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李嗣源错过战略窗口期|闲话资治通鉴里的残唐五代

一.引言

500

之前,在【恪守常识,王晏球困死定州|闲话资治通鉴里的残唐五代】一文中,我们对参战双方的得失做了简单梳理。但,问题是,这次战役,真的就只有两方参战吗?当然不是,毕竟北方大玩家可没缺席这场盛宴。秃绥与惕隐举双手赞成。

作为王都的盟友,孟知祥、董璋、房知温这批小卡拉米都专文介绍,来自契丹的真正大佬就更有单开一篇的必要喽。

500

我是车库中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二.历史故事

如前所述,尽管实力强悍,但在定州一役,契丹人并没有做好准备,仅仅因为贪图利益,就贸然以一种“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心态,被王都裹挟进这场战争。因此,即便凭借信息优势突袭新乐成功,契丹人还是连场惨败,先后搭上秃颓、惕隐这个级别的大将,以及两人所部精锐士卒。

1.面子与里子

好在,契丹人有一个极为难得之优点,即:能主动、迅速从过往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而非纠结于沉没成本,妄图通过梭哈来扭转形势。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这不符合人性,毕竟没人想输;但,这符合天理——只有向前看、只有另开一篇,才有机会精心布局,引对手进入自己的主场,迫使其在不擅长的维度展开二番战。到那时,胜利的天平自然会毫不意外地向自己倾斜。而在此之前,契丹人要做的,就是拖延——想尽办法阻止后唐因为大胜而信心爆棚,进而主动出击。毕竟,此刻的契丹处境着实不乐观——一代雄主阿保机离世,契丹权力出现真空,稍有野心的高层都不想错过这难得的窗口期,而小富即安的高层则力图保住自己的权位,彼此之间的竞争,远远压过了唐辽之间的争霸。高层争权夺利、士卒军心涣散,真要是战端一开,想止损,那可着实不容易啊!只是,

开战在己,终战在敌。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为了保住里子,务实的契丹人果断放弃面子——抓紧时间派出使者向后唐朝贡。

注意这里的定位,是“朝贡”而非“和谈”,资治通鉴原文:

契丹遣梅老季素等入贡。

作为大儒,司马光严格沿袭孔子著春秋的“微言大义”笔法;作为皇帝的执政参考书,资治通鉴的严谨与公正也是有目共睹。那么,就很能看出契丹人身段之柔软与底线之灵活了——北契丹、南后唐,这可是公认的五代双壁,地位之尊崇远非杨吴、前蜀之流可比;但面对“斯普特尼克”时刻,契丹人就是能抛下不值钱的面子,自降身份,以低人一等的名义跟曾经的相俦对手跟手打交道。契丹人能在中唐时期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北宋末年始终能牢牢把持东北亚核心玩家的地位,绝非侥幸得来,而是实力使然——一个成熟的政体,可以因为不预而废,大意输定州;但只要他还能屈能伸,就不失强者风范。

如今,当我们在俄罗斯听到Китай,在中亚国家听到Khita,在英语中见到【Cathay】(A),您得意识到:这都是契丹人千年以来的遗泽啊。

2.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都大

眼见曾经跟自己同为T1集团的竟对,如今放低姿态来朝贡,李嗣源毫不意外地选择妥协——毕竟,对于安全第一的老李而言,稳住已经到手的利益,远比突破舒适圈去搞什么开疆拓土更有吸引力。

500

因此,尽管早早就斩秃馁于大梁,但契丹入贡的消息一传出来,后唐就默契地于八月戊申宣布:

赦惕隐等酋长五十人,置之亲卫。

而随后不久,梅老季的使团就抵达洛阳——你要是说这里没有事前的勾兑,我只能说“确实是我想多了!”

