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全驾驶与道路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
糟糕的驾驶员培训
中国道路的危险程度在世界上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其原因当然千头万绪,但很重要的一点,糟糕的驾驶员培训内容难辞其咎!
国内的驾驶教练们为什么专注于传授学员们如何钻杆、揉库,而至关重要的安全驾驶和道路合理使用知识却几乎不教?要老败说,这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留下的深刻而惨痛的烙印!为什么这么说?驾驶员培训这个事就是个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师傅的观念、习惯会在徒弟们中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汽车在中国出现的年代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谁能有汽车?必须是富豪显贵。富豪显贵们自己开车不?不开。谁来开车?专职司机。司机与乘客啥关系?马仔与主子老爷。走在路上的是什么人?草民。草民们的命值几个钱?不值几个。主子老爷的汽车值多少钱?天价!作这样的一个司机该怎么开车?起步和刹车要尽量地轻柔,主子老爷坐着才舒服。汽车在路上有无上的优先权!必须横冲直撞,才显出主子老爷的威风。对走路的草民完全不必顾虑!撞死撞伤个个把,主子老爷轻松摆平。出库入库必须极为小心,擦掉块漆皮,把你司机马仔卖了都赔不起!
好不容易啊!“三座大山”理论上被推翻了。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观念已深入人心。汽车,特别是小轿车的社会属性并无本质改变,仍旧是达官贵人们的特权,等级地位的象征。汽车的财产价值与草民身家性命的比例关系基本依旧。司机们的驾车观念当然也无需有啥变化。所以汽车与草民们的路权关系也还是那样。共和国总理的座驾与行人发生了轻微的刮蹭,造成了财产损失,然后对行人给予了合理赔偿。这样的事例可以使草民们感激涕零,是值得写入小学课本,传为佳话的!千万不要误会老败提起那篇课文是对先总理有任何嘲讽之意。那篇课文是以那场事故中被撞行人的第一人称写的。全民、全社会的观念意识落后于世界时代才是老败深感痛心的原因!
又一次好不容易!有人,并且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以人类发展史的标准是飞快!)富了起来。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达官贵人们的特权。突然间大量的人们需要学会汽车驾驶。跟谁去学?老司机们呗。老司机们能教些啥?钻杆、揉库这些马仔先辈们超级擅长的技能当然一脉相传。安全驾驶、道路的合理使用?对这些不太清楚,反正师傅、师爷、师祖们一直就是这么开车的………
同学们!清醒一下吧!出入车位技巧不佳,发生刮蹭,无非是千八百块钱的财产损失。在路上野蛮驾驶,一失足成千古恨,造成生命损失可是无价的! 学车,最重要的不是去学操纵车的技巧。那个容易,任何人假以时日总会把车玩个溜熟。重要的是要从一开始就养成安全驾驶,合理使用道路的良好习惯。好吧,既然驾校师傅不教,咱们自己学。老败现在把新手常见的重要误区加以总结并解释道理。
注意力要集中
在国内外开车都比较多的人肯定有这个感觉:国内追尾事故的发生要比国外常见得多!开车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是保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须知前车踩下刹车后不会立刻停止,它也要有一个刹停距离。看到前车刹车灯亮起,立刻踩下刹车没道理会追尾。所以,追尾的唯一原因是驾驶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与驾驶技术无关。二十多年前,柏杨的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曾掀起轩然大波。老败现在都怀疑开车时注意力散漫会不会中国人的民族缺陷之一,否则中国道路上的追尾事故怎么会比国外多N倍呢?!其中,很容易被忽视的是在堵车的时候。忽停忽行的往前蹭,前车走了,赶紧踩油门跟上,可是突然又停了,恰好却在无聊中看手机,接电话,能不怼上么!不作死就不会死,理性些、自律些,不要浑浑噩噩地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无谓地置于危险之中吧!
