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通过决议,2026年起一环内分时段禁摩
自2026年7月1日起,河内市(Hà Nội)将在第一环线(vành đai 1)划定的特定时段或区域内,禁止燃油摩托车通行——此举标志着该市首个“低排放区”(Low Emission Zone)正式实施。
11月26日下午,河内市人民议会以全体与会代表一致赞成的结果,通过了依据《2024年首都法》制定的《关于设立低排放区的决议》。该区域旨在限制高污染交通工具通行,优先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根据该决议,在低排放区内,燃油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将根据具体时段或具体区域被禁止通行;基于应用程序平台运营的网约车及外卖电动车也将被禁止在该区域开展经营活动。未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Euro 4)的汽车,将逐步受到通行限制,并最终在特定时间或路段被全面禁止驶入。
河内市同时制定了化石燃料运输车辆的绿色转型路线图:摩托车须在2030年前完成能源替代;自2026年7月1日起,出租车行业新增或更新车辆必须为纯电动车或其他清洁能源车型。到2035年1月1日,市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更大范围内对各类道路机动车辆实施通行限制。

河内街头的汽油摩托车
除禁行燃油摩托车外,低排放区还将配套实施多项措施:包括禁止在淘汰旧车后注册或购置新的化石燃料车辆,尤其针对机关单位所属车辆;同时禁止总质量超过3.5吨的汽油或柴油货车驶入该区域。
根据实施路线图,2026年7月1日起,河内市将在第一环线内的部分坊(phường)率先试点低排放区,包括:二征夫人坊(Hai Bà Trưng)、南门坊(Cửa Nam)、还剑坊(Hoàn Kiếm)、 chợ Dừa坊(Ô Chợ Dừa)、文庙—国子监坊(Văn Miếu - Quốc Tử Giám)、巴亭坊(Ba Đình)、讲武坊(Giảng Võ)、玉河坊(Ngọc Hà)和西湖坊(Tây Hồ)。两年后,即2028年1月1日起,范围将扩展至整个第一环线及第二环线部分区域,涵盖朗坊(Láng)、栋多坊(Đống Đa)、金莲坊(Kim Liên)、白梅坊(Bạch Mai)和永遂坊(Vĩnh Tuy)。到2030年1月1日,低排放区将覆盖第三环线以内区域,总计涉及三个环线内的36个坊和社(xã)。
市农业与环境厅(Sở Nông nghiệp và Môi trường)负责制定从第三环线向内区域的低排放区实施方案;环线以外区域则由各乡级人民委员会拟定方案,报市人民议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此前,该低排放区决议已于2024年底获得通过,原计划于2025–2030年间在还剑郡(Quận Hoàn Kiếm)和巴亭郡(Quận Ba Đình,指合并前辖区)先行试点,但截至目前尚无任何区域正式启动实施。
与此同时,市政府原本拟同步出台《关于支持市民转向绿色交通工具的决议》,但相关内容已被撤出本次议会会议议程。

河内市环城公路1区
据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解释,之所以采取“分时段限行”而非“全天禁行”的方式,是因在征求各职能部门及基层意见过程中发现,需适当放缓实施节奏,以匹配当前基础设施条件、民生保障能力及市民出行习惯。市政府明确指出,建设低排放区是应对长期空气污染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
根据《2016–2020年国家环境状况报告》,河内市PM2.5浓度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的两倍,PM10浓度超标1.3–1.6倍。交通源被确认为主要污染来源,占比达58%–74%(视时段而定),其中摩托车是首要排放贡献者。
目前,全市登记机动车总量超过800万辆(含110万辆汽车、690万辆摩托车),另有约120万辆来自外省的车辆每日穿行市区。低排放区的划定标准,主要依据环境保护优先级、交通拥堵状况及最近一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综合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