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历史——《河湟有感》

《河湟有感》

唐·司空图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首诗作于唐末,距唐朝丢失陇右已经百年。

安史之乱时,朝廷急忙抽回朔方、安西、北庭各镇军队防卫京师,以致河西和西域防卫空虚,吐蕃乘机于广德元年(763),侵入大震关,兰州、秦州等河西、陇右地区均告失陷,导致漫长的河西走廊不再为唐朝所控制,与西域的联系只能靠北方草原。

500

河湟地区在唐元和年间的位置

贞元六年(790),吐蕃攻陷北庭都护府,安西成为唐朝在西域的孤岛。此后的百年内,不少文人对河湟等地失陷而久未收复,深感沉痛。司空图这首《河湟有感》即悲叹河湟因长久失陷,致使汉蕃生聚,民不思归的局面,如同明初中原政权再次恢复对北方尤其是幽云十六州统治之后北地汉人的陌生,政治导致的文化和情感隔离。

原诗文大意:

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人。

河湟:指的黄河与湟水,这一带是传统农耕区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区,经济模式、民族构成相对复杂,历来是中原农耕王朝与高原谷地游牧政权争夺的重点,实际上不止唐代文人对此抱憾,河湟实际上被吐蕃人控制两百余年,直到北宋熙宁年间的“熙河开边”(也称河湟开边,主要目的是开辟对西夏第二战线),击败青唐吐蕃,才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但短短数十年后,靖康国变,建炎南渡,河湟再陷落,直到明初才再次回到中原王朝的统治下。

500

唐鼎盛时期的开元年间,河湟的位置

500

北宋政和年间河湟的位置,熙河开边,驱逐青唐吐蕃

500

北宋秦凤路熙河地区行政区划

萧关:故址在今甘肃固原,萧关当时为河湟与内地之间重要军事关塞,萧关一陷,河湟阻绝。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