连秃馁这样手握兵权的大佬都不能幸免,那惕隐手下的那些契丹底层士卒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出路了:

悉斩之。

说起来,作为有实力统一天下最强割据势力,对待俘虏的态度,无论是杀戮还是受降,都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更有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比如:

白起为了将管理风险降至最低的同时,断绝赵国东山再起的潜力,直接坑杀长平之战的全部降卒,导致山东六国中,唯一能在军事维度与秦国相提并论的赵国,就此退出争冠序列;

李存勖孤身安抚惴惴不安银枪效节都,后梁最后一柄利刃,就此死心塌地地成为后唐无坚不摧的宝刀。

然而,李嗣源不走寻常路,干掉全部底层士卒的同时,对俘虏中的高管却杀一半放一半的。目的何在?

每一个奇葩规定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下面,咱们尝试一条一条地分析李嗣源决定背后的逻辑。

1)士卒悉斩之

用以立威

所谓战狼外交,不外如此。就是要用这滚滚人头,向所有觊觎帝国边境的割据势力发出死亡威胁:如果愿意,你当然可以随时用自己的方式发动战争——只要你能承担得起相应的代价,毕竟,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一切行动负责不是?

契丹人兵马纯熟,但终究地处北境,人口上限总是无法与中原的农耕民族相提并论,一下子失去这么多士卒,再怎么家大业大,也必然会肉痛不已。敌人感到肉痛,李嗣源的目的就达成了——下一次,述律平再想靠发动战争来缓解契丹内部的矛盾,一定会仔细权衡ROI,而不会再秉持“反正投入低、风险小,大不了白跑一趟”的心态,贸然动手了。

500

安抚民心

后唐百姓固然喜欢如今天子的休养生息;但谁能保证,他们暗地里不会怀念当初李存勖开疆拓土的热血沸腾与无限遐想呢?更不用说那些野心爆棚的老兵痞们,这些可都是有奶便是娘的投机分子,天晓得会不会因为李嗣源的宽仁而误判,萌发“彼可取而代之”的危险想法?如同后世的我们一样,李嗣源一样判断不出时势走向。因此,保守的老李绝不敢赌——更不想赌。

一次性公开处决最强对手的大批士卒,就是用最直白的方式提醒臣民,我确实不愿意轻启刀兵;但我可不是什么没上过战场的军事菜鸟——想当初,天下莫敌的李存勖也要钦定我为帝国将星。我并不会因为坐上铁王座,就失去了征战天下的锐气。

500

甚至,李嗣源这种将契丹人彻底推向对立面的做法,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倒逼那些心存异志的节度使必须跟自己统一立场、一致对外——不然,后唐内部一乱,看到机会的契丹人一定会发兵找回场子,这显然是后唐所有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2)将惕隐整编为仪仗队

何为惕隐?

为什么不杀惕隐?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惕隐是什么!

惕隐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官职——一个契丹参考中原王朝宗正而设立官职,其职责为掌管掌管皇族政教事务,属于北面朝官系统中的要职,地位极高,仅次于于越、南院/北院大王等最顶尖的官职,通常由皇族近亲或德高望重的宗室成员担任。诸君要还是没有概念,不妨看看以下两位:

虚拟宇宙中,天龙八部里的乔峰/萧峰,在契丹的官职就是南院大王;

现实世界中,后来跟北宋大打特打的耶律休哥,身上就背着惕隐这个title。

谁是惕隐?

这是个好问题,但不凑巧的是,至少在资治通鉴中,没有给出这次被俘虏的惕隐到底是谁的答案——当然,跟下面这个问题相比,惕隐究竟是谁,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为何不杀?

我们当然可以拿后唐将惕隐一众整编为仪仗队作为解释。这种做法,汉唐这些武德充沛王朝可没少干,比如天可汗李世民,不就把颉利可汗安排得明明白白嘛——这位突厥前一哥极为识趣地在唐太宗面前,展现了自己的舞蹈天赋。既然一笔写不出两个唐字,在见识到了李嗣源的做法之后,后唐上下会不会梦回盛唐?会不会在潜意识里认定:我们这个唐其实跟贞观那个唐没有本质区别嘛!

