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周瑜:我剑也未尝不利!
洪宇宙的袁绍那句“我剑亦未尝不利”,是罗贯中的创造。
但正史可能更帅。

按《三国志》引《献帝春秋》,董卓要废立,袁绍不同意。
董卓暴躁:“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一个反问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
“我剑亦未尝不利”是剑拔弩张,与董卓对峙。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却是俯视董卓,从容自得:以为天下就你横么?——潜台词一目了然。
然后袁绍拔佩刀横揖而出,开始了他自己的乱世——没有“我剑未尝不利”那么生猛,却更威武不失优雅。
当然董卓凶猛,但论用心深远,袁绍可能更厉害些:
袁绍不只是靠四世三公的家世。何进和宦官们剑拔弩张时,袁绍就撺掇何进搞阴谋召众将对付太后,事后董卓入京,袁绍出奔。从结果上来看,袁绍将东汉朝乱的方向推了一把。
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后汉书·何进传》
袁绍曹操一起讨董,曹操(和孙坚)奋不顾身朝洛阳去,袁绍却作壁上观。按他和曹操以前的说法,他一早就想镇河北以谋天下:这是光武刘秀路线。
此后袁绍河北,曹操河南,两边以黄河为界,背靠背。对抗北边的公孙瓒、南边的袁术刘表、东边的陶谦(与后来的刘备、吕布)。
到袁术、公孙瓒、吕布都没了,袁绍曹操自己的矛盾也尖锐了。
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天下皆知,那场的关键:袁绍渡黄河来打曹操,袁攻曹守。曹操自己承认过,袁绍当时强盛,自己实在不敌。
甚至赢了官渡后,袁绍还有余力再来一次仓亭之战,依然是袁攻曹守。
然后袁绍病死:直到袁绍死前,曹操都没占优势。
罗贯中改成“我剑也未尝不利”,让袁绍对峙董卓,但袁绍的野心甚至超过董卓。在官渡之战前后,袁绍才是天下第一强。确实当得起“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三国志》说袁绍“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说周瑜“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
姿貌。得人。
所以老三让洪宇宙演袁绍和周瑜,也是神来之笔:俩人都姿貌,得人,分别在黄河与长江对付曹操。
你曹操烧我乌巢,夺我儿媳甄夫人;我赤壁烧回来,坐拥小乔,很公平吧?



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