中,即我们常说的“玉握”。握玉的目的是希望以玉石质坚色美的特征来保护肉体千年不腐,而猪在古代也是财富的象征。
此件玉猪出土于曹操宗族墓群董园一号墓,以“汉八刀”手法雕刻,没有穿孔。玉猪呈伏卧状,造型匀称,生动活泼,雕刻精美,刀法简洁干练,娴熟流畅地勾勒出猪的耳、背、尾、腿等各部分轮廓,形态生动,惟妙惟肖,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