尽快加速并保持限速
新手很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开得太慢。慢不一定安全,相反,会经常制造危险!两车相碰的根本原因是速度不一样。一辆车比其它车慢,就制造了碰撞的危险。大家都以约定的同一个速度开车,则碰撞无从发生。大家以什么速度作为约定速度呢?就是限速。限速的名词含义是不许超过这个速度,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它作为约定速度来理解,就是说,也不应低于这个速度。路口变为绿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快起步,尽快加速,尽快达到限速并保持限速。大家如果都这样做,则路口效率最高,大家都很安全。常见的误区是,很慢地起步,很慢地加速,新手保持牛爬般蠕动,老手则持续缓慢加速,直到严重超速!这样做路口效率奇低,一个红绿灯周期过不了几辆车,交通严重拥堵,大家急得冒火,安全危机四伏。
大家应该区分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危险来自于过高的速度,过高是指超过限速。低于限速时,高的加速度并不带来危险。从速度为0到40公里/小时,只要前面没有慢车,用5秒钟并不比用10秒钟更危险。大家都不做慢车就都没有危险。一旦慢车出现,则路口效率下降,碰撞危险降临。
要尽量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拐弯前先变道
道理非常简单,车道比你的车宽,大家都在自己的车道中央,就绝对碰不到边上的车。只有在有控制的变道时,车轮才可以压上车道分隔线。不要无意识地跨越车道分隔线,那是安全隐患。更不要故意地骑着分隔线开, 那会把两条车道上的后车都堵住,是严重不良行为。中国的路口里不画车道分隔线,所以不论直行还是拐弯,要数清楚路口两端的车道数目,注意驶入对面相应的车道。而不要在路口中不知不觉就变了道。多数的刮蹭事故就是这么发生的!要非常小心的是,在中国,路口两端的对应车道很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一点相当坑人!不论向左还是向右拐弯,都应当提前变到转弯线上,并保持对应车道,而不应在拐弯的过程中变道,否则很容易发生事故,这一点必须注意。
任何动作前应先打信号灯
变道的操作过程应该是:打灯-看后视镜-回头看,没有危险后车,则打方向盘变道。拐弯和路边停车时同样应该先打灯,然后看后视镜,回头看,没有危险后车,再减速,打方向盘拐弯,或靠边停车。以上程序必须按顺序操作,打信号灯永远应该是第一个动作。打信号灯的目的是告诉别的驾驶人你将要发生的动作。安全驾驶的要素之一是与路上其它驾驶人的沟通交流。及早让其它驾驶人了解你的意图,对避免危险非常重要。
让别人看到自己,对避免交通事故非常重要。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的交通法规定了车大灯必须与发动机联动。不管白天黑夜,发动机一起动大灯就亮,有效地提高了车的醒目程度,对减少事故很有好处。所谓日间行车灯在中国算是高档配置,真是脱裤子放屁。建议大家白天也把车大灯打开(当然是近光灯),至少在天气不好,有雨、雪、雾、霾时要打开。不为照亮道路,为的是让别人远远地就看到你,那才安全。
变道时要抓准时机并加速
变道,应该是有理由,有目的,有控制的。变道的目的可以有这几种情况:1. 拐弯前需要上左转或右转线。2. 需要靠边停车。3.前面的车太慢,必须超过它。4. 进入高速公路的行车道。最糟糕的就是无意识地变道!精神不集中茫然不觉地让车横向移动,不是老败咒他,这样开车的人保证死得早!只希望他不要连累其它无辜的人。
对前两个目的而言,变道的时机早点为好,趁前、后都没车的时候早早地进入所需车道最安全。第三种情况需要的技巧相对较高,需要讲解一下。首先应该早做判断和决定。前面的车到底慢到什么程度,自己又想开多块,是在后面跟着,还是超过它。这个决定要尽早下。一旦决定超车就看后视镜。旁边车道上如果在你后面有车,离你远近不是很重要。离你近,甚至在你前面都没关系,但你必须估计一下它的速度。如果它比你慢,那很容易,打信号灯,变过去就是。如果它比你快,你就必须做个预测:如果你踩油门加速后能不能比它快?如果不能,就只有等它超过你再变道。如果能,就踩油门,加速。因为决定得早,你与前面慢车之间应该还有充分的距离供你加速。加速的同时打信号灯,提示后车你要插到它前面。同时眼睛盯着后视镜里面的后车,如果它在变小,则说明你比它快。此时打方向盘变道绝无危险。如果它仍然越来越大,则说明你的速度还不如它快,绝不可贸然动作,否则必然会有危险。
如果犹豫不决,或者旁边车道一直有车,无法变道,与前面慢车已经接近到不得不踩刹车减速的程度了。这个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变道时机的主动选择权。必须冷静地接受现实,耐心跟在慢车后面。此时旁边车道的车已经比你快很多。除非你车的动力性能非常强,已经无法在与前面慢车的有限距离内使自己的速度超过边上的快车,只能等他们一辆辆过去,出现足够空隙了再变道。
必须强调一下,踩着刹车变道是非常危险的动作!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这样乱来的话,粉身碎骨的那一天远不了!别想着追尾事故是后车的全责。责任虽然是人家的,命可是自己的!现在的大货车普遍超载,跟本刹不住。就是不超载,它的刹车性能也比轿车差许多。小车被后面大车挤成照片的视频不是没看过吧?
