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景区旅游”渐成主流,游客不需要景区了吗?

本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过去,景区在大众旅游中占据绝对C位,提起旅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景区。然而,如今的旅游中,景区的重要性似乎正经历显著下滑。
博物馆、网红步行街、美食街区等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逐渐成为游客青睐的休闲目的地;野外徒步、登山、公园露营、自驾观光等户外活动,为人们提供了深度亲近自然的途径。甚至如胖东来一般的大型商超,亦凭借独特的服务与文化氛围,跻身旅游打卡地标。

胖东来天使城店
在“非景区化”旅游浪潮的冲击之下,传统景区该何去何从?文旅从业者又该如何调整步伐,继续留在牌桌之上?
景区吸引力下降是趋势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消费理念升级,传统景区在整体旅游业中的权重正在下降。以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及主题乐园为代表的景区模式,在休闲选择日趋多元的今天,逐渐被各类“新文旅”“新休闲”项目分流了客流与关注。
究其原因,新兴文旅形态具备内容更新快、互动性强、易于传播等“网红基因”。从胖东来的“爆改”出圈,到贵州“村超”的全民狂欢,再到大连熊洞街的机械巨兽IP,这些案例不断刷新公众对旅游体验的想象。它们往往根植于大众深层需求的释放,例如文化认同、自然疗愈、兴趣社交等,所提供的沉浸式、个性化体验,是许多传统景区难以迅速跟进的。

大连熊洞街
与此同时,演唱会、体育竞赛、动漫展等“事件型旅游”的兴起,进一步模糊了旅游与生活娱乐的边界。游客不再只为了看风景而出发,更可能为一场音乐节、一次马拉松、甚至一个特色市集专程前往某地。这种以主题化、兴趣化为导向的出行动机,与传统景区所提供的标准化观光产品之间,存在明显的体验代差。
从国际经验来看,景区重要性相对下降是旅游市场成熟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亦经历过从“景区为王”到“体验多元”的转型阶段。旅游不再只是“看景点”,而逐步融入生活方式,成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建立社交连接的重要途径。
传统景区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景区吸引力的相对下降,绝不意味着其将被取代或边缘化。事实上,中国文旅市场总体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传统景区作为“基本盘”,依然具备深厚的资源底蕴与品牌效应。那些优质的自然山水、人文古迹与主题乐园,凝结着不可复制的文化精华与美学价值,其所提供的宏大叙事、历史厚度与系统性欢乐体验,是碎片化、快节奏的新文旅形态难以比拟的。

西湖
传统景区就好比经久不衰的影视经典,而新文旅项目是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后者以其短平快、强互动、高个性化的特点迅速占据用户时间。但短视频提供的多为瞬时刺激,缺乏深度、内涵与长久回味的余地。而经典影视作品所承载的情感深度、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始终在人们心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传统文旅与新兴业态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大众文旅消费频次的整体提升,既来自景区观光的稳定输出,也源于新形态休闲的刺激拉动。后者正在帮助培养人们高频次、短周期、多场景的文旅消费习惯,为整个行业注入新活力。
文旅企业需转型与融合
面对“非景区旅游”的兴起,传统文旅也在融合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实现自我迭代与转型升级。
许多传统景区已开始积极引入微演艺、景区NPC、沉浸式剧本游、主题节庆等互动内容(往期回顾:微演艺,正在重塑中国旅游景区)。这类活动不仅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深度,也具备持续迭代、快速响应市场热点的优势,使景区从单纯观光体验变成多元化、主题化的综合休闲旅游胜地。

欢乐谷景区内的微演艺
文旅科技企业也在为传统文旅的革新升级注入力量。例如,大连博涛文化科技集团(简称“博涛科技”)打造的大连熊洞街、淮北夔牛天街等,将神兽IP与城市文化深度结合,通过“尖叫美学”“情感化巨兽”为城市老旧工业遗存赋以文化和旅游的能量。

淮北夔牛天街
大连熊洞街开业三年多以来,年游客量达到160多万。淮北夔牛天街投入运营以来,也人气持续火热,开业2周客流量达25万人次;央视主动报道,全网曝光超1000万次;周末单日销售额50万元,工作日25万元;首月营收超预期,直接激活区域消费市场,商业活力明显增强。片区经验入选全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典型案例,并获评2025年度皖美消费皖北区域十佳场景。
目前,博涛科技正在推进的“AI超级智能体”研发,将机械巨兽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已经实现神兽IP的表情互动、语音交流、自主学习等智能化升级。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巨神AI超级智能体”,已经能够实现高度仿真的面部表情和自然流畅的人机对话。博涛科技正在全国推进的“神兽40城计划”,并基于深度在地化研究为各地定制独特的文旅创新产品。

巨神AI超级智能体
以博涛科技为代表的文旅科技企业,正在为各地传统文旅的革新升级,注入新兴科技与文化创意的动力,帮助传统文旅在新时代完成转型。
总的来看,“非景区旅游”的兴起,并非预示着景区的没落,而是标志着大众旅游需求正在向更深层、更个性、更融入生活的方向演进。未来的旅游市场,将是一个传统文旅与新兴业态长期并存、相互赋能、融合共生的生态系统。景区需要从“资源的拥有者”转型为“体验的策划者”,将固有优势与新技术、新内容、新场景有机结合,在保持文化深度与品牌特色的同时,提升互动性、迭代速度与情感连接。
作者|知酷君
编辑|小知知
图片来源|相关企业官方新媒体、摄图网等



知酷文旅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