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是个借口

【本文来自《一座村庄的返乡滞乡调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仿佛让大家背井离乡讨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似的。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大概是一些地区因为找不到便宜又听话的外来务工人员,已经逐渐推高本地人的生活成本,同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后,本地日常经济活动难以继续保持活跃,但又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开始使用“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个借口而已。

这个借口一点都不体面。

就我之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以杭州的制衣工为例,其每天上班大概在十二至十四个小时,每周休一天,大部分月工资在6至8千左右,除去房租八百至一千二,吃饭每月一千左右,电费一百五至四百(通常是1.2至1.5元/度),再刨去其他花销,她们每个月剩下的也就三四千块钱而已,但她们回到家门口的制衣厂之后,每个月也能拿两千多块,还能照顾家庭,在家门口上班腰杆也更加硬气,不用看企业主和房东的脸色。

这群人的大规模返乡,更准确点说是想建设自己的家乡而已,她们建设了别人的城市,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城市 ,城市里的关键资源并不欢迎她们,而当城市经济面临崩盘时,又希望她们来兜底。

她们只是运气不好,在人生打怪晋级路上没能搜集到好的炼化材料,但她们不是傻瓜。

如果真的想体面一点,不如在总体层面上加大对小城镇的投资,帮助有条件的小城、小镇发展产业链较长且便于分工的产业,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快速地融入到本地的工业体系中来,让发展的成果能更广泛地惠及普通人。

当然,现实是另外一种景象:很多地区宁愿对过剩资源进行投入,甚至让这些过剩资源闲置,也不乐意将其转移到其他地区——说好听点是成本不划算,但其本质就是不想帮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建设他们自己的家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