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在塑造大脑中的作用(26)
作者:曹建军
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做个有深度的明白家长。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加粉丝、关注,这对我很重要,非常感谢!以下是正文:
Ⅰ 心理学原理
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受到多种激素(化学信使)的调控,具体表现:
1.甲状腺激素: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参与神经元的迁移、分化以及髓鞘形成等关键过程。若婴幼儿期出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且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智力严重受损,即呆小症。
2.压力激素(皮质醇):长期或过度的压力体验,如虐待、忽视或家庭冲突等,会引起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这不仅可能损伤海马体神经元,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还会干扰前额叶的正常发育,削弱执行功能。更严重的是,这种持续的高水平压力反应可能永久改变身体的应激调节系统,增加未来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因此,家长应注意了解相关知识,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不可逆的发育损害。同时,在生活中成为孩子稳定的支持源,有效缓解其压力体验,有助于防止长期高皮质醇水平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Ⅱ 虚构小故事
根据激素在塑造大脑的作用机理,构思了三个家庭的小故事,展现不同养育环境下的激素调控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与发展。
故事一:林诗杰与许梅香一家 —— 温暖的基石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保障发育)、健康的压力反应
深夜,爸爸林诗杰轻轻关上儿子小哲的房门。三岁的小哲刚做完一个关于“大恐龙”的梦,在爸爸的安抚下再次安然入睡。妈妈许梅香端着温水走来,轻声问:“睡沉了?”林诗杰点头,眼里满是温柔。
小哲的成长路上,充满了这样的“及时雨”。许梅香在孕期就格外注意营养和产检,确保了胎儿期小哲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为大脑的神经元迁移和髓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出生后,他们密切关注他的每一个成长里程碑。当发现小哲学说话比同龄人稍慢时,他们没有焦虑,而是立即咨询了儿科医生。检查排除了病理性问题,医生认为是正常的个体差异。他们便耐心地通过更多的亲子阅读和游戏互动,为小哲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在生活中,他们是小哲可靠的“压力缓冲垫”。小哲学走路摔倒时,他们不会惊慌失措地尖叫,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在幼儿园遇到挫折时,他们会耐心倾听,引导他表达情绪,并和他一起想办法。这种稳定、支持性的环境,使得小哲体内的皮质醇只在必要时短暂升高,帮助他应对挑战,而不会长期处于高位。他的海马体和前额叶得以健康发育,因此他专注力强,学新东西快,并且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鬼点子”。
结局: 小哲成长为一个安全感十足、好奇且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他大脑的生理基础被父母用爱与科学悉心守护,激素作为“信使”,传递的是成长与健康的信号。
故事二:许一凡与曾琳香一家 —— 摇摆的钟摆
关键词:偶发的压力、波动的皮质醇水平
“小雨,快迟到了,别磨蹭了!”妈妈曾琳香一边催促着女儿,一边手忙脚乱地找自己的手机。爸爸许一凡在一旁看着早间新闻,随口应和:“听你妈妈的,快点。”
这就是许小雨家庭的日常。父母爱她,但生活重心更多在工作和琐事上。他们会记得小雨的生日,却可能忽略她连续几天闷闷不乐的情绪。小雨的生理基础本不错,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智力发育达标。但在心理层面,她时常像坐过山车。
考试考砸了,她会迎来妈妈一连串的唠叨和爸爸短暂的沉默,这种氛围让她体内的皮质醇水平骤然升高,一连几天都感到焦虑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而当她取得好成绩时,父母的喜悦又是真实而热烈的,让她如释重负。她的压力反应系统像一根被不时拨动的琴弦,无法保持稳定。长期下来,她的海马体在频繁的皮质醇冲击下有些“吃力”,表现为背书效率不高;她的前额叶发育也受到些许干扰,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有时会突然发脾气或退缩。
结局: 小雨是个普通的孩子,成绩中上,有些要好的朋友,但内心深处缺乏一种稳固的自信。她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能否在成长中学会自我调节,以及她的父母是否会意识到问题,为她提供一个更稳定的情绪环境。
故事三:赵大勇与王红梅一家 —— 无声的风暴
关键词:长期慢性压力、高皮质醇毒性、被忽视的健康
“哭什么哭!没用的东西!”爸爸赵大勇的怒吼伴随着拍桌子的巨响,让七岁的小源猛地一哆嗦,把眼泪硬生生憋了回去。他手里的试卷上,红色的“58分”格外刺眼。妈妈王红梅在一旁沉默地收拾碗筷,仿佛一切与她无关。
在这个家里,风暴是常态。赵大勇心情不好时,小源就是出气筒。王红梅长期抑郁,对儿子不同不同。小源从未体验过什么是“安全”。他从婴儿时期就生活在一种持续的恐惧和警觉中,这导致他体内的皮质醇长期处于高位。这种“毒性压力”像酸液一样侵蚀着他正在发育的大脑:海马体受损,让他记忆力差,老师刚讲的知识转眼就忘;前额叶发育不良,使他冲动、无法集中注意力,执行功能薄弱。
更雪上加霜的是,小源婴幼儿时期看起来就比同龄孩子反应迟钝、动作迟缓,但这并未引起父母的重视。他们简单地归结为“孩子笨”、“发育晚”。如果当时有医生看到,可能会怀疑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征兆,这种由激素缺陷直接导致的智力障碍风险,在他的成长环境中被完全忽略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让他困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结局: 小源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被贴上了“学习障碍”和“问题儿童”的标签。他变得或极度退缩,或具有攻击性。他大脑的架构,在生命早期就被家庭环境通过激素这把“雕刻刀”,塑造成了一个充满创伤和困难的形态,未来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极高。
总结:这三个家庭的故事,清晰地勾勒出激素作为“化学信使”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①好父母通过提供稳定的爱与支持,确保了甲状腺激素的正常作用,并维护了孩子压力激素系统的健康,为孩子的大脑和心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②普通父母提供了基本的生理保障,但偶发的忽视和压力导致了孩子皮质醇水平的波动,影响了孩子心理发展的最优路径。
③不好父母则通过制造“毒性压力”环境和忽视健康问题,让高水平的皮质醇持续损害孩子的大脑关键区域,甚至可能叠加了其他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问题,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可能是永久性的伤害。
说明:本文属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理》之《个人形成论》的《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部分之二十。后续将持续发布后续部分。
曹建军忠告:这里好家长是理想化的家长,是完美的家长。完美的家长培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不完美,甚至可能会比较糟糕。心理学上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做足够好的家长,也就是七分好,三分留白。在普通家长的基础上,再加上好家长的理论指引,这样就可能成了足够的好家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