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亿豪赌AI的马云,小胜一局

《星岛》见习记者 曹安浔 广州报道

500

在决定豪赌AI,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的九个月后,阿里及其背后掌舵者马云的野心已越来越大。

11月25日,在阿里2026财年第二季度(2025年7月份至9月份)业绩会上,管理层表示,此前提出的3800亿元规划可能偏保守,目前已供不应求,若仍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不排除进一步增加投资的可能。这意味着,阿里有望再度刷新中国民营企业在AI领域的最大投资纪录。

持续追投AI

让阿里考虑追投AI的底气,来自市场对阿里AI业务的热烈反馈和集团整体战略规划。

财报显示,2025年7月至9月,阿里巴巴集团实现收入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由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以及科技的投入,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9.9亿元,同比下降53%。

500

阿里云与AI产品的表现成为本季度业绩的最大亮点。财报显示,阿里云季度营收同比大涨34%至398.24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业绩会上着重肯定了阿里云的业绩:“旺盛的AI需求推动云智能集团收入进一步加速,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500

云智能集团也凭此改善了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业绩,对总营收贡献增至16.07%,较上一财季扩大2.58%。

阿里云业绩的超预期向好直接平滑了利润下跌对股价的冲击。财报发布后,美东时间11月26日,阿里巴巴(BABA.US)收盘微涨0.38%。

招银国际预测,管理层强调强劲的客户需求将支持未来几个季度云收入的强劲增长。其积极认为,阿里巴巴是人工智能主题下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维持买入评级。

500

不过,资本市场中也有不少投资者担忧。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巴巴在AI+云基础设施的资本开支约1200亿元,认为这样的豪赌太过冒险。

业绩会上,分析师们甚至就资本开支与其所带动的增量核心营收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以及电商业务未来盈利预期向管理层多次提问。

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在微博表示,AI技术本身仍在快速演进,阿里正用重金投入的技术路线换取在AI时代的入场券与领先地位。“当然,除了阿里巴巴,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这几家全球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规模同样巨大,甚至更为激进。它们和阿里巴巴一样,都在全力押注AI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AI业务的突飞猛进,还进一步招致了太平洋对岸的妒火。

11月26日,彭博社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提议将阿里、百度、比亚迪等在内的8家中国行业领军企业纳入一份指控其协助中国军方的清单;此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白宫指责阿里为中国军方针对美国境内目标的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阿里随后辟谣,“有关内容的断言和影射完全不实。其幕后黑手意图破坏中美近期贸易谈判的成果。”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也驳斥了报道内容。

云业务“全面开花”

回溯过往,阿里巴巴是中国最早投入AI技术研发及应用探索的科技公司之一。从2017年阿里达摩院成立、2018年启动大模型研发,到2023年9月吴泳铭上任集团CEO后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为阿里巴巴集团战略,阿里正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上,加速前进。

但是,多数人意识到阿里在AI上的巨大决心是在马云回归后。

去年马云回归公众视野,表态“未来的20年,AI时代所带来的巨大的变革,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此后,阿里的AI野心就全面爆发,在今年年初喊出“All in AI”的口号,并大手笔投入真金白银。

500

一方面,阿里全面加码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阿里云斥资超3800亿元构建云与AI硬件体系,今年以来已启用至少8个全新AI和云数据中心,覆盖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等地。

另一方面,成果密集落地。在今年9月24日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大秀肌肉”,在宣布过去一年阿里云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多的同时,全面展示了阿里云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AI技术能力。其中AI模型实现7连发,覆盖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代码等模型领域。

吴泳铭还就此宣布,阿里云升级全栈AI体系,面向新一轮智能革命,阿里云将致力于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依托全栈AI能力,阿里云进一步打开B端市场。根据Omdia报告,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的份额达35.8%,超过第二到第四名的总和。近期,NBA、万豪、中国银联、博世等都与阿里云达成AI合作。

不仅如此,阿里还全面对标ChatGPT,11月17日,旗下千问APP启动全平台公测,正式加入全球AI应用的顶级竞赛。千问App仅用7天时间便斩获千万下载量,超越ChatGPT、Sora、DeepSeek等知名产品,创下全球AI应用增长最快纪录。

500

阿里方面表示,未来,千问还将陆续接入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阿里业务生态场景。

此外,《星岛》也注意到,阿里已相继投资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等AI独角兽,成为AI大模型初创企业的投资竞赛里,最积极的中国互联网巨头“金主”。

如今,AI战略得到市场肯定后,阿里管理层表示,基于对未来的发展信心,阿里将在AI+云、消费两大战略领域上持续投入,驱动长期增长。

500

▲吴泳铭(图片来源:阿里云)

对于当下讨论较多的AI泡沫问题,吴泳铭却并不担心,他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三年AI需求仍具备确定性。“从今年下半年起,AI服务器普遍缺货,供应链扩产需两到三年才能缓解,未来三年AI资源仍将供不应求,我认为,所谓AI泡沫三年内不太存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