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历史神话体系影视化的一些想法

        这个夏天,随着我们丑萌小哪吒的暴走,眼见着要讲《复联4》的票房踩在脚下,“中国神话宇宙”这个词的热度,也飞速飙升。

500

下礼拜,小爷就能找到大哥二哥了

500

500

老实话,我很讨厌××宇宙这个称谓,这是美国人的话术,他们没有历史,更没有神话(雷神海王什么的,那是人家欧洲的),所以他们只能凭空构建了一个平行宇宙。

        可中国的神仙,绝大多数都是依附于我们5000年的文明史,甚至很多都是真人成神,相比起那个天知道在哪个位面的漫威宇宙,这些神仙精怪的身上,附着着无数中国先民的所思所想祈愿恩泽,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生动,甚至很大程度上,他们就是我们祖先的一员。

500

星宿下凡,凡人升仙

        中国的神话体系和我们的历史紧密结合,它不属于其他任何宇宙任何位面。

        也许我想象力不够,我想不出其他什么高大上的名词来指代这些,所以,我只好选择用最平实的一个词——中华历史神话体系。

       《封神榜》?其实这个词不错,但格局终究小了些。

===================

        好吧,不管这些概念性的东西了,我们就说说今夏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将这个体系影像化的事情。

        我想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中华历史神话体系好不好?好!非常好!内涵和外延轻松碾压漫威宇宙!

        但它的影视化,难!很难!难度比漫威宇宙的构建大十倍。

        恐怕还不止!

        最主要的原因,经典是财富,是宝藏,但更是包袱。

        漫威宇宙是一个凭空构建起来的体系,无论世界观建构、人物形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设定,都没有任何的拘泥,完全可以做到天马行空,放飞想象力,只要能够做到逻辑自洽,它就是自成一体。

        如果在一部新的漫威电影里,某位漫威英雄的人设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改变,或者他突然“发现”自己多出一样或者几样必杀技,亦或他突然跳出来一个多年前失散的叔叔阿姨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什么的,对这样的改变,哪怕再怎么痴迷的漫威粉,恐怕也不会太在乎。

500

漫威宇宙所在的那个平行宇宙,恐怕很乱吧

        这样,编故事的人,就天然拥有了更高的创作自由度,他完全可以通过添加新的元素,来建构新的故事分支,或者推动情节发展,弥补故事的逻辑漏洞。甚至分支剧情越多,它这个凭空构建的体系,在逻辑上越严谨。

        但中国的神话体系呢?

        我想,哪怕文化程度再低的中国人,说出几个神仙、或者历史英雄的名字,以及基本人设,恐怕都不是问题。

        至少孙大圣、二郎神、三太子这三个天庭最著名的刺儿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嫦娥仙子观音菩萨,谁敢说不知道?

500

好容易找到仨刺头同框的图,多了个观音姐姐

        《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七侠五义》《杨家将》……

       这些被后人演绎出来的文学形象,几乎把正史都覆盖掉了。哪怕小学没上完,你问他“关张赵马黄”是谁,恐怕也不会不知道。

500

小时候路边的书摊,2分钱看一本

        但正是这种“深入人心”的经典,给我们的编剧和电影人带来了一个天大的负担,你准备怎么写剧本?

        这些日子,有句话被时常提起“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更滑稽的是,不管喜欢或者不喜欢《哪吒》的人,都会搬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论据——

        喜欢的,都说我们吒儿的新形象,可爱的不要不要的。改编的有理有据,而且吒儿更贴近《封神榜》里哪吒的真实形象;

        不喜欢的,往往会说,这个烟熏妆的颓废小混蛋,哪里还是那个勇于反抗的小英雄,乱编!

        至于我个人,常混观网的人应该知道,我吹爆小哪吒!吹爆饺子导演!

        然后有人就杠我,《哪吒闹海》不好吗?

500

这曾经是童年的噩梦,有段时间老爹在我心里是个有点可怕的存在

     《哪吒闹海》当然好!但这个丑萌的吒儿同样棒!用任何一个形象去否定另外一个,都是耍流氓。

       因为相隔四十年的两位导演,都对《封神榜》中的哪吒形象,做出了天才般的重新解构重新塑造,却又保留了这个人物“不信天不信命”的精髓。

……

       现在很多人喜欢说,我们中国人想象力不够、创造力缺乏。

       这句话我可以有条件的承认一部分。

       老实说,不是我们想象力不够,是因为我们老祖宗的想象力太过丰富,给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留下丰厚遗产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定了太多太多的边界条件——几乎每一个神仙、每一个英雄,他们的形象早已经异常丰富、鲜明,甚至连层次感都不缺乏,这样我们怎么讲新故事?

