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超”导弹厉害在何处?
昨天发文介绍了即将亮相的新型DF\YJ-100导弹的消息,但似乎又很多读者还是没明白这款代号三位数的导弹为何厉害。还有人说这玩意和苏联当年那些巨型反舰导弹岂不是没有区别。
好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字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可能是“一团浆糊”的,十万和一亿有区别吗?对于有些人来说或许没区别。
苏联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典型P-700“花岗岩”(SS-N-19)导弹重7000公斤,长10米,直径850毫米,战斗部重量750公斤,低空巡航速度1.6马赫,高空2.5马赫(这里所谓的低空是指1500米左右的高度,高空则是17000米高度),末段俯冲可以加速到3马赫左右。最大射程625公里,动力系统类似“黑鸟”,为涡喷\冲压组合式发动机。
而DF/YJ-100分空射和陆基型两种,空射型采用轰-6K携带发射,陆基就是我们所见的发射车。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在1500-2500公里之间(具体数值在这之间,自己猜吧,下面涉及到数字的地方同),巡航飞行速度4-5马赫,采用临近空间巡航,也就是飞行高度2-4万米,天顶俯冲攻击。
P-700这类导弹和鹰击-100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P-700其实可以想象成“超级米格-21”
比如这种……
因为飞行速度接近于高超声速,因此被称为“准高超”。
我们知道,亚燃巡航发动机在进气道设计合理的前提下,也是可以支持较低的高超声速巡航的,只不过设计难度更高,而DF/YJ-100就是这样的设计。
我们就可以看出,与P-700相比,YJ-100的飞行高度、速度都远远超出。速度几乎翻倍,高度提高了1万米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知道,拦截超音速巡航导弹,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主要靠两样东西,一样是战斗机发射的空空导弹,一样是舰空导弹。
P-700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其实相当于某种“超级”米格-21嘛,不管是80年代的AIM-54“不死鸟”,还是现在的AIM-120空空导弹,这类目标都不难拦截。即使是AIM-9“响尾蛇”也一样可以拦截。
今天的美国海军一架F\A-18E\F战斗机在极限条件下能挂10枚AIM-120和2枚AIM-9导弹,配合该机先进的APG-79相控阵雷达,完全可以有效对飞行路线死板的P-700弹群进行多目标攻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拦截方式,甚至比舰空导弹更加有效。
同时,美国海军的“标准”2导弹也是为拦截P-700这类目标进行优化的,它能够在100公里以上的距离开始对P-700进行拦截。由于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火力通道限制,最理想情况下,可以同时攻击12个目标(3部照射雷达采用分时照射每部同时照射4个目标),而考虑到P-700的飞行速度,伯克级并没有进行两次射击的机会,再算上“海麻雀”和“海拉姆”导弹的近距离拦截,实际上要击中一艘“伯克”级,按照理论计算,至少需要15-20枚P-700导弹进行饱和攻击。
拦截低空超音速目标是“标准6”导弹的新技能——但它的对手也知道啊,所以它不从低空来了……
而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每艘携带导弹数量也不过20枚,也就是说,只够击沉一艘“伯克”的。美国航母至少有一艘比“伯克”防空能力更强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执行“持枪副驾”的护卫任务,同时还有至少1-2艘“伯克”级在编队内,这样的防空能力,用一群“玩命米格-21”是基本很难有什么效果的。
如果再算上两架制空巡逻的F-14,当然现在是F/A-18E/F,那么理论上来说,即使一艘“基洛夫”加一两艘“奥斯卡”级核潜艇,进行齐射也是难以威胁到美国航母编队的——当然,战争总是充满变数,如果能通过多个编队配合的,从多个方向发起的导弹饱和攻击,再算上图-22M3发射的“王鱼”导弹,甚至“跟踪群”用SS-N-22“日炙”——一起来决死突击,那么突破美军的防空网击中航母,也是有理论可能的。
但是至少,单靠SS-N-19这类重型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面对美国航母编队,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拦截高空目标的导弹需要专门设计,目前美国这方面性能最高的是“爱国者3”和“爱国者3MSE”,其中后者对高空高速气动目标效能有所提高,应该是目前拦截准高超导弹的希望,只是“爱国者”导弹射程较短,也无法部署到战舰上
这就是时代的眼泪——毕竟1991年才服役的“伯克”级就是冲着抵挡“基洛夫”和“逆火”发射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而研制的。
