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大陆电影,金马奖还能不能办下去?

这两天,国家电影局宣布暂停大陆电影和相关人员参加今年的台湾金马奖电影节。引发了广泛关注。

关于国家电影局为何突然叫停大陆电影参与台湾金门影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大家众说纷纭。不过这个话题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我们要问的是,如果大陆电影都不参加的话,金马奖还玩不玩得下去?

1、近两年大陆电影已经完全统治金马奖

事实是这几年的金马奖,如果离开了大陆电影,根本就没法办下去了。

我曾经统计过2007-2016这十年金马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的最终结果。图中红色部分都是大陆电影。

500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大陆电影在金马奖的存在感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历史上大陆电影第一次在金马奖获奖是在1996年,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3项大奖,是当年最大赢家。

后来1998年李小璐主演的电影《天浴》复制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拿下多个金马奖大奖。

不过在这个阶段,在金马奖获奖的大陆电影还多少带有点文革这样的内容。

后来进入2000年代,大陆电影和大陆电影人在金马奖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2010年代,大陆电影对于金马奖的重要性一直在加强,终于在2016年金马奖的4个主要大奖被大陆电影包圆。

上面说的还只是4个主要大奖的情况,事实上如果把奖项扩大到最佳男、女配角等其它奖项,大陆电影在金马奖的垄断性更加夸张。

就拿2014年来说吧,这是当年金马奖最终获奖名单。

500

除了最佳导演许鞍华算是香港电影,最佳女主角陈湘琪是台湾演员,其它主要大奖都是大陆电影人获得,尤其是陈建斌一个人获得了最佳男主、最佳男配和最佳新导演3个奖项。

再看2016年的情况,那更是基本被大陆电影人垄断。只有少数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点缀其中。

500

2018年的金马奖获奖名单。也是奖项基本上被大陆电影一网打尽。

500

试想想这两年的金马奖,如果没有大陆电影参加,那名单上还剩下什么呢?

针对大陆电影暂停参加,金马奖组委会发表了相关声明,称对此表示非常遗憾,但是今年的金马奖还要继续办下去。目前金马奖组委会发布了今年金马奖的海报,并且还在广泛邀请各种影片。金马奖组委会自然不会直接承认没有了大陆影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按照计划,今年的金马奖将会在11月8日开幕,距离举办还有3个月时间。只能说留给金马奖的时间并不多了。

我很怀疑今年的金马奖会办成什么样子。

2、不是金马奖偏爱大陆电影,实在是台湾电影无人

其实对于大陆电影几乎包圆近年来金马奖奖项的情况,很多台湾人觉得很不开心。在台湾相关论坛上,一直都有不满的声音。比如2016年,当时台湾《自由时报》这样报道,称金马奖又被“强国人”大丰收了。

500

媒体的报道还算比较克制。至于某些台湾网友,就差点直接骂街了。说把奖项都颁给大陆电影,这样的金马奖不要也罢,台湾在搞一个金马奖算了。

500

500

所以,这金马奖是不是偏爱大陆电影啊?

当然不是这样。

金马奖把主要奖项颁给大陆电影,是要维持自己权威性和含金量的无奈之举。因为台湾电影实在是没人了。

其实金马奖还是非常想照顾台湾电影的,但凡台湾电影稍微有个像样的作品,金马奖肯定全力捧场。如果这一年实在找不到个能上台面的台湾电影,金马奖还是要尽可能给自己人安排点奖项。

比如2015年侯孝贤的新作《刺客聂隐娘》,严格来说距离侯大师巅峰时期水准还是差点火候,当然这也确实是一部艺术电影佳作。在当年金马奖获得了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2个最重磅的大奖。

500

2017年台湾一部小成本电影《大佛普拉斯》获得广泛关注,是近些年来台湾电影难得一见的佳作。金马奖也是大力捧它,把最佳新导演等5个大奖都颁给了这部电影。

500

500

还有2018年金马奖谢盈萱凭借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获得了最佳女主角。这部电影也还不错,但是名气确实不够。

500

《刺客聂隐娘》和《大佛普拉斯》这种确实属于非常棒的电影,获得金马奖可以说实至名归。但有些时候,金马奖把奖项颁给台湾电影人就有点勉强了。

比如2014年和2015年的2部台湾电影,《回光奏鸣曲》和《百日告别》,实在都算不上什么好电影。即使是比较推崇文艺片的豆瓣方面,评分也都比较低。

500

500

但是这2部电影的女主角都获得了当年金马奖的影后殊荣。按说以金马奖的权威性来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属于强行拔高。

因此,金马奖根本没有特殊照顾大陆电影,反而一直在想方设法给台湾电影多发几个奖。

当然金马奖毕竟还是有逼格的,不能为了照顾台湾电影,无限拉低自己的底线。

所以如果金马奖连个点缀的奖都无法颁给台湾电影了,说明了什么?那就是台湾电影实在是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没有了啊。

3、金马奖为什么没有台湾电影什么事?

