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前,真没想到它能烂成这样!
作者 | 我是影小妹
打开近期的古偶剧市场,不难发现一个尴尬的现象:
曾经靠精良制作和真挚情感出圈的赛道,如今越来越多作品陷入“短剧化”怪圈。
放弃逻辑铺垫,堆砌狗血冲突,靠强情节刺激吸引眼球,却忘了故事本身才是核心竞争力。
而这首当其中被观众吐槽的,就是——
《凤凰台上》

《凤凰台上》的故事发生在南祁王朝,男主萧焕(任嘉伦 饰)身为皇帝,却因少年登基受制于首辅凌雪峰(女主父亲),无法亲政。
凌雪峰提出条件:唯有迎娶其女凌苍苍(彭晓冉 饰),才能归还朝政大权。
而凌苍苍对萧焕早已心怀怨恨,认定他是杀害自己师父的凶手,坚决拒绝这门婚事。
首辅的义子罗冼血(汪卓成 饰)自幼爱慕凌苍苍,见状便带着她逃离京城,想要助她摆脱宿命。
然而,皇权之下的反抗终究苍白无力。

萧焕亲自率领人马追赶,很快便截住了逃亡的两人。
面对凌苍苍“你我并非两情相悦,何不放手”的哀求,萧焕以“缘分天定,朕绝不放手”的霸道回应,将两人强行带回。
凌苍苍为求罗冼血平安,以死相逼,却被萧焕以“敢自杀便诛你凌氏九族”的威胁逼退,最终不得不妥协答应婚事,罗冼血则被囚禁宫中。
大婚之后,两人的关系并未缓和,反而在误会与试探中愈发扭曲。
凌苍苍始终无法释怀师父之死,多次向萧焕求证真相,却屡屡遭到拒绝。
萧焕明明手握解释的契机,却选择以沉默应对,任由误会加深,甚至在凌苍苍反抗时,动辄以罗冼血的安危相要挟。

但鲜为人知的是,两人早有渊源。
凌苍苍年少时在江湖结识的侠客“白迟帆”,正是萧焕微服私访时的化名,那时的两人曾互生情愫,只是这份感情尚未生根发芽,便因师父之死戛然而止。
婚后的萧焕,一面展现着帝王的掌控欲,一面又难掩对凌苍苍的复杂情感。
他会为博她欢心,让宫中梨花一夜盛开;却也会在她心生暖意时,亲手送上避子汤,将她推入更深的寒潭。
而凌苍苍在爱恨交织中挣扎,既要面对杀师之仇的煎熬,又要应对后宫的暗流涌动与朝堂的权力纷争。
剧情推进中,萧焕为查明一桩悬疑案件,再次化名“白迟帆”闯荡江湖,凌苍苍亦卷入其中,两人被迫联手查案。
查案过程中,萧焕为隐藏身份,不得不假扮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
豫章王。

这位豫章王本是萧焕的政治对手,却毫无城府与忌惮之心,见到“白迟帆”后频频故意为难,两人的周旋充满了刻意设计的戏剧冲突。
凌苍苍为获取案件关键证据,需复制豫章王的印章,便与姐妹假扮刺青师傅混入王府。
令人费解的是,堂堂王爷刺青时身边竟无一人陪同,她们一边将王爷扎得痛呼不止,一边顺利复制了印章,还在王爷背上刺下了一只孔雀,这段情节成为剧中逻辑崩坏的典型片段。

随着剧情深入,师父之死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凌苍苍的师父实则是暗藏祸心的反派,萧焕当年杀他实属无奈,只是担心凌苍苍无法承受偶像崩塌的打击,才选择隐瞒真相。
但这份“善意的隐瞒”并未换来理解,反而让两人的关系在反复拉扯中愈发僵化。
期间,凌苍苍曾被人下药,与萧焕发生夫妻之实;也曾在朝堂斗争中被当作棋子,卷入首辅与太后的权力博弈。
萧焕一边要与凌雪峰争夺朝政大权,一边要应对太后的垂帘听政,还要在查案过程中抵御来自暗处的算计,多重线索交织在一起,却始终缺乏清晰的脉络。
剧中的权谋线更像是徒有其表的装饰。

选妃大典当日,本该守卫森严的皇宫,竟能让不明身份之人轻易闯入,在皇帝面前公然控诉;萧焕看似受制于首辅与太后,却又在诸多关键节点上展现出绝对掌控力,所谓的“傀儡皇帝”人设前后矛盾,毫无说服力。
后宫争宠与朝堂夺权两条线生硬拼接,既没有步步为营的算计,也没有暗流涌动的张力,最终都沦为男女主虐恋的陪衬。
高潮部分,凌苍苍得知师父的真实面目后,内心的信仰崩塌,与萧焕的关系迎来转机。
但就在两人即将解开所有心结时,新的误会再次产生。

凌苍苍误以为萧焕一直利用自己巩固皇权,而萧焕的不善言辞又让这份误会雪上加霜。
直到案件真相大白,朝堂格局重新洗牌,萧焕成功亲政,凌雪峰的野心败露,两人才终于有机会坦诚相对。
然而,多年的隔阂与伤害早已埋下隐患,这段在狗血与冲突中拉扯的感情,最终以一种仓促的方式收尾,既没有让人感受到破镜重圆的珍惜,也没有给到观众期待的情感落点。
追完《凤凰台上》整部剧,不难发现它集中了当下古偶剧的诸多通病。

作为一部打着“双强人设”“权谋虐恋”旗号的作品,它既没有扎实的剧情逻辑,也没有立得住的人物形象,反而陷入了“为虐而虐”“为冲突而冲突”的怪圈。
剧中所有的情节设计,似乎都在为狗血服务:
杀师之仇的误会、全族陪葬的威胁、避子汤的伤害、身份错位的纠缠,这些被用滥的老梗堆砌在一起,让故事失去了基本的可信度。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部剧明显有着模仿经典古偶的痕迹。
彭小苒的红衣造型让人梦回《东宫》,但《东宫》的虐恋建立在完整的人物弧光与情节铺垫之上,小枫与李承鄞的爱恨纠缠有始有终,每一次转折都能让观众共情;

而《凤凰台上》的虐恋更像是强行制造的冲突,男女主的行为逻辑前后矛盾,萧焕的“深情”与“伤害”毫无章法,凌苍苍的“反抗”与“妥协”缺乏支撑,最终只能让观众感到费解与疲惫。
任嘉伦此前凭借《锦衣之下》《周生如故》积累的古偶口碑,也在这部剧里被消耗殆尽,一成不变的皱眉式演技、缺乏新意的角色塑造,让观众难免审美疲劳。
从行业层面来看,《凤凰台上》的遇冷其实是一种必然。
如今的古偶剧市场早已不是“流量演员+套路剧情”就能出圈的年代,观众的审美不断提升,对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精良制作,还是《苍兰诀》的创新设定,抑或是《长相思》的细腻情感,成功的古偶剧都离不开扎实的剧本、鲜活的人设与真诚的表达。
而《凤凰台上》的创作者显然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里,以为靠堆砌狗血桥段、复制经典套路就能吸引观众,却忘了最基本的创作逻辑。
故事要可信,人物要立得住,情感要能共鸣。
短剧的流行确实证明了强情节的吸引力,但短剧的“爽感”建立在短时长、快节奏的基础上,而长剧需要有更深厚的叙事功底与情感铺垫。
《凤凰台上》错就错在将短剧的创作逻辑生搬硬套到长剧里,既没有短剧的干脆利落,又失去了长剧的叙事深度,最终沦为“四不像”。



电影杂志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