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黄继朝教授:中美经贸关系博弈及其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
引言:自2018年3月以来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博弈不曾停止,尽管在G20大阪会晤后中美双方元首就缓和贸易战达成一定共识,但美国在7月31日最新一轮谈判磋商后宣布将对3000亿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并在8月6日人民币破“7”后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来对待。对于美国反复背弃承诺的行为,我们应如何看待其背后的美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贸易战我们可以抱有怎样的预期?而中美经贸博弈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怎样的影响?而中国身处其中又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通过采访来了解相关学者有怎样的见解。
受访嘉宾:黄继朝,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学理论专业,法学博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2016~2017)、广东台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台湾问题、东亚国际关系、美国亚太政策等领域,近几年在相关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时评多篇。
谈对美方反复背弃承诺行为的看法
1.问:G20大阪会晤后,中美双方元首就缓和贸易战达成共识,而最近贸易磋商后美方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您怎样看待美方这种反复背弃承诺的行为?它是否体现了美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单边主义、美国利益至上的传统政治文化?
答:我觉得特朗普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情理之外,又在我们意料之中。特朗普的行为确实不可理喻,也违反一般情理,但在特朗普多次背信弃诺的情况下,尤其是今年5月经历过十一轮谈判后的突然加税翻脸之后,现在我们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表态应该说多少有些保留认知,不会轻易去相信一些承诺表态,也会对很多一些较坏的情况比如谈判破裂,或者贸易战加剧等有所意料,因而会提前做好预判与准备。
关于美方的行为,应该说更多是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突出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外交战略,而不能说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单边主义,因为一直都采取单边主义它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从历史上来看,大多数时候我觉得美国外交中更多是多元的思维,不只是有孤立主义,也混合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考量。当然其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美国利益,但是在同时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有其追求共赢的一面。这种混合策略体现在美国对华策略上就是典型的遏制/接触的平衡策略,一方面遏制中国的崛起,一方面也与中国合作,追求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保持警惕。但现在这种平衡策略越来越不平衡了,逐渐偏向以遏制为主,只有美国的利益,美国利益至上,而不太包容他人的利益。
对中美贸易战问题解决的预期
2.问:从2018年至今,中美经贸摩擦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左右,期间通过磋商会因取得的重大进展而使人振奋,也总会因为美国至少四次背弃承诺、任性地不断升级贸易战而又使人失望,请问老师您怎样看待这个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心理落差?您对未来中美贸易战问题的解决有什么样的预期?
答:给我们带来的心理落差我觉得5月那次可能影响比较大一点,而这次就可能还好,就像刚才讲的因为之前有一定坏的预期,期望有所谨慎保留,进而失望也必然能够接受。影响更多的我觉得还是不断加剧中美关系之间的政治信任危机,可以看到中国这边的立场观点一直都是一以贯之地主张谋求合作,而特朗普政府那边则一再毁诺,即便中国再友善也会减少对特朗普的信任度。虽然“无政府主义”下的国际政治交往中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以利益为核心,但信誉无疑也是相当重要的行为标杆。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尤其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国家也都接受或认可在国际交往中除了强调利益之外,也需要强调一定的制度、规范、信誉等内容。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不仅影响中国对美国的信任度,也直接影响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度,而盟友之间信任尤为关键。同盟建立的一个核心基础就是信任,一方选择追随或合作,另一方也承诺做些什么。
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暂时难以解决甚至仍可能恶化,且小打小闹的贸易摩擦今后可能长期持续,但我个人觉得未来中美贸易战问题在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还是有机会有所缓和的,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受到美国2020年选举的影响。如果贸易战持续进行下去,美国工商界以及消费者所造成的利益损害感知将会日益显著起来,而这将会加剧社会民众对于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政策的反感。而随着美国2020年11月选举的临近,特朗普越来越注重民众对于某些议题的情绪态度,因而也可能会因应群众的态度变化而在“极限施压”上做出一定调整。
谈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3.问:中国一直努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支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经济复苏;而8月6日人民币破“7”后,美国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您觉得此举是否跟特朗普政府升级贸易战、继续从金融方面打压中国有关?这将给特朗普明年的选举增加怎样的筹码?
