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西方经济学与金融学思想
美国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导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99年就准确预测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崛起:目前还缺一样东西,但不久就会被研发出来,那就是可靠的电子现金。在这种模式中,可以通过A到B的资金转移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但AB两者之前相互并不知道彼此的身份。有了这种方法,我可以拿着20美元的账单并交到你手上,但却查不到这份账单的记录来源。你也可能并不知道我的身份。这类事物即将出现在互联网中。
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Bitcoin 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将Friedman的电子现金思想变成可以在互联网上操作的电子现金系统。201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发表对比特币与数字货币技术(区块链)全面系统的研究报告《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
芝加哥经济学派Milton Friedman、George Stigler、Ronald Coase等,继承富兰克·奈特(Frank Knight)以来芝加哥传统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企业自身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新自由主义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奥地利裔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与芝加哥学派的许多代表人物关系密切,其对市场经济理论、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研究十分深入,是彻底极端的自由主义者,其货币中立、货币非国家化思想与理论,是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思想与资产数字化市场发展直接的思想理论渊源。
与其他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一样,哈耶克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坚信市场经济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因而自身具备了完善性,私有企业和自由竞争能释放最大的生产潜力,最优地配置资源,所以私有制和竞争是最佳的经济制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内在和谐,阻碍私有制和竞争的优势发挥,因此是有害无益的。哈耶克认为,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密切,其变动影响经济,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发展最有利。货币的中立性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是货币供应量不变。货币保持中立的标志是看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即货币发行有硬约束的货币制度,取消弹性货币制度,稳定货币数量。但是,要真正做到货币中立,仅有这个基本条件还是不够的,还需有二个条件:自由价格制度,所有商品价格都能随供求状况而自动调整;人们用货币签订的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预测比较准确的基础上。
哈耶克主张:货币非国家化,由私营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即自由货币。政府之所以牢牢地独揽货币发行权,是政府重要财源,纸币条件下,政府垄断发行,首先考虑的不是货币的稳定,而是自身的财政支出,这是经济动荡的隐患所在;历史上,通缩是暂时的,而持久广泛的是通胀。国定货币说是一种偏见,事实上发行货币并非只有政府才能作到,私人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发行稳定的良好的货币。
哈耶克认为,人们通常都接受了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下的定义,即货币是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手段。在一国内流通的货币中,很难划清哪一种是货币,哪一种不是货币的分界线。不论由谁发行,只要具有“通用性”而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手段,都应该是货币。所以,用通货(currency)一词要比货币(money)一词更能说明问题,货币的主要用途就是作交换媒介,具体用途:用于购买,作为储备,用作延期支付的标准,用作可靠的核算单位。哈耶克认为,私人银行发行货币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还是有益的,由于私人银行发行的货币受其经济实力的制约,必须全部承担其发行责任,若他们不顾后果滥发货币,直接受危害的是其自身,使其信誉下降,直至破产或倒闭,因此,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存在着强有力的内约束机制,使得他们提供的货币具有内在稳定性和良好的质量,这正符合经济对于货币的客观要求。要彻底摆脱“滞涨”困境,长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根本的出路是改革现行的货币发行制度和货币政策,取消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并不会形成货币种类的无限增加,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将会从根本上引起商业银行业务政策的重大改变,实行货币非国家化首要步骤是向公众进行自由货币宣传。
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宣告自由资本主义的破产,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开始盛行,此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就在国家干预与自由资本主义之间来回切换。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知识界和华人经济学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需要走自己的道路,发展自己的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与金融理论。2009年,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创造超主权货币的构想,并发表《创造可保币值稳定的超主权储备货币》;2010年,张五常总结中国经济改革货币金融实践经验结集出版《货币战略论——从价格理论看中国经验》,提出张五常货币制度思想。杨小凯也在其《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中提出了超边际分析的货币理论。2015年谢平(资产证券化开创时代的央行研究局局长)和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石午光发表《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谢平、邹传伟、刘海二发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对互联网金融和数字货币进行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2016年中国央行设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对法定数字货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发表17篇应用型研究成果,开始研究在票据交易系统及银行间资金调拨系统尝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这种法定数字货币完全不同于目前基于银行第三方结算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