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一个AI礼物,为什么整个直播间都沸腾了?

500

AI万象来袭。

原创ⓒ新熵 AI新科技组 

作者丨樱木  编辑丨九黎

AI对产品的变革,往往可以从用户的反应中看到端倪。 

9月24日凌晨,快手直播间上线了一个名为“AI万象”的新礼物特效。上线当天,用户生成礼物的请求量突破10万次,服务器一度排队超4000人,平均等待时间超过8小时。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平台开放了退款通道,却没有一位用户选择退款。在大模型可灵的能力辅助下,“AI万象”系列礼物拥有了千人千面的定制化体验,真正成为了个人兴趣的多元载体,创造了更具“自主意识”的社交参与热潮。 

500

直播礼物的本质,是直播间社交闭环里最核心的“情绪连接器”——是观众向主播传递喜爱、观众之间互动破冰的情感载体。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很像游戏领域的“皮肤”。 

但多年来,普通用户的个性化表达被标准化的特效所束缚。这种“想表达却无渠道、想专属却被同质化”的参与感不足,成为行业多年未破的痛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灵AI生成式礼物的出现,正是对这一矛盾的精准回应——它像是一种全新的“社交语言”,改写了直播互动的范式,推动着直播生态的再次进化。 

十年前,快手的第一个虚拟礼物只是一个16×16像素的“小可爱”。十年后,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就能生成一段专属的、4K级别的动态特效礼物。这场从“像素图标”到“生成式内容”的跨越,不只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快手对直播生态、用户情感和内容生产方式的一次系统性重构。 

十年直播礼物进化史:从像素图标到生成式情感陪伴500

直播间里的礼物,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答案,也许从快手直播十年的礼物进化史里,可以找到清晰的脉络。2016年2月,快手直播刚上线不久,第一个虚拟礼物“小可爱” 正式亮相——它只是一个16×16像素的简单图标,和当时的 “小心心”“小啤酒” 一样。彼时整个行业的直播码流尚不稳定,720P画质已是上限,手机直播容易发热卡顿,礼物渲染更是受限,能做出清晰的静态图标,就已经满足了用户最基础的互动需求。彼时,礼物更像是一种“基础货币”。完成的也仅仅是最刚需的表达。 

但用户的情感表达,似乎从未停留在“存在即合理”的层面。2018年,“穿云箭”的上线成为一个转折点,“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的口号迅速走红,并逐渐形成一种直播社区文化,礼物推动了用户线下社交的线上化表达,也在丰富的场景和身份交互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现实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可以看出即便如此,用户痛点依然突出——个性化需求难以逃脱“千人一面”的困境:或是在标准化图标里打转,或是受制于高昂的定制礼物成本。而追求专属感、仪式感的年轻人,更找不到情感共鸣的出口。 

技术的进步,始终在为用户的需求铺路。从最初的静态图标,到“穿云箭”这样的动画素材,快手的礼物迭代,一直围绕“降低参与门槛、强化情感表达”展开。 

今年下半年,转机出现。随着可灵AI迭代出视频生成可灵2.0和2.5 Turbo模型,其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两大领域的功能进一步升级,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也被快手直播团队迅速关注并快速行动。 

500

▲ 图/可灵2.5 Turbo模型页面截图 

据了解,从具备初期方案再到9月24日搭载活动在全站上线,AI万象的落地时间控制在了一个月内。“唯快不破,我们拥有很强的决心,所以整个直播技术团队抽调了大量的技术资源支持,进行迅速执行。”快手直播活动技术负责人陈曦告诉我们。 

11月21日,“AI万象”第二期上线,在保留使用便捷优势的同时,在动态展示、主播粉丝互动以及美学效果等层面取得了显著提升。“AI万象”目前上线十余款礼物,用户可针对生日、节日等节点进行个性化定制。在今年刚启动的年度盛典活动中,前三天就有近2万名主播收到“AI万象”生成的礼物。 

从16×16像素的“小可爱”,到生成式礼物,十年迭代不仅是画质和特效的升级,更是“全民创意”的范式开启。而礼物也终于回归情感表达的本质,变成了更像是某种“生成式情感陪伴”。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快手到底经历了何种努力? 