答:我觉得“汇率操纵国”的指控完全是无端指责,这体现了美国典型的单边霸权思维。特朗普政府有意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来作为继续推动贸易战乃至开启金融战的一个借口或一个契机。首先,中国并不全部符合美国认定“汇率操纵国”的三条标准,“汇率操纵”即便按美国标准来看也无从谈起。其次,这次汇率波动的幅度完全是属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国际汇市的正常波动,是由市场力量引起的,只是因为这种汇率的波动对美国不利,所以就变成了“汇率操纵”,而如果有利于美国,那便不是“汇率操纵”,就比如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升值。最后,从时机来看,8月初美国经贸代表团队在结束上周的上海磋商后,带着“寥寥无几的成果”返回白宫,向特朗普汇报,特朗普随即宣称要继续对3000亿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加征10%关税,随后6日又宣告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可以看到,特朗普借“汇率”来升级贸易战的意图十分明显。
对于继续打压中国给川普选举是加分还是减分,我觉得尚有待进一步观察与分析。特朗普企图以加剧对华施压来迫使中国让步,若是中国让步则中美贸易战缓和,特朗普可能会收获重要政绩,但中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显然不会轻易退让,因而中美贸易战更可能走向持续僵局,而这将不利于特朗普选情。因为所谓的美国反华共识我觉得是比较不明显的,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2019年3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21世纪以来,对中国有好感的美国人长期维持在40%至50%之间,在2018年突破至53%,尽管到2019年3月受贸易战舆论的影响又跌至41%,但41%也与奥巴马执政时期的2008、2009年基本持平。当普通民众的利益损害因特朗普的加税而愈来愈凸显,而贸易战又持续胶着的时候,民众很可能会越来越反感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因而也不会积极回应特朗普的连任诉求。
中美贸易新动态分析
4.问:G20大阪会晤以来,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缓和抱有乐观预期,而美国用加征关税来威胁中国、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您认为此举将给中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带来什么影响?中美谁更应对此负责任?
答:对于中美经济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持续下去,受伤害更大的还是在于美国。美国国内的失业、薪资停滞等问题归根到底是源于美国自身,但自身的经济问题却总想从其他国家寻找解决办法,这肯定行不通。另外,在全球化贸易的时代,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贸易与金融争端,肯定将冲击全球贸易与金融的正常发展,给世界经济造成衰退性影响。
至于责任问题,我觉得更多地在美国这边。在中美磋商谈判过程中,一边是一以贯之的明确政策,一边是反复无常的毁诺;一边是支持多边自由贸易,一边是强调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因此谁应该负起责任,不言而喻。另外可以看到,近期英国、澳大利亚等美国传统盟友对于特朗普政府的行为也持保留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失道寡助”。
中国如何在贸易战中保持有力、有礼
5.问:中美贸易战无疑是近两年两国关系中最热点的问题,请问老师您怎样看待中美贸易战在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措施中的地位?对美国的漫天要价,您认为中国在中美双方博弈中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和措施来维护自身尊严、以怎样的诚意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
答:我觉得需要明晰的是美国霸权的衰落更多是内因造就的,因此求解于外因,很难有好的结果。我觉得其实从世界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是由内因推动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别的国家在努力发展自身的时候,美国忙于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优越的美国人民长期维持着入不敷出的超前消费,由此造成了现今美国国内积重难返的贸易赤字、失业、工薪停滞等问题。而当前美国不去认真审视自身,而只是专注于通过发动与中国的贸易战来解决自身问题,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其实从现实来看也可以发现贸易战以来美国经济未有见到明显的好转趋势。
对于中国该如何应对,我觉得总体来说在中美博弈中中国应该坚持不卑不亢的立场和态度。一方面,不能自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自卑,在中美博弈过程中就会怕与美国展开斗争和对抗,最后可能就会丧失重大原则而违背自己的核心利益,也就是要说不怕打,中方不会接受任何极限施压和恐吓讹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寸也不会退让。
另一方面,不能骄傲,觉得我们现在已经什么都很好了,不用跟美国合作交流了,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可能会引起封闭的保守主义,不利于与美国展开正常磋商谈判,也违背我们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也就是说,中国在坚持不怕打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表达不想打的意愿,表示仍希望继续推进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简言之,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坚持以搞好自身的发展为中心,努力去改变自己,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