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多方面的因素,并非不懂商业和技术

【本文来自《中国的落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磊子风语
  • 欧洲各国的王室的统治控制力量,比中国的皇朝差远了。欧洲各国一直比较分裂,商人的活动空间是很大的,这国不行,到另一国,而中国是大一统,商人无可逃避。特别到满清,游牧民族更不能懂商业和技术的好,对汉人更加防范,只要奴才,紫禁城里有人给刷尿桶,不需要自来水,水冲厕。扼制一切发明创造。

商人和工业化是两个概念,近代的工业化,由于要求资源的集中调配和统一市场的构建,会直接导致权力的快速集中,或者说权力集中本身就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这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而工业化虽然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但同时也构建了近代民族主义国家认同和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整合。你会发现,随着工业化发展,欧洲中世纪商人那种自由流动的机会和空间越小,国家之间市场和商业的竞争越发激烈,由此催生了早期工业化时代的重商主义。和中国政治、文化背景相似的日本,在工业化之前,也对商人和平民有诸多限制,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大贵族手中。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依然实现了大政奉还,强化了倭王作为政治核心的权力,使日本成为近代工业国中君权最重的一国。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其经济体量太大,别说清朝,就算是工商业高度发达、新技术和发明较多的宋、明两朝,不也一样没有发展出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吗?中国经济体量大,导致小农经济的韧性远比欧洲、日本这些小国要强,而历史长久带来的制度稳定性,这时候就起了负面作用。统治阶级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调整经济结构,商人在重农抑商的思想氛围下,更愿意主动向地主阶级转化,通过地租而不是金融来进行资产增值,通过科举而不是商业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上面说的有点乱,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多方面的因素,并非因为不懂商业和技术。权力的过于集中以及小农经济模式的韧性过强,使工业和商业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但中国是发展的特例,并不足以影响我之前的结论,即工业化过程,本质上就是国家权力集中的过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