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现东接任徐留平后:红旗“第一豪华”目标在困境中渐行渐远

【文/深度评车&财经三剑客】在汽车行业的浩瀚星空中,红旗品牌曾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承载着无数国人对自主豪华汽车的殷切期望。然而,近年来红旗的发展轨迹却令人唏嘘不已,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渐迷失了方向,与“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宏伟目标渐行渐远。

500

徐留平时代,红旗虽涉足中低端市场,但那只是战略布局中的一步棋,核心目的在于“以走量积累用户基础,以高端树立品牌标杆”。在他的引领下,红旗品牌焕发出勃勃生机,销量从2017年的不足5000辆一路飙升至2022年的31.7万辆,品牌形象也从“政务专属”成功转型为年轻化、高端化,距离“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目标近在咫尺。

然而,邱现东接任后,红旗的销量结构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如今,红旗的销量愈发依赖中低价格车型,豪华品牌应有的高端基因被不断稀释。从2025年10月的销售数据来看,主力销售区间集中在12-25万元,红旗H5、E-QM5、HS5、HS3 PHEV这四款中低端车型合计销量占品牌当月总销量的80.43%,成为了绝对的销量支柱。这些车型凭借亲民的价格和空间优势,虽然赢得了家庭用户和出行市场的青睐,但却让红旗陷入了“伪豪华”的争议漩涡。当红旗的主力车型价格与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合资B级车高度重合时,其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和身份认同感被无情削弱,曾经的豪华光环逐渐黯淡。

与中低端车型的热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产品的持续遇冷。徐留平时代力推的旗舰车型红旗H9,曾被寄予冲击高端市场的厚望,官方指导价区间为32.98-53.98万元,试图对标奔驰E级、宝马5系。但据易车网统计,2025年红旗H9累计销量仅5679辆,如此低的基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无法支撑品牌的高端形象。新能源旗舰天工系列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定位23.98-33.98万元的天工08,2025年10月销量仅147辆;天工05在10月销量441辆;旗舰轿跑天工06月销量也仅为168辆,三款车型当月合计销量不足800辆。高端产品的持续低迷,使得红旗的豪华定位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品牌逐渐沦为了“性价比之选”,与徐留平设想的“中国豪华标杆”背道而驰。

这种价格下沉并非红旗的主动战略选择,而是市场竞争下的被动妥协。邱现东接任后,面对新能源转型的巨大压力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红旗未能延续高端突破的势头,只能依赖成熟的中低端车型来维持销量增长。尽管10月新能源产品销量同比增幅达66.3%,但增长的核心却是12.18万元起的E-QM5及15.98万元起的HS3 PHEV,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占比极低。当豪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技术、品质与品牌溢价转向价格优势时,红旗与“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距离便越来越远。

徐留平时代,红旗凭借“国潮”东风与政策支持,在与传统合资豪华品牌的竞争中成功实现了差异化竞争,收获了一批支持自主品牌的消费者。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自主新势力迅速崛起,它们以“智能 + 豪华”为核心标签,精准切入30-50万元高端市场,对红旗的生存空间形成了直接挤压。

除了自主新势力的挑战,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也给红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奔驰EQ系列、宝马i系列、奥迪e-tron家族加速布局,凭借深厚的品牌积淀和技术积累,在高端电动化领域占据了优势地位。在自主新势力与传统豪华品牌的双重挤压下,红旗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向上,红旗难以突破传统豪华品牌的品牌壁垒与新势力的技术优势;向下,又面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冲击。

邱现东虽在2025年上海车展提出“All in新能源”战略,全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推出天工家族全新产品序列,并展示了66Ah全固态电芯、“红旗1号”车规级芯片等技术成果,但战略落地效果尚不明显,红旗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持续低迷。从市场整体格局来看,2025年10月国内纯电动汽车零售销量达81.2万辆,同比增长20.4%,但红旗新能源车型在其中的占比微乎其微。自主新势力与传统豪华品牌的双重挤压,使得红旗原本的差异化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目标变得愈发遥远。

面对销量压力与市场挤压,红旗选择入局网约车市场,这一举措看似务实,实则反映了品牌豪华之路的无奈与妥协。一汽集团旗下出行平台(旗妙出行)已正式上线,定位中高端政商务出行,规模化投放红旗H5、E-QM5、HS5等中低端主力车型,首站落地长春后逐步拓展至全国,且已获得当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实现人车合规运营。

对于豪华品牌而言,进入网约车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快速提升销量、降低库存,分摊研发与生产成本,其中E-QM5作为专门面向出行市场的车型,2025年10月销量达9851辆,成为新能源板块的核心销量来源;另一方面,它却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削弱豪华车型的稀缺性与尊贵感。当主力车型E-QM5、H5成为日常网约车时,其与普通消费品的边界逐渐模糊,难以支撑高端用户对身份认同的需求。

徐留平时代,红旗通过严控渠道、提升服务品质等方式维护品牌高端形象,坚决杜绝核心车型流入网约车市场。而邱现东接任后的策略调整,本质上是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体现。这种务实策略背后,反映出邱现东与徐留平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徐留平以魄力著称,上任之初便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整合集团资源聚焦红旗品牌,敢于投入巨资研发高端产品,喊出“不计成本打造中国豪华品牌”的口号。而邱现东更强调“重构价值”“坚守品牌定力”“长期主义”,风格相对稳健保守,其战略核心集中在技术研发与产品矩阵完善,推出了“天辇1号”飞行汽车等创新产品,但缺乏突破性的市场打法。

在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邱现东的稳健风格虽能保证品牌不出现大的失误,但也缺乏突破困境的魄力。他接手的红旗早已不是徐留平时代那个“轻装上阵”的品牌,而是背负着销量目标、转型压力和品牌争议的“沉重包袱”。在新能源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能够实现1-10月38.15万辆销量及9.8%的同比增长已属不易,但想要复制徐留平时代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目标,难度极大。

徐留平“2025年销百万、登顶中国豪华第一”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但结合1-10月38.15万辆的累计销量推算,全年销量距百万目标仍有巨大差距,现实中的红旗与目标渐行渐远。邱现东的稳健风格与当下汽车行业的变革节奏似乎有些脱节,在这个需要勇气和魄力才能突围的时代,红旗缺乏突破性的战略和产品,只能在存量市场中艰难求生。

当然,我们不能对邱现东过于苛责,他接手的红旗面临着远比徐留平时代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新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智能技术竞争白热化、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已从“品牌”转向“体验”,守住现有阵地已属不易。但作为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豪华梦想的品牌,红旗不能仅仅满足于“稳健”,更需要找回曾经的改革锐气。

未来,红旗若想重新回归“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赛道,不仅需要加速新能源转型,将全固态电池、自研芯片等技术快速落地到高端产品上,更需要在品牌定位和战略布局上展现应有的魄力,摆脱对中低端市场的依赖,构建真正的豪华产品矩阵与服务生态。否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红旗可能会进一步迷失方向,彻底与豪华品牌的核心阵营渐行渐远。红旗的豪华之路,已经经不起更多的犹豫和妥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