500

咱们老祖宗特别狠,走自己的路,让后人无路可走!

       嗯,基本就是这样。

       纵观这么多年,解构经典的影视作品很多,而失败的案例,又远多于成功案例。

       还从哪吒说起,从《大闹天宫》开始,哪吒出现在大屏幕小屏幕上的次数可谓不少,不管主角配角,但真正深入人心的又有几个?

       也许每个人答案不同,我的答案是三个。

       第一个是《大闹天宫》里的那个胖娃娃,虽然是配角,但那是我的童年烙印;

500

看这个时候,还没对吒儿的性别产生怀疑

       然后是《哪吒闹海》;

        最后是今天的吒儿。

        至于电视上的那个“我们的朋友小哪吒”,还有《十冷》里面的“金刚芭比”造型的哪吒,也许由于年龄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总感觉不是我的菜……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

        而且我感觉,以后除了“魔改”,哪吒这个形象,基本被盖上玻璃罩了,很难再给他的身上重新做人设了(《魔童》的续集肯定不能算,因为人设不会变化)。

        然后是,“俺老孙”。

500

这个大圣从来就很拽

        从《大闹天宫》开始,这个猴头被改编了很多次。可能称的上成功的,无非就是电视剧《西游记》,和15年的《大圣归来》。

        但在我看来,《大圣归来》的故事,还够不上经典的级别,比起《魔童》还有差距,但在大圣形象的塑造上,《大圣归来》比《西游记》改的成功。

        因为《西游记》的大圣人设,更尊重原著,即便有点改变,在根子上,也和《大闹天宫》几乎如出一辙。

        但《大圣归来》里那个落拓的中年大叔形象,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因为他在保留了大圣这个经典形象精华的同时,更贴近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能够让我们对新的大圣,感同身受(这其实也是《魔童》改编成功的原因);

500

谁能想到大圣也曾经怂的一逼

        对了,还有星爷的《大话西游》,这是大圣形象的“魔改”版本,同样很成功,也很有深度。多少像我一样的七零后八零后,曾经因为两部《大话西游》,大声嚷嚷着“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一直在还债,最终都还给了星爷很多并不如人意的作品。

        天知道以后还有哪个编剧导演,敢继续在大圣身上打主意,随便改点人设,不管你有没有诚意,投资有多大,恐怕都会死的很难看;

        最后说说《白蛇》。本来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作品没那么严谨,张力和改编的余地,还是挺大的。结果一部《新白娘子传奇》,一个赵雅芝,基本把所有“白蛇”能走的路基本走光了。所幸,《新白》里面那个娘里娘气优柔寡断的许仙,槽点够多,每每把观众气的半死(注,不是叶童演的不好,只是许仙的人设太招人恨了)。所以,才给了《白蛇缘起》诞生的机会。

500

这就是万物有灵的中国神话世界

        我个人很喜欢《白蛇缘起》,但说到根子上,其实欣喜的是“许宣”这个人的出现,而小白的形象塑造,并没有突破赵雅芝的高度和藩篱,只是动画形象设计上比较讨巧,确实赏心悦目,这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但一个敢爱敢恨、为了爱情敢把自己变成妖怪的许宣,真的把我这个大老爷们都感动了,算是彻底弥补了心中对于“许仙”这个形象的怨念(好吧,我承认,醋意),这样的许宣,才配得上仙气十足的小白……

500

也许就是许宣被小狐狸取走了男儿精气神,转世的许仙才是那副熊样

        即便如此,《白蛇缘起》在剧情上依然有遗憾,因为它背负着一个必须与大家心目中的经典传说衔接融合的包袱。

        神仙妖精说完,演义历史也是一样。一部《三国演义》拍下来,吴宇森一样折戟《赤壁》;甚至有些人物形象,比如诸葛丞相,你都不用拍片子,你敢写几篇解构丞相的帖子,都会被骂的不轻。也许你写的有理有据,还会有人耐心跟你辩论一番;但凡“戏说”一回,那简直就是自找麻烦,被唾沫淹死都不稀奇……

