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真的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了么?

500

 

2019年8月14日,俄罗斯驻上合组织(SCA)特别代表处负责人哈基莫夫(Bakhtiyer Khakimov)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对俄罗斯塔斯社宣称,以色列、巴林、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等四国“申请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加上合组织活动”,这一说法被国内外一些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简化”为“以色列等国有意申请加入上合组织”引发热烈争论,有人开始议论“以色列有没有希望获准加入上合组织”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话题。

然而以色列恐怕并没有真的“申请加入上合组织”(如前所述,这只是对哈基莫夫8月14日讲话的一个误读),甚至很可能连更“低级别”的申请都未必递交过。

其实“以色列有意加入SCA”的传说由来已久。

2016年1月23日,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就援引这位俄罗斯驻上合组织特别代表处负责人哈基莫夫(Bakhtiyer Khakimov)的话,说以色列、叙利亚和埃及希望成为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Dialogue Partner);同年6月26日,同样是这位哈基莫夫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说,以色列、叙利亚、埃及“正式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但不久又澄清说“这三国是正式申请参加上合组织活动”。此后这则消息并无下文,直到签署哈基莫夫“8.14”讲话。

这三次和以色列“申请加入上合组织”有关的放话,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半,但基本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说以色列等六个国家有意参与上合组织的活动,且放话人都是同一个人,更有趣的是,并没有其它消息来源对此加以佐证,虽然报道媒体不止一家但消息来源却如出一辙。

这三次放话措辞虽有差异,但经过“沉淀”后的真实信息其实是一样的,即以色列等国有意参加上合组织的活动,前后两次新闻都未提“提交加入上合组织申请”,中间一次提及但很快澄清,事实上的意思和第一、第三次完全一样。

那么,以色列究竟有意申请参加什么方式的“上合组织活动”?

2016年1月的第一次报道最为明晰,哈基莫夫当时解释称,这几个国家了解到上合组织活动的最低级层面,是成为该组织的“对话伙伴”,再往上是“观察员国”,最后才是“正式成员”,以色列如果真的提交申请,所申请成为的应该就是“对话伙伴”。

上合组织1996年4月26日成立时只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2001年6月15日吸收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6月9日同时吸收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上合组织吸收成员国需所有现有成员国同意,因此扩容是比较慢的。

观察员国最初有六个,印度、巴基斯坦(2005年获准)成为正式成员国后还剩下阿富汗(2012)、白俄罗斯(2009年对话伙伴,2012年申请成为观察员国,2015年获准)、伊朗(2016年获准)和蒙古(2004年获准)。

对话伙伴直到2008年才开始设立,如今除了已成为观察员国的白俄罗斯外还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尼泊尔、柬埔寨、斯里兰卡、土耳其六国。

迄今已确认递交了观察员国申请的,有埃及、叙利亚、土耳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孟加拉国等六国;确认递交了成为对话伙伴申请的有马尔代夫和乌克兰两国,此外卡塔尔、巴林、沙特和伊拉克曾被多个渠道正式报道“有兴趣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但并未正式递交申请。

最扑朔迷离的是以色列——如前所述,除了哈基莫夫以外没有任何其它消息来源证明或否认以色列曾递交过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的任何正式申请,甚至也没有任何其它消息来源证实或否认以色列对此公开表示过兴趣。因此只能说,这一传闻“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如前所述,上合组织吸收成员国非常麻烦,且中俄两个主要成员国的意见并非总是一致,迄今除了本身就是中亚国家但上合组织初创时还没准备好的乌兹别克斯坦,实际上仅吸收过一次成员国,且不论哪一级合作伙伴都要求“未受到国际制裁”,伊朗早在2008年就申请正式成员国资格,但因为遭受制裁迟迟未得到批准,直到伊朗核协定签署才被接纳为观察员。

以色列至今仍在伊斯兰合作组织制裁名单上,上合组织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四个国家同时是某某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如果这个组织的制裁被上合组织承认为“国际制裁”之一,则以色列连对话伙伴都当不上,

考虑到得到中国和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至今连合作伙伴都当不上的现实,“受任何国际制裁则无法成为上合组织合作伙伴”的标准对新申请者执行得很严(但已经获得合作伙伴资格则不受影响,如俄罗斯、伊朗就是例子),以色列即便真的提出申请恐怕也很麻烦。

而如前所述,“以色列递交过申请”迄今只有俄罗斯方面、且只有俄罗斯方面的一个人自说自话,口径3年半不变,仿佛从来原地踏步毫无进展,更蹊跷的是以色列自己“一言不发”,这恐怕表明以色列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正式递交过申请,甚至连像伊拉克、乌克兰等那样,在较正规场合“口头表示”都未必发生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