但,这只是第一层;李嗣源更在意的,是他制定对外政策的底层逻辑。即便李嗣源对降卒痛下杀手,但本质上,他还是没有做好与契丹一决雌雄的觉悟,也缺乏统一天下的野望;更多的,还是想守好自己的基本盘——能舒舒服服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后唐明宗就已经很知足了。

500

如前所述,尽管都是帝国高层,但惕隐之于契丹的重要性与象征意义,远不是秃馁可以碰瓷的。作为契丹无法承受之重。无论铁王座上的,是阿保机还是述律平,都绝无可能坐视后唐干掉惕隐而无动于衷。

因此,于契丹只分高下,不决生死的李嗣源就只能放过惕隐这条大鱼。

3)秃绥必须死

罪之一——入侵者身份

惕隐虽然也跑到后唐境内挑动战争,但他来的目的是捞人——捞战败的秃绥。如果想放了这条明显更金贵的大鱼,李嗣源完全可以拿出说得过去的理由:惕隐是军人,此行虽然杀了不少后唐子民,但那不过是他履行服从命令的天职,有罪,但不至死。

秃馁?那可就从根本上不一样了:就因为贪图钱财,就心甘情愿做王都的帮凶,越境杀人,罪无可赦。

罪之二——永远的外人

秃绥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在定州之役,他是所有参与方的外人。

就王都而言,秃绥不过是拿钱卖命的雇佣兵;

对李嗣源,秃绥是利令智昏的入侵者;

对契丹人,这是为了金银,不肯跟自己步调一致的【盟友】(B),进一步讲,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小弟。

替罪羊

显然,如果有必要,任何一方都会毫无心理负担地将秃绥推出去做替罪羊。因此,当定州之役落下帷幕,秃馁绝望地发现,自己掉进了完全跳不出去的大坑:

王都自身难保,自然顾不上秃绥;

李嗣源既要表现强硬,又不想与契丹彻底撕破脸,那将秃绥明正典刑就是最佳选项;

契丹人当然有必要罩着小弟,但定州之败惨不忍睹,总得有人背锅。既然奚人总归不是自己人,把锅分给他总好过分给自己人——再说,谁能保证奚人不会有异心?此刻能借李嗣源的刀杀人,长期而言,谁能不说这是为子孙计,为万世谋呢?

凡事一过边界,质性天翻地覆!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3.硬币的另一面

神经科学领域有一个里程碑式的实验:【利贝特实验】,其打破常规意识的结论是:

大脑的无意识活动(准备电位)先于我们有意识的决定。

——贝利特实验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用大白话对这个实验结论的解释是:大脑在你“感觉”到自己做出决定之前,就已经开始启动行动了——我们的意识,与其说是决策过程的“发起者”,还不如说是“见证者”。更进一步,大脑的一个工作是为我们的行为、感受和想法寻找原因,并编织成一个连贯、合理的故事——即使这个原因完全是错误的。它让我们感觉自己的生活是合乎逻辑、有秩序的,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自我”叙事。

从这个维度看,咱们可以很容易地为李嗣源杀秃馁而放惕隐的决定,给出了好几条颇具说服力的解释——但,之于李嗣源本人,这很可能只是心虚的事后找补;而非缜密的事前权衡。

如前所述,李嗣源决策的锚点是既要平衡国内的权力格局,又要稳固住自己的核心利益;既要展现出对外的强硬,又要避免与契丹人一决生死。从此出发,李嗣源的做法,就算不是最优解,起码也是最不坏的做法。

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核心诉求真的站得住脚吗?乱世生存,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处局中,不是你想忍让退缩对手就一定会配合你的。相反,对手只会抓紧一切时间,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为将来的决战做好准备;而绝不会放弃任何趁你病要你命的宝贵机会。

