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生五级最高火警,社会管理沉疴的集中爆发
来源:前HR随笔
香港发生五级最高火警,社会管理沉疴的集中爆发!
2025年11月26日,香港大埔宏福苑燃起的五级火警,成为这座城市难以承受的伤痛。截至当晚10时,火灾已造成14人遇难、多人受伤的惨重后果。五级火警是一场由老楼维修的脚手架燃起的连锁灾难,更是香港社会管理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多重沉疴的集中暴露。这场“火烧连营”的悲剧,不仅夺走很多生命,更暴露香港深层问题。

1,行业公会霸权,打着传统绑架安全的治理困局。
宏福苑火灾的直接导火索,是八栋楼宇维修时搭建的竹制脚手架与尼龙网起火,火势迅速借助易燃材料蔓延至多栋楼宇,最终酿成惨剧 。看似偶然的起火背后,是香港竹棚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而根源则在于行业公会的霸权式阻碍。香港竹棚业拥有竹业委员会、棚业商会等多个行业组织,这些公会始终以“环保、经济、传统工艺”为借口,坚决维护竹制脚手架的主导地位,即便同类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仍拒绝实质性改进。

事实上,竹材的易燃特性与高空作业的风险早已是公开隐患,但行业公会却将责任推诿于“施工管理不当”,声称只要遵守操作守则就能确保安全,甚至以“全面改用金属棚将危及4000名竹棚工人生计”为由,抵制政策变革。即便特区政府已推出“2025年3月后招标的政府新建楼宇项目半数使用金属棚架”的政策,仍难以撼动行业积习。这种以传统和生计为幌子的行业保护,本质上是公会霸权自私自利而对公共安全的漠视,治理缺位的代价终由普通市民承受。

2、土地困局也暴露,伪环保与资本合谋下的生存危机。
香港并非缺乏土地,其人均占有地面面积并不逊于深圳,但高达四成的土地被划为郊野公园,填海造陆等合理开发措施又长期遭到所谓“环保团体”的阻挠。这种看似环保的诉求,实则与地产商的利益形成了诡异的合谋;土地供应被人为限制,房价与租金居高不下,地产商坐享垄断利润,而普通市民则被迫挤在“鸽子笼”“劏房”之中,底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成为常态。
土地资源的错配直接导致了城市规划的致命缺陷,楼距极度狭窄,建筑密集如林,宏福苑火灾中“一栋起火、八幢连烧”的惨状,正是这种规划恶果的直接体现 。楼宇之间几乎没有安全间距,易燃的脚手架与尼龙网成为“火道”,火灾一旦发生便极易失控。所谓的“环保诉求”,早已沦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伪环保”,它们与地产资本共同制造了居住拥挤的生存困境,也为公共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3、安防滞后,不健康民意裹挟下的治理失能。
宏福苑火灾暴露的安全漏洞,并非仅存在于建筑领域。今年以来,香港接连发生抢金铺、沙田宝福山骨灰盗窃勒索等恶性案件,跨境犯罪集团甚至将骨灰盒变为勒索筹码,涉案金额高达6000万港元,而警方调查却因安防不足屡屡受阻。这些案件的背后,是香港公共区域摄像头建设的严重滞后,覆盖范围与执法效能均严重不足。摄像头建设滞后的核心原因,是被部分不健康民意所裹挟。比如在兰桂坊等区域增设安防摄像头时,竟有民众以“侵犯隐私”“破坏节日氛围”为由提出反对,即便这些摄像头旨在保障公共安全 。这种将个人隐私绝对化、忽视公共安全的畸形诉求,导致安防建设陷入“投鼠忌器”的困境。犯罪集团能轻易剪断墓园铁丝网、破坏监控设备实施盗窃,火灾现场缺乏足够摄像头追溯隐患源头,暴露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不足,更是治理被极端民意绑架的失能。
4、服务业困局,行业公会阻碍下的观念固化,香港人高价低质服务明显。
香港服务业的观念落后与效率低下,同样与行业工会的过度干预密切相关。多个行业工会往往以维护“本地劳工利益”为由,抵制合理的行业改革与人才流动。比如饮食业工会阻挠外劳输入,导致部分酒楼因人力短缺无法优化服务;建造业工会过度强调传统操作模式,阻碍新技术与安全标准的推广。
这些行业公会的行为,早已超出了维护劳工权益的合理范畴,沦为阻碍行业进步的“既得利益守护者”。在宏福苑火灾涉及的楼宇维修领域,正是对安全操作规范的执行监督不力,对传统工艺的盲目坚守,才让脚手架搭建中的违规操作有机可乘。服务业的观念落后,本质上是工会霸权导致的行业封闭,当行业发展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最终付出的不仅是效率代价,更是公共安全的代价。
14条逝去的生命,为香港社会管理的沉疴敲响了沉重的警钟。香港要走出这场悲剧,亟需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果断改革,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