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巴西农业崛起的秘密2-巴西是怎样成为世界牛肉第一出口大国的3

下面要讲的故事是巴西怎么把原本不适合作为肉牛的内洛尔牛,选育成适应热带气候的肉牛品种,让自己成了世界最大牛肉出口国。

对于巴西来说,如果想发展肉牛,它就必须饲养内洛尔牛。因为相比不适应巴西湿热气候的温带牛,它好养活。

500

1955年到1965年,巴西保卢-迪法里亚农场,从印度进口了50头纯种内洛尔牛,虽然长得非常慢,出栏时间长达48个月,但存活率高达95%。而同期引进的欧洲牛存活率只有60%。

后来,该农场成为巴西首个内洛尔种牛繁育中心。内洛尔牛在巴西的规模迅速扩大。到1970年时,内洛尔牛已占巴西牛群70%以上。此前饲养的来源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克里罗牛,基本被内洛尔牛替代。

那么为何巴西在上世纪40年代时内洛尔牛养殖规模很小,到1970年时,内洛尔牛的养殖规模却如此庞大?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巴西在1965年到1967年引进了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冷冻精液配合人工授精。

这使得巴西能低成本地引进世界优良牛种,并快速扩大牛群规模。

在此之前,巴西繁育的方式很原始,在母牛发情时,牵着公牛上门配种。我国在2000年以前也大量存在这种原始的配种方式。

500

这种配种方式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一、近亲繁殖,导致牛群退化。

一般牧场很难饲养大量的配种用公牛。如果不做好牛群的血统登记,就会出现公牛爷爷给母牛孙女配种的事情。这种情况下繁殖的牛体型小,且体弱多病。

二、传播疾病。

配种的公牛带有隐形疾病,通过配种过程,让母牛被感染,繁育出劣质的后代。

三、容易错过母牛发情,效率很低。

母牛发情期仅12到18小时,且多在夜间。

而且前面提到,内洛尔母牛发情表现不明显。约30%至40%母牛无明显发情征兆。加上巴西的农场规模很大,当地的牧场面积很大,动不动就5000公顷甚至几万公顷。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合适的公牛配种,就会错过配种时间。

四、配种过程安全性很低。

某地农民张老汉牵公牛去邻村配种。途中公牛闻到远处母牛气味,开始追逐母牛。老张被拖行20米,右腿骨折。这次配种,害得老张住院几个月。而且公牛还冲进玉米地踩坏庄稼,事后赔了别人2000元。

 此外,还有公牛配种过程中,由于姿势的问题,造成母牛骨盆骨折的事情。

五、配种用公牛使用效率很低。

本地的优良种牛不可能跨地区去配种,白白浪费好公牛。

但在使用冷冻精液、人工受精后,配种的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兽医接到当地牧场的配种需求后,骑着摩托车,用背包里的箱子装着液氮罐,里面躺着几十支冷冻精液细管,温度恒定在零下196度。

在用37度恒温水浴杯,将牛精液解冻。然后给母牛实施人工授精。整个过程只有8分钟。

30天后,牧场会用B超检查母牛是否怀孕。

500

这种配种方式的好处是:

一、可以配种的数量急剧扩大。

此前原始的上门配种方式,一头优秀的种公牛一生只能在很小的地理范围内,配种几十头母牛。但采用冷冻精液、人工受精技术配种后,一头冠军种公牛一次采精可生产数万支冷冻精液。而且优秀公牛基因可以突破地理限制,给全世界的母牛配种。

即便这头种公牛因意外去世,它的冷冻精液还可以继续使用。

在上世纪80年代,公牛Padre Eterno通过冻精配种超过50万头母牛,其后代占巴西内洛尔牛群15%,被誉为改变巴西肉牛的牛。

二、降低了配种的成本。

这种方式下牧场可以不用专门饲养和购买种公牛,大大节省了成本。

因此,这种方式让繁育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基因组选择等黑科技,都依赖冷冻精液这项技术。

这项技术让优良公牛很值钱。一头优秀种公牛能值100万美元。高级牛的精液仅0.55毫升就可卖出5000美元的价格。

1973年,巴西宣布大力开发塞拉多草原后,成立了专门负责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的巴西农业研究公司,主导建立了国家牛性能测定体系。

在解决了怎么养活牛的问题之后,巴西开始关注怎么让牛繁殖更快、长得更快、肉质更好。

因此,巴西又引入了起源于英国苏格兰的安格斯黑牛,用以改善肉质。

500

这种牛不仅肉质好,还长得快、天生无角,因此可以避免牛群争斗发生的断角伤害。

内洛尔牛和安格斯牛杂交出来的牛,长得更快,肉质更好。

在1995年,巴西终于育成适应热带气候、生长速度快、肉质符合国际喜好的热带肉牛品种。它以安格斯、海福特等温带牛为父本,以内洛尔牛为母本。这种牛生长快,肉质细嫩,大理石纹等指标满足中东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要求。