有一处必须变道的地方是在进入高速公路形成道的时候。高速入口处,与最右侧行车道并行的,都有一段加速道。这条道的长度是有限的。此时不要吝啬汽油,一定要狠踩油门尽快加速,在这条道的长度耗尽之间达到100或120公里/小时的限速,再变入行车道才是安全的做法。
走错路或马上就要错过路口了怎么办?
开车最怕不认识路。新手开车不认识路尤其困难!所以,新手练车最好的路线就是上下班。很熟的一条路天天走,压力小很多。当然,上下班时间是交通高峰,车流量大对新手也是个重大挑战。可以早点或晚点出门,躲开高峰。
可是,开车总有走陌生路线的时候。走陌生路线总有走错路的时候。发现自己迷路了怎么办?不要慌,也不要立刻减速。要找个交通流量比较低的地方打转向灯,靠边,减速,慢慢停到不妨碍交通的路边,再查地图或打电话问人。最危险的是离路口或高速出口已经很近了时突然才意识到应该拐弯,或出高速。此时千万不可一脚急刹车同时就打方向盘。这是要命的行为!记住,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扭头往回走只适用于步行!开车这样做是极度危险的!你后面的车根本来不及对你这种行为做出反应,一头撞上来是必然!
那如果突然意识到马上就要错过路口或高速出口了怎么办?没啥好办法,只好将错就错,一直开下去。找下个路口转弯绕到你的目的地。找个能掉头的地方掉头回来。找个安全的地方规规矩矩停下查地图或打电话问人。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那只好开到下一个出口(可能得开上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出收费站后掉头再上路往回开。
安全转弯
转弯车让直行车,是交通法里规定的,本不该在此啰嗦。但现实中,这条规则在中国执行得烂得一屁!什么叫“让”?“让”就是即使你能在它前面过去都不过,停下来等它先过。这才叫让! 转弯车如果迫使对面的直行车踩了刹车,那就叫没让。当然,在中国,转弯车不让直行车这个烂现象是与另一个烂现象,直行车过路口加速太慢直接相关联的。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表现。
驾驶人将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将要转向的方向,忽略对反方向直行来车的观察和避让,是驾驶新手经常犯的错误。因为转弯时必然减速,转弯车的速度必然低于直行车。以低车速突然插到速度很快的直行车前面是很危险的事情!正确的做法是,转弯前减速的同时要把头部向前探出,认真观察转弯行驶的反方向。如有来车应该暂停进入弯道,让直行车通过之后再完成自己的转弯。因为路面物体或本车的A柱很可能对视线发生遮挡,驾驶人如果不调整自己头部的位置很可能无法有效观察路面情况。
正确使用灯光
晚上常开远光灯,是被所有人大骂的不良行为。可在夜间乡村道路和高速公路驾驶时,近光灯的效能确实不够。那怎么办呢?此时应该间断性地使用远光灯。怎么做呢?方向盘左手下大灯拨杆的中立位置是远光灯关闭。向前推,远光灯常开。向后拉,远光灯也开,但一松手就会弹回中立位置关掉。夜晚驾驶时,一旦感觉远方路况不明,左手拇指不必离开方向盘,可以很方便地用另四个手指把大灯拨杆向回拉,远光灯就亮啦。一直拉着,直到看清路况就松手,远光灯就关啦(近光灯一直亮)。这样按需求间断地使用远光灯就能兼顾安全驾驶又避免了对对面来车的显著干扰。
关于儿童乘车安全
