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一场教科书式的投机、一群投机分子的教训

我觉得大概已经修炼出了只靠预告片就精准预测影片优劣的能力,至少从上次看完《流浪地球》预告片就断定一定是春节票房冠军,到今天的《上海堡垒》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500

相信大家第一次看到《上海堡垒》的首支预告恰巧也是在半年前兴致勃勃看《流浪地球》的时候——正片前的贴片预告。矮马,春节刚看着上海被冻成冰渣到了暑假外星人又来炸上海了?好兴奋怎么办!一下两部“科幻大片”,难道传说中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真的到来了??

然后,你就会看到——主演:鹿晗,舒淇。

嗯,这个……好像有点夸不动的样子。

难道汪海林的那个“大IP+小鲜肉=烂片”的规律又一次发动了吗?很多人反感这种“看见XXX就盖章是烂片”的逻辑,认为过于武断。即使是“小鲜肉”,难道人家就没有进步的空间,连一个机会都不能给人家吗?

我对鹿晗的演技水平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即使他和李易峰两个人在前些年的献礼片《八一流量大联欢》(又名《建军大业》)中的演技位列倒数前二不分胜负,但我认为李易峰在另一部《动物世界》里的表现是合格的,说明只要演员肯努力找对了影片就是可以胜任角色。另外“拥有众多女粉丝、演技青涩的歌手小鲜肉出演硬汉题材电影”也不是不能出经典,参见《英雄本色1》里的张国荣。所以,一看到鹿晗就说《上海堡垒》是烂片肯定是不合逻辑的。

但是,问题在于,鹿晗作为主演,适合参演《上海堡垒》里的男主“江洋”吗?答案是,不适合。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特意读完了江南的原著。原著中的这个角色虽然是个“男孩”,但绝对不是鹿晗这种的“五官柔和的俊俏美男”,而是那种二十多岁、有一定阅历、平凡但是有点小优秀的人——那种每个男人圈子里都会出现、轻松而接地气的男人。只有这样一种气质,才适合演绎原著中描述的那种暗恋和爱情微妙的感觉,而不是那种日常就闪耀得blingbling,耍帅卖萌惹得女孩子尖叫的小帅哥——这样的男人和大气御姐演暗恋故事,怎么看怎么有违和感。

既然不合适,还要找鹿晗来演看重他什么?——看他价格贵吗?和明显,投资方宁愿找一个价格贵、不合适,但是“带货能力”强的人来做这个主角,也不愿意找一个价格便宜、接地气还和人物吻合的青年演员,说明他们从一开始就宁愿用一种粗暴的方式让粉丝买单、从少女口袋里骗钱,也不打算踏踏实实用角色和剧情来打动观众,赚扎扎实实的口碑钱和票房钱。

如果一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心气儿用实力赚钱,而一心捞偏门投机,那必须是烂片了。所以“小鲜肉——烂片”的逻辑链到这里算是完成了。

这还只是第一支“概念预告”,随后,这部电影的所有操作都不可逆转地沿着教科书式的投机一路狂飙。

刚开始,还有人替电影挽尊——“不要用《流浪地球》的标准来衡量和期待《上海堡垒》,两者的性质不同,《上海堡垒》的本质是科幻背景的爱情故事,就是本言情小说。”结果,第二部预告片,电影完美绕开正确选项,拼命地“蹭”——整个预告只强调了特效、空战、外星人,仿佛拼命向人民说:我是《流浪地球》第二!我是《流浪地球》第二!我是科幻片!我是科幻片!这是一群年轻人拯救地球的故事!包括在宣传的时候也拼命地捆绑流浪地球,甚至还暗戳戳地来了一拨“爱国炒作”,非要把自己当成是《流浪地球》的精神传承者。这就属于投机投到了“骗”的高度了。

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什么呢?就是这部所谓的科幻大片《上海堡垒》在立项之初仅仅是当时流行的“网络IP+小鲜肉”的模式来圈一波钱、洗一波钱,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本来就打算今年暑假针对学生群体、粉丝,结果半年前一部《流浪地球》引爆了全民的科幻热情,让这部电影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期待。宣发方没有选择“走自己的路”,而是选择“不蹭白不蹭”,“有便宜不占是吃亏”的投机做法,一顿操作猛如虎,细看全是二百五。

这部电影最终的成片效果如何呢?答案是烂的不值得评价。即使是鹿晗最忠心的粉丝,也只能说“特效真的还可以”。我看后的感观是,这部电影差不多是预先拨出一笔款子给了一个游戏制作公司,来做了一个设计类游戏CG一样的特效,然后再拨了一大笔款子给鹿晗和舒淇当片酬。剩下来的部分,他们就瞎搞,真的是瞎搞。

仅从原著来看,科幻部分的设定不新颖,但是是完整的;人物的性格、情感的细腻程度都是完成的。但是在电影里,这些都是没有的。在设定这一块极其粗糙,近乎没有,你能看到的无非就是无人机打会飞的机器兽,还有一个外星人飞船。于是人类用无人机打、用手枪打、用炮轰……一个多小时的真人射击游戏。