1998年,巴西首次向俄罗斯成功出口冷冻牛肉。

现在巴西育成的内洛尔牛,饲养18到24个月即可出栏。而此前需要4年。此外大理石纹等指标已可以赶得上素以高端牛肉闻名的澳牛。

目前,巴西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热带肉牛养殖国。它内洛尔牛的冷冻精液、胚胎已出口至哥伦比亚、澳大利亚、越南等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巴西为热带牛遗传改良的灯塔。

在此基础上,巴西肉牛繁育并没有止步。

它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并经本地化后,在2000年以后开始大规模推广同期发情、定时人工授精技术。

这个技术是用激素让母牛在同一时间发情,然后隔2到3天后,对发情母牛统一实行人工授精。

引入该项技术的原因是因为内洛尔牛繁育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母牛发情行为不明显。

上世纪90年代,巴西肉牛业进入快速扩张期。当时需要逐头观察母牛是否发情,效率低且需要大量人力。这种方式会让配种出现错配漏配的情况。

二是母牛发情集中在雨季,导致产犊高峰集中在旱季。而旱季因为降雨稀少,牧草枯黄。这又让犊牛生长不达标,卖不上好价钱。

2002年,巴西农业部启动了肉牛繁殖效率提升计划,为中小牧场提供调控激素补贴,并培训基层兽医。

采用该技术可让牛犊集中出生,便于统一管理。然后让母牛在雨季初产犊,赶上牧草生长最好的时候,这样牛犊可以尽快增重。

据巴西畜牧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约75%的能繁母牛在繁殖周期中至少使用过1次同期发情处理。

以下是巴西肉牛繁育中已采用的黑科技:

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让优秀母牛能快速传播。

该技术于2005年成熟并大规模推广。前面提到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都是在快速扩大优秀公牛的种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让优秀母牛快速扩大自己的种群。

办法是从优秀母牛卵巢采集卵子,每年可以采集20到25次。然后在实验室用优秀公牛的精液,实行体外受精后,移植到普通母牛子宫。然后让该母牛生下牛犊。

这种技术可以让优秀母牛从之前每年只能生育1到2头牛犊,现在可以一年出现20到30个后代。这种繁育速度提高了至少10倍。

二、性别选择精液,快速扩大母牛或公牛数量。

该技术于2012年成熟并大规模推广。

办法就是将种公牛的精液分离出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前者会大概率生母牛,后者多生公牛。

巴西采用该技术,将母牛数量增加速度提升了2倍。而母牛数量又会影响牛群数量。

三、基因组选择,确定是否适合留种。

该技术于2014年成熟,并在2015年大规模推广。

办法是在牛犊出生后就提取耳组织做DNA检测,和大数据中的指标比对,例如日增重、屠宰率、肉质、繁殖力、长寿性等特征。然后判断该牛犊是否适合作为牛种。

之前要判断该牛犊是否适合留种,需要它生下后代,也就是至少5到6年后才能判断它是否适合留种。

这种技术可以让牛的选育速度加快。如果该牛犊适合留种,就会用于繁育,然后2年之后,后代长大。这样就可以知道结果。

此外,巴西还将AI应用于育种。根据牛身上安装的智能项圈、耳标。实时监测发情、体温、活动量。然后AI根据大数据判断母牛是否发情,然后决定人工授精的时间。

最后就是基因编辑技术。例如编辑出带有抗蜱虫基因的牛。目前已成功编辑内洛尔牛胚胎,预计2030年前进入田间试验。但由于该项技术的特殊性,其实际应用还有待观察。

巴西经过长达50多年的选育,已把本来是役用牛的内洛尔牛变成了一个成功的热带肉牛品种。它和之前的祖先相比,已今非昔比。例如出栏时间由此前的4年,缩短到现在的18到24个月。肉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由以前偏瘦偏硬,现在牛肉中的大理石纹已非常理想。巴西牛肉部分产品已不输于澳牛等高端牛肉。

现在巴西已成为世界上饲养内洛尔牛最多的国家。

选育内洛尔牛的过程可以称为奇迹。这个奇迹,我们不妨称之为巴西奇迹!

接下来,请听下集,巴西是怎么让一种来自非洲草原的寻常野草-臂形草,变成了在巴西种植最广的牧草,帮助巴西牛肉产业崛起。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