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航天制造业比航空制造业的成就更大?
2025年已经注定成为印度空军的大灾年。先是在二十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中,被巴基斯坦打了个6:0,前天又在迪拜航展上,印度空军的“荣耀”一一光辉战机,当着全世界的面来了个机毁人亡。
印度从建国以来,至今还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研制出一款喷气式飞机。所谓印度研制的喷气式飞机,不是仿制就是外国设计团队设计或者用外国零部件攒出来的飞机。
就拿印度声称完全自主研发LCA(光辉)战斗机来说吧,气动设计由法国达索公司协助完成,发动机采用美国通用电气的,雷达扫描和无线电系统源自以色列,火控雷达采用瑞典爱立信产品,加油管、雷达罩及弹射座椅则购自英国,座舱航电系统由法国提供,而GSh-23L双管机炮则为俄罗斯制造。
与印度的航空制造业相比,印度航天在自主研制装备上成就更大。1980年印度成为第六个具有独立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2008年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2014年火星轨道探测器首次入轨成功,2017年以PSLV火箭实现单箭104星发射创世界纪录。2023年“月船3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南极。印度现在有四种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型号。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因为飞机是载人飞行器,并且要长时间重复使用,而火箭是一次性使用,且大多数不载人,所以飞机的结构和控制比火箭更复杂,研制难度更大,配套产业链更长,投入更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薄弱,钱学森建议先导弹后飞机,可以用较短时间在战略武器上取得较大突破。所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能较快取得成功,而军用飞机主要是依靠仿制。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开始加大在自主研制飞机方面的投入,逐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由于印度空军始终能从苏俄及西方国家获得先进的航空装备,加上辛格专员们的助力,以及印度官员的急功近利,使得印度斯坦航空从未真正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身的能力。导致现在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一直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