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发钱是好事还是坏事?

500

文:蔡垒磊

加拿大最近又在提“全民基本收入”了,国内很羡慕,纷纷表示“共产主义被资本主义先实现了”。其实共产主义的先决条件本身就是“物质极大丰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前置机制”,无法先激励人们为了钱而绞尽脑汁地提升生产力和进行科技创新,那就达不到“物质极大丰富”,于是就绝不可能通向共产主义——无论你怎么改分配机制都没有用。

 

但加拿大就真能达到“共产主义”吗?肯定是不行的。全民基本收入又叫UBI,定期全民领钱,这并不是一个新做法,而是有很多社会已经进行了尝试。但它的问题在哪儿?在于没有一个社会可以持久地发“很多钱”,这是不现实的。每月领的钱,一定是低于目前你需求的钱的,比如加拿大想给每个老百姓每月2000加元,听起来换算成人民币都有1万块了,可在加拿大花,是不够的,每月至少得3000加元以上,否则就只能过很差的生活,比如租最便宜的房子,也无法支撑基本的消费和旅行等需求,因此你还是得挣钱。

 

那为什么就不能再多发点呢?如果国家更富裕一点,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比如马斯克说,未来人类都不用工作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行了,躺平也可以,想做事也行,反正你躺在家也有足够的钱够你体面的生活——这可能吗?从物质的角度,几十亿台甚至更多的机器人的综合生产力,完全有可能比当下全世界的总生产力还要高,但是为什么这些钱要发给所有人?如果人们全部都为自己做事,都享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都只是享受,体验人生,而不是绞尽脑汁地为其他人提供更大的社会贡献来赚取更多金钱,那他们的钱又能花在哪里?为什么其他人就必须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成为他们人生体验play的一环?那些创造这些环境的人,又图什么?

 

所以历史上的UBI,不管是富裕程度够不够,最终发的钱,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成本而言,都不会特别多,仅仅是足够活着而已。如果你想要更体面地生活,就一定得为这个社会去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这样,经济系统才能循环起来,因为你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对外表征,就是别人收到了更好的东西,或者获得了更好的服务——哪怕你只是在精神上逗乐别人,也是一种社会贡献,且你得绞尽脑汁地卷,卷到比其他人“更能逗乐别人”,才能获得回报——社会需要这样的贡献。

 

因此你不要再期待“共产主义”到来的那天,因为那一定也不是你期待中的共产主义,你不会满足于只是得到基础的食物和水,就像你不可能满足于低保一样。那个时候的下限的确会比现在高很多,你获得的不仅仅是食物和水,但当你发现别人都有LV的时候,你也不会满足于免费收到地摊上的包包,你的标准会随之提高——任何社会永远不可能免费给到你那个“你想要的标准”,此前的实验都失败了,是因为这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想要“过得好”,就必定是以其他人过得怎么样为标准的,否则现在有空调吹,有手机用,有沙发坐,就比古代的皇帝强了,为什么还不满意呢?因为人家都有,所以你就不觉得“好”——好,是一个相对词,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物,就不存在“好”。而你想“好”,在任何社会里,都必须要提供超越其他人的贡献,是任何社会,不管物质多么丰富都是一样。所以就算全民发钱是好的,但只要你不是想当流浪汉,那这个好对你而言,一定是杯水车薪,是没用的——事实上所有靠“大家都有”的方式想过上好日子,都是不现实的,你还是得不断寻找如何能为这个社会提供更大价值的方法,才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好”。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链接」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更多财商认知,可关注gzh“请辩”(发送“财富”领取财富秘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