天时地利人和: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用户500

从某种程度来说,AI万象能在直播场景实现的规模化落地,核心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契合——直播用户的特质为AIGC落地提供了肥沃土壤,而快手在技术、成本、产品端的针对性突破,则彻底扫清了全链路障碍,共同构建起 “低门槛、高接受度、强闭环” 的落地环境,成功打通了C端定制化的任督二脉。 

首先,从土壤来看,一直以来,视频大模型的广泛落地核心难点之一便在于成本,国内很多付费订阅产品都有较高的规模渗透门槛。但直播间的用户已经经过了一轮筛选,天然具备付费心智。直播间的核心诉求本就是实时互动与情绪表达,礼物作为“社交信号”和“社区文化载体”,承载着用户吸引注意力、传递心意的需求,AI定制礼物的创意性以及个性化恰好精准满足了这种情绪价值。 

而支撑这一落地的,是快手直播在技术、成本与产品端的针对性突破,这正是AI万象能站稳脚跟的“地利”与“人和”。 

AI万象要解决量级和生成效果问题。在量级上,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扛住AI礼物在直播间并发制作的问题。在效果上,需要不断调试,对大模型本身的自由度进行调控,确保其产出内容的正向和可用率。 

经过反复调试和上线后的不断优化,如今AI万象逐渐适应大量用户的同时需求,用户生成一款万象礼物制作时间可以控制在三分钟内,而且在呈现观感上更接近设计师制作的礼物,极大保证了用户到手的良品率。 

500

更值得关注的是,快手直播团队坚持不给AI万象设置太多使用门槛,尽可能让用户通过简单的选择生成流畅的内容。因此,在AI万象一个看似简单的模版背后,是快手直播团队预先拆解出的大量指令。以二期上线的部分模版为例,其背后是近百行的AI生成提示词。 

“在生成一个AI礼物时,用户上传的图片不是直接交给可灵AI,而是经过了文生文、文生图、图生视频等多个步骤。想要确保良品率,一定要对原有环节进行拆解,在里面加入很多关键提示词,但这些都是隐形的,不能暴露给用户。就像我们不能给大家一个很复杂的仪表,而是要直接提供一辆自动挡的车。”陈曦透露。 

为了确保AI礼物的加载问题,快手直播团队还重构了礼物的播放逻辑,将其从原本的下载至手机端改为全部迁移至云上;为了确保在提升自由度的同时维持较高良品率,快手直播团队也在不断增强用户意图识别能力、调试生产效果…… 

而在视觉呈现和美学效果上,快手直播也基于用户喜好和使用习惯进行了尝试和持续迭代。快手直播设计负责人海生表示,“我们推出的特效设计,是契合快手直播用户与主播对礼物创意的偏好特点——大家更喜欢直给、超现实的概念和物象,营造突破现实边界的场景表达。礼物特效需要成为直播间的 ‘氛围引爆点’:通过构建超现实画面,既满足了用户对新鲜体验的期待,更强化了直播间的视觉张力与互动氛围。” 

虚拟礼物的时长从5秒到十几秒不等,足够形成一段内容表达。在AI万象中,特效礼物不仅仅是传统的贵重物——例如炫酷的跑车或邮轮,还需要结合主播本身的人设、内容进行有利于提升直播间氛围的内容化传递。在后续开发中,AI万象也将结合更多生活、旅游、节点场景,打造更多创意模版。 

“生活中的场景和故事,是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真实的场景或物象直接作为虚拟礼物,往往会有违和感,而我们需要把原始物象进行抽象提炼和风格化处理。我们真正想让用户感受到的,是送礼物或者收礼物的时候,既能有真实感的共鸣、又有投射到梦想中欢乐的体验。”海生表示。 

作为快手直播礼物十年迭代的全新里程碑,AI万象的下一步核心会是什么? 

从目前的动作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未来AI万象将完全聚焦直播间场景的创意深化与体验升级——既要让“全民定制”的门槛持续降低,更要让礼物的情感表达与互动张力再上台阶。 

着技术的持续打磨,未来直播间的礼物生态或将彻底告别“标准化”,进入 “千人千面” 的创意爆发期:主播能收获更贴合人设的个性化礼物,用户能通过低成本创作实现情感表达,而AI万象则成为连接两者的核心纽带,让直播互动回归“真诚表达、双向奔赴”的本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