唯善悟败因,方窥功成之道!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就在后唐不得不因为李存勖下线,权力交接混乱,导致李嗣源四处救火的同时;契丹的创始人阿保机不也过世了嘛,恋战权力的述律平一出手,就将契丹政局搅得天翻地覆。本来,由于南方战事不断,还摸不清北境强敌状况的李嗣源不敢轻起刀兵。但随着定州之役的展开,他终于得以吹散战争迷雾,对契丹人的状况有了清晰地认识。之于后唐,这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战略窗口期。当此之时,正是应该全力梭哈,而非见好就收。

退一步,就算李嗣源没有一统天下的野望,哪怕仅仅出于削弱对手的考量,他也应该把握住这个送上门来的窗口期,好好给主动出击的契丹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再退一步,就算他小富即安,不愿意跟契丹人撕破脸皮,那么杀掉惕隐这个契丹的自己人;放过秃馁这个契丹的外人,显然也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述律平当然会激烈反对,但形势比人强。先忍一口气,之后再找回场子,显然是述律平更加可能的选择。而按照李嗣源的实际做法,不正是自己亲手把契丹人内部的不安定因素消除掉了嘛?一个拧成一股绳的对手,显然比内部利益纠葛不断的敌人更加难缠。

只能说,契丹人的退让是妥协;而李嗣源的退让则只能是资敌。这个副作用,在彼时效力不彰。但用不了多久,当唯一还能镇住场面的李嗣源退出历史舞台,当契丹人完成权力交接、整合好内部力量,双方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180度的逆转,到那时,受苦的,就只能是李嗣源的继任者。

500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敲黑板,划重点

没人能保证,李嗣源追着契丹人穷追猛打,一定会有一个happy ending;但至少,事实证明:不这么做,下场是可以确定的糟糕!

关键时刻,勇敢重仓!

往者已逝,来者可期。前人的智慧,可供正创造历史的诸君参考。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500

三.眉批A.【Cathay】

英语中对中国的一个雅称就由Khitan(契丹)演变而来,这就是Cathay,英语语系的文学家在创作诗歌时常用此词指中国。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频繁使用此词,成为当时欧洲对中国的一种流行称谓。同样,汉语也引进这个词,译成“国泰”,例如,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上海)华懋饭店:Cathay Hotel。

B.【盟友】

我一直将秃绥及其所部称为契丹人,广义而言,这没有错——两者都源于鲜卑宇文部,“言语相通,实一国也”。

但狭义而言,秃绥其实是奚人。尽管他们是契丹最亲密的盟友,但严格区分的话,契丹人是契丹人;奚人是奚人,不能因为关系近就混为一谈。就像无论从宗教谱系、基因证据还是民族学分类,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其实拥有同一个祖先。但如您所知,如今这两拨人的势不两立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

C.【利贝特实验】

20世纪80 年代初,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教授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关于自由意志的脑神经实验。实验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他使用脑成像装置来检测志愿者的脑活动信息,然后给其下达很简单的任务指令,并要求志愿者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结果发现,当志愿者意识到自己要动手指时,大脑早已发出动手指的指令。也就是说,志愿者在有意识做出决定几百毫秒之前,他们从脑成像装置中已经能看出来他将要做这个决定。

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德国神经学科学家海恩斯( John Dylan Haynes)及其同事使用了核磁共振成像仪, 重复并扩展了李贝特的经典实验,将时间间隔从几百毫秒扩展到4 秒。

虽然有学者屡屡质疑实验的合理性,但是随后越来越多的神经及认知科学研究,证明和推广了李贝特最初的实验发现。

500

四.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陆建非【“中国”本源涵义的演变及各种别称】(

https://mp.weixin.qq.com/mp/wappoc_appmsgcaptcha?poc_token=HAyYIWmjAVmdptfocRf_G_iwxlEqYV-XMO7yn3Bo&target_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k0MjEyOTE1Mw%3D%3D%26mid%3D2247551900%26idx%3D2%26sn%3Deeb5608cac1aaa86f112c32534dc255c

)

失血点过多,李嗣源抓瞎|闲话资治通鉴里的残唐五代(https://www.163.com/dy/article/K0ATSEKU05562BHM.html)

大脑神经科学自由意志的错觉(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498183)

500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500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