事实上,在金马奖的历史上,除了早期,也就是6、70年代那会主要是台湾电影获奖,在80年代之后金马奖就和台湾电影基本绝缘了。

在金马奖早期,它还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奖,也是当年的国民党台湾政府为了宣传需要创办,获奖电影基本都是台湾电影,基本上没有权威性。

500

后来80年代之后,金马奖逐步做出改变。当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成龙等人的电影在台湾非常卖座,台湾电影市场养活了香港电影,金马奖也就成为了香港电影人的天下。

不过,当年香港电影人还是最看重金像奖,所以台湾金马奖逐渐沦为香港金像奖的备胎,那些在金像奖上无法获奖的香港电影,往往可以在金马奖上找到一些安慰。

比如成龙一直没有获得过金像奖影帝,但是在金马奖上拿到了3个影帝。刘德华、郭富城都是先在金马奖上获得肯定,后来才拿到金像奖。

在大陆电影垄断金马奖之前,香港电影人早就长期垄断了金马奖。但不管金马奖是把奖项颁给香港电影,还是颁给大陆电影,反正基本上都和台湾电影没啥关系。

究其根本,是因为台湾市场太小,无法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电影产业,自然无法培养出自己的电影人。

台湾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基本上都是文艺片,台湾电影最著名的导演,都是像杨德昌、侯孝贤这样的文艺片大师,为什么他们都拍文艺片呢?因为文艺片便宜。

台湾电影历史上就没有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商业电影市场。因为没有票房。

台湾电影票房最高的是《赛德克巴莱》,2部合计8亿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8亿左右,然而制作费用高达10亿新台币以上(也就是2亿人民币),结果亏得很惨。导致导演魏德圣后来很长时间没有电影可以拍了。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电影史上的特殊存在,其实大多数台湾电影票房能够破1亿新台币就不错了,没有票房自然没法养活电影人啊。

台湾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电影产业,所以台湾市场最卖座的电影都不是台湾本土电影。

在80年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台湾电影市场是香港电影后花园,然后到90年代末期,好莱坞大片大举进入台湾,现在的台湾电影市场基本上全部是好莱坞电影。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之前美国电影在台湾上映有配额限制,就像现在大陆电影想在台湾上映,还需要抽签,但之后台湾完全对美国电影开放,香港电影又没落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今年上半年台湾电影票房榜前十名是这样子。

500

一水的好莱坞电影,一部台湾本土电影都看不到。

其实这是这些年来台湾电影市场的基本格局。台湾电影市场每年总票房大概是100亿新台币左右,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其中70%左右市场份额。

2017年台湾电影票房榜前十名也是如此,全部是好莱坞电影。

500

所以,台湾电影完全没有出头之日啊。

没有了票房,自然没有人愿意去拍电影,越是没有人拍,越是没有票房。如此恶性循环,整个台湾电影产业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

台湾知名点的演员,都是跑出去发展。早期舒淇这样的台湾演员,都是去香港发展;后来彭于晏这些后起之秀,纷纷来到大陆发展。之前因为《我的少女时代》走红的台湾女演员宋芸桦,也是到大陆发展,出演了《西虹市首富》,成为20亿票房女主角。

后来网上爆料宋芸桦曾经说过最喜爱的国家是台湾,所以她赶紧发表声明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台湾是家乡,中国是祖国”。

总之就是这样,台湾没有自己的电影产业,无法培育自己的电影市场,自然没法出现优秀电影和电影人。以金马奖这种华语电影最具权威性之一的电影奖项,大多数台湾电影根本就不够格参加。每年金马奖还给一些台湾电影提名的机会,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所以离开了大陆电影,金马奖真的没法办下去了。

除非金马奖不再做华语电影最好的电影奖,就只针对台湾自己电影,那他们随便玩,自娱自乐,根本就没有人关心。

如果那样的话,那金马奖就彻底死掉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