小孩子坐车,最好使用儿童安全座。不想用那个,起码不能把孩子放在前座。有大人抱着也不行!多少实验数据和血淋淋的教训表明,急刹车时前座大人根本抱不住孩子。孩子必然会脱手,一头在前风挡玻璃上撞个头破血流!自己一个人开车,带个小孩咋办?也得放后座,绝不能让他坐在副驾驶座上,系安全带也不行!急刹车时,成人的安全带搞不好会把矮小的孩子勒死!所以,在身高长到能被安全带可靠保护之前,所有孩子必须坐后座!把孩子单独放后座要提防另一个危险,就是行驶中孩子自己可能会误开车门掉出去。别笑!这事在西方国家百十年来发生过不只一两回啦!在中国,新闻里很快就会听说,信不信?所以,现在所有小汽车的后门都设有儿童安全锁。小孩子的父母们仔细看一下自己车的后门。在与车身对合的门厚壁上有一个弧形孔。孔内有个拨杆,可以延着弧形孔拨动。把杆拨到锁止位置,车门就无法从内侧打开,只能从外侧打开。此时把孩子关入后座,他就打不开车门啦(不止孩子,成人从里面也开不了门)。只能等到了目的地,你从外面把他放出来。
天气稍微暖和点,一旦有太阳,停车场里封闭的车内就会巨热!此时如果有意无意地把孩子(或任何小动物)独自关在车里,时间稍长可就是杀人啦! 这事在国外到现在还偶有发生。国内也出过,以后还会有。
下车开门注意安全
在比较窄的路边,车停下后仍然存在危险。突然开启车门有被比较贴近的后车撞上的危险。所以,路边停车后,开门前一定要看后视镜,确认没有来车后再开门。下车时用远离车门的那只手去开车门,身体不得不先转上90度,开门前对侧后方就自然有个观察,可以算个安全开门下车的小窍门。
道路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
道路是一种重要公共资源,有时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对这一点每个驾驶人都应有所认识。想想吧,一辆小汽车,往少里说三米多长,一米五宽打不住,就算它占地5平米吧。那么其中的乘客占地就在每人1平米到5平米之间。公交车里一平米起码塞上5个人。这效率差别有多大! 一辆小轿车对道路的占用还远不止其自身面积,它与前车保持的距离占用面积更多。而新手驾驶人的常见误区就是与前车保持过大的间距。须知与前车的距离有多大才安全是与车速直接相关的。车速越高所需安全距离越大。低速时与前车保持过大距离只会浪费道路资源而没有任何益处。
现在的小汽车不论贵贱,从100公里时速全力刹停所需的距离差别不大,大约在37米到42米之间。即使前车全力急刹车,只要后车驾驶员注意力集中,在0.4秒内做出反应,与前车保持17米,也就是大约3辆车长的距离就足够安全了。路口起步时,车速从零逐渐加速,到路口另一端时的速度不过三、四十公里每小时,后车与前车保持一个车长左右的间距足够了。再长的车距就是对路口资源的浪费。
与前车保持不恰当的长距离只会鼓励别人插到你前面。如果车速过慢且与前车距离过大,实际上是逼迫后面正常行驶的车超上来插到前面。而一旦插进来一辆车,你保持长距离的愿望立刻破灭。你怎么办?减速,再把距离拉开么?这样你会越来越慢,严重妨碍交通!前面说了,两车之间的速度差异才是碰撞危险的根源。一个不恰当的低速驾驶人会发现自己时时受到安全威胁。没错,正是错误的驾驶观念把自己推入了危险之中,同时也给别人造成危险,降低了道路使用效率。
咱们开小汽车是对道路资源极为奢侈的使用。一个人,自己驾车从A地到B地,他在此过程中对道路资源的占用量就是5平米乘以道路行驶时间。看到没有,提高行驶速度,减少行驶时间,就可以有效减少道路资源的占用。为了安全,道路是有限速的,A地与B地之间的限速也是恒定的。节省行驶时间,主要靠快速通过路口。那些在路口起步很慢的驾驶人,他们的理由无外乎1. 为了省油。2. 爱惜自己的车。3. 误以为慢了才安全。岂不知,这三样一个都不成立。路口效率极低,大家都堵在路上干烧油,谁都省不了油!爱惜车,老败见过有声称起步时决不让爱车发动机超过1500转的。这车是纸糊的么?!车不是这样爱惜法的好么?!误以为越慢越安全。老败前面已经解释了,只有大家一致地快加速,快达到并保持限速才是安全的。
老败 2015年7月于江苏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