但时过境迁,到了今天,“准高超”导弹出现的时代,事情已经完全不同了。
首先,现役的空空导弹无法拦截“准高超”导弹,美国航母最外层的战斗机防空就被废了——你让F/A-18E/F爬到实用升限的顶上,再让AIM-120导弹自己爬升一万多米去拦截在3-4万米高度飞行的冲压巡航导弹?这当然不可能。
那么拦截的任务只能落在“标准2”和“标准6”导弹身上——因为“标准3”只能拦截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目标。
但标准2对气动目标(比如巡航导弹)的最大射高也才24000米……所以拦截准高超导弹也是……只能想想而已。“标准2”拦不了,“先进海麻雀”就更甭提了,这东西射击高空目标性能更差。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航母编队没有能够有效拦截3-4万米飞行高度的目标,而采用天顶攻击,“海拉姆”和“密集阵”这种武器也没机会拦截。
“海拉姆”性能再好,无法向天顶方向射击啊……
也就是说,“准高超”其实面对美国现在的航母编队是“如入无人之境”——除了电子对抗,并没有什么“硬杀伤”手段能对它进行拦截。
事实上我们之前介绍过,“鹰击-12”导弹的突防思路也与此类似,只不过它的飞行高度是在25000米,可以说完全贴着“标准2”和“标准6”的射高边缘,更加“鸡贼”……
当然与“鹰击-12”相比,鹰击-100的射程要远得多,尺寸也大得多。
“鹰击-12”之前我们介绍过,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时,最大射程可达650公里,而如果用于攻击机动的舰艇目标,射程就要短一些。
而鹰击/东风-100的射程就要达到2000公里以上,如果用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射程还可以再高一截——列车长怀疑它可能可以攻击关岛,因为该导弹陆基型可能取代了原设计用于攻击关岛的陆基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
笔者推测鹰击-100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和东风-21D对美军航母编队展开联合打击,既有大气层外来袭的弹道导弹,又有临近空间冲过来的巡航导弹,即使美军将THAAD、“爱国者3”这类更适合执行导弹拦截任务的系统版搬到舰上,也很难同时应付这两种目标。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海军冷战后就没有针对新时代的威胁重新设计新一代的防空系统,他们似乎认定了中国和俄罗斯会继续在重型超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基础上继续发展——这倒也没有大错,俄罗斯的P-800“宝石”、P-1000“火神”等型号的导弹确实也是如此。
苏联冷战末期针对“宙斯盾”研制的改进型超音速飞航式反舰导弹中,“宝石”采用了低空飞行技术,被“标准6”克制,P-1000将飞行速度进一步提高,并增加射程,但飞行高度仍然在标准2拦截范围之内,可以说美国海军冷战后新发展的防空系统面对这些导弹,仍能顶得住,没问题
而针对弹道导弹发展的标准3导弹也有些缺乏远见的采用了大气层外拦截方式。
随着新一代反舰弹道导弹和临近空间准高超巡航导弹武器的出现,美国海军针对21世纪“新威胁”发展的标准6与标准3导弹效能已经变得很低。
具体到我们当前面对的情况——标准3导弹理论上能对东风-21D进行较高效率的拦截(实际上……东-21D采用了针对“标准3”红外制导方式的突防技术),而“准高超”在目前仍在试射阶段的几种“真·高超声速”导弹服役前,首先具备了让美国航母编队完全无从防御的攻击能力,这实际上就进一步强化了现在依托东风-21D建立的陆基反舰打击能力——顺便因为该型导弹同时也有空射型,依仗轰-6K高达9000公里的航程,完全可以在深海大洋上对美国航母编队产生更大的威胁。
因此可以说,在真正的第一代高超声速反舰系统部署前,部署“准高超”系统,会给美国海军施加巨大的压力。
同时,该型导弹也能进行对地攻击——与东风-26弹道导弹相比,东风-100的成本更低,火力密度更高,命中精度也同样很高——我们之前分析过,关岛作为亚太地区的关键基地,要将其瘫痪,火力自然是多多益善,多一种攻击手段,就能让其防御更加困难。
多种型号,不同性质,多个平台部署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将继续作为我军的“撒手锏”,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即使东风-100陆基版无法直接攻击关岛,那么它至少2000多公里的射程,也足以对亚太地区的许多关键目标构成威慑,从中国深远内陆发射覆盖日本全境自不待言,它对美国目前正积极考虑的在亚太更多岛屿上部署的基地可以更好的快速反应。
鹰击\东风\AKD-100导弹的服役,是东风-21D形成完整作战能力以后,中国导弹打击能力的又一个新台阶。对于东-21C\D、东-26、东风-10\AKD-20、以及海基鹰击-18陆攻版组成的现役打击体系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补充。
尽管……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