        说到这里,做个不太恰当的比较,Windows,这个电脑里不可或缺却总是槽点满满的东西。在Win7诞生之前,Windows和“死机”、“蓝屏”永远黏在一起,就因为它永远背负着一个“向下兼容”的包袱,一直到WinXP,它都必须兼容十几二十年前的DOS系统文件……

500

还记得被这个屏幕支配的恐惧吗

        这里的道理是相通的。

        拍一部“烂片”,其实没啥可怕,骂几天也就过去了。可如果把一个大家心目中的“经典”,给拍成“烂片”,那就不是骂几天的问题了——连“每个人都欠他一张电影票”的星爷,在把《大话西游》炒了几遍不成功的冷饭之后,也被骂的要死要活,遑论其他人?

500

最新“烂片”代表作,也是“改编=乱编”的典型代表

       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是宝藏,但它真的没那么容易重新解构,去塑造一个新的“中国历史神话体系”。

……

      但这件事要不要做呢?

      当然要!

      传播推广中华文化,重新树立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一代人当仁不让的责任。而且,我们自家的宝藏,凭什么让好莱坞乱挖?

      最近一直琢磨这种事情,最终想明白了三条路:

      第一条,其实就是知难而上,走《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和《魔童》这条路。

      这条路很难走,但并非一定走不通,它不仅需要开脑洞,更需要用诚心耐心去“磨”出一个好剧本——现如今,中国的动漫制作领域,虽然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技术进步还是很显著的。换句话说,技术已经不是制约作品水平的决定因素,剧本和讲故事的能力才是。

      走这条路,失败的概率并不小。但我想,随着观众们越来越成熟,一部作品是否认真、有诚意,大家还是能看的出来的,只要用心去做,我想绝大多数观众不会过于苛责一个用尽全力的失败者;

      可这条路一旦走成功,新的作品必然是爆款,而且它能进一步在我们原本已经非常丰富的“神话体系”中,发掘出新内涵,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更加有时代感。

      第二条路,我觉得是《大鱼海棠》。

500

这是一部口碑有点两极的作品

        比如我个人,就觉得剧本的价值观设定,有些槽点满满,我并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但是这部作品,在世界观设定上却很有新意,它将《庄子·逍遥游》里开篇第一句拓展开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脑洞其实很有趣,也很有挖掘的潜力。

        尤其是这条自建世界观的路子,它不像第一条路那样,有无数既定的边界条件,它的创作空间会更为广阔,也更为自由,这是一条拓展我们神话体系外延的路子;

        其实,现在很多网络小说,走的就是这样的路,我相信未来一定还会出爆款;

        最后一个,就是找一找历史书里面惊鸿一现的“无名英雄”。

        这是我在看《国家宝藏》“前世传奇”小剧场时诞生的想法。其实《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本身就是个“宝藏”,几十件国宝的前世传奇看下来,真的有些颠覆了我对于国产编剧的看法,里面真的有许多精品作品,足以搬上大屏幕。可为什么不做呢?

500

国家宝藏第二季新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前世传奇

        第二季甘肃博物馆“铜奔马”,还有新疆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的前世传奇,都是无比惊艳的作品。如果说蓝天野饰演的赵充国,还是青史留名的人物,那么“铜奔马”里面的“雷台张君”,就连个完整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但他的事迹,足以撑起来一部120分钟的电影,为什么就没人做呢?

500

国家宝藏第二季甘肃·铜奔马前世传奇

        中国人喜欢记历史,《二十四史》的字里行间,汗牛充栋的稗官野史,里面并非都是帝王将相,同样也有些惊鸿一现的“小人物”,用他们的视角,去解构历史,难道不一样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吗?

500

        各种大大小小的编剧导演们,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中华文明”的宇宙,还不够你们玩的?

        连《白蛇缘起》都能将《捕蛇者说》嵌入(虽然不够完美,有点可惜了这个脑洞),但这种尝试无疑很有价值,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完全可以从这里面挖出无数个大大小小的IP,更重要的,它不用花钱!

        只需要动动脑子,静下心思!

 

【写到后面,脑子已经有点乱了。反正我也不是写公号的,我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有啥槽点也不怕。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版权没有,拿走随便,如果有心,给我打个招呼就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