场景和美工粗陋不堪,女主林澜(舒淇)和他男朋友的军装甚至连合身都做不到——舒淇的常服皱巴巴臃肿得像城管制服、战斗服仿佛是300块一套的高达机师cos服,而她男友,那个一口做作台湾腔舌头都捋不直的高以翔,那身衣服更是紧的像是个脱衣舞男……一群拯救上海、防御外星人的精英像是一群小区保安,指挥室长得和小区监控中控室差不多,最高指挥部是一群看上去不太聪明的人天天躲在一个小房间里围着桌子练英语口语……

至于人物设定,那是没有,不是好和不好的问题,是没有。其实这种特效很多、战斗场面很多的商业片,对于人物设定塑造要求很高,因为留给你展开人物的时间和对话很有限,更是要几句话,一个小片段就树起一个人物。而《上海堡垒》里面,性格是模糊的、背景是混乱的、煽情是尴尬的、恋爱……是小学鸡的——我怀疑这部剧的剧本写作是通过层层转包最后落到了一个或者几个编剧专业大一或者大二学生手里——因为便宜或者不要钱。

那演员的演技呢,那也是没有,不是好和不好的问题,是真的没有。主角小组“灰鹰小队”四人演技大概是大学话剧社的大一新社员水平——其中鹿晗还是那个拖后腿的,全程小学生朗读课文式旁白。最让我不能忍的是这个电影后期配的台词居然都没法和嘴型对上,有略微的顺延和不符,本来这些人台词就差,台词还对不上口型,真的要逼死强迫症啊。除这四人之外,其他所有的人也都演得很差,舒淇也不例外,这么多年我看她演什么都是差不多的样子。

另外,再吐槽一下我严重怀疑导演是想黑鹿晗(以下包含剧透,不想被剧透的可以跳过这段),最后的战斗中,你自己的飞机坠毁了你逃生继续战斗没有错,你的女战友好胳膊好腿地就下来把自己的飞机让给你,因为“只有你能……”,这你也敬个礼答应了?然后把这个女的丢在下面和一群外星人同归于尽?然后你的另一个战友继续为了你牺牲自己,你最后“爷们”了一把,大喊一声“向我开炮”,我以为你要舍生取义,结果最后的结局是你坐逃生舱最后关头溜了,战后因为你拯救了上海,被授予将军军衔成为英雄?WHat the hell?!黑人问号脸!我就不说为啥上海所有的建筑毁掉,天塌地陷,结果战后五年就原样复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大上海??

鹿晗既然是偶像明星,他的发型都不能因为演军人而改变,那就业不要让他在电影里做狰狞的表情了,让他时时刻刻都美美哒吧,他的五官拧在一起的样子是真的不好看。

500

总之,这就是一个非要投机倒把、想“三轮变摩托”的电影,最终翻车的故事。它用教科书式的操作告诉你一部动机不良的电影是怎样一步步投机,挂蹭,企图瞒天过海最终成为笑话的——开盘第一天的票房甚至连已经上映三周的《哪吒》都比不上,豆瓣开局3.9分,未来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起色了。

你说江南的这个IP可以拍得好吗?当然,是可以的,如果你足够认真、足够诚意,它的效果甚至会比《流浪地球》更接近所谓的“好莱坞科幻”。要知道刘慈欣的科幻设定还是相对硬核一些,而好莱坞的科幻商业片更多的还是偏软科幻——对于外星人入侵的设定不必江南原著中高明多少,大多是借着世界末日的套子来讲男女爱情故事——这不就是《上海堡垒》原著的套路吗?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非常适合电影表现,也很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东西,比如说:

1. 平凡人的爱情。江南的小说基本上都是这个套子,一个平凡安逸的小男生,一个优秀的御姐女神和她看上去特别般配的高富帅男朋友。小男生和女神之间的感情暧昧但不卑微,默默凝视、共同奋斗,远远守护——这种感觉其实非常能够得到共鸣,这也是江南小说能得到这么多受众欢迎的原因

2. 末世景象。这个是看原著时印象最深的部分,原著用了大量真实的上海地名,也对上海昔日的繁华进行了描写,但是文章中所透露的感觉是,这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架子还勉强维持着,但是安静得可怕,也再难以精致得起来,像是一件华美的袍子在静静地腐烂——昔日奢华的酒店变成了乱糟糟的指挥部,奢侈品商店还开着,但是没有人有闲情逸致逛,这座城市里勉强还有文化娱乐,但食物已经是配给的,而且被维持在很低的限度,昔日普通人很容易就得到的物质,现在都是特权阶级的奢侈品……这些很细微的末世感觉,而又是我们熟悉的当代中国,如果能够花心思在电影里表现,这种“静静毁灭”效果会远远好于我们今天在电影里看到的:不停地爆炸、街上人头攒动慌不择路……

3. 80、90后拯救世界。还记得当年在网上被虚构出来的那个“1999大战”吗?——已经长大的80、90后孩子为自己虚构了一个“在世纪末拼死奋战拯救世界又深藏功与名”的故事——他们渴望用自己的视角成为英雄,但是生活尚未激荡就归为平庸。那么如果有一部电影能够用他们熟悉的环境和视角给他们这样的体验,这个电影还会不成功吗?

可惜,教科书式的投机分子总是自作聪明以为占尽便宜,实则是成功绕开全部正确选项,最后成为大家的笑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