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恩恩怨怨的始终
今天巴以冲突,其实本质上是几千年前同父异母之间的兄弟之争
要搞清楚这件事,故事就要开始于充满偶像的“迦勒底吾珥城”……
迦勒底吾珥城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阿拉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也就是今天伊拉克南部。
在这里耶和华(上帝)对一个叫亚伯拉罕的(原名亚伯兰)夫妇说,“你要离开本地、亲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也要使别人得福,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
所以“亚伯兰”(亚伯拉罕)原本就是一个阿拉伯人。
亚伯拉罕以信心回应,毅然告别了吾珥城繁荣的故乡,和妻子撒拉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他穿越沙漠,渡过河流,最终进入那应许之地——古迦南。
在这片应许之地上,亚伯拉罕与妻子撒拉却要面对最严峻的考验,他们年迈无子,耶和华的这份应许似乎即将落空。在漫长的等待中,他们凭人意行事,凭借撒拉的使女“夏甲”生下“以实玛利”这个儿子(巴勒斯坦人的祖先),也就是庶长子。然而这并非是耶和华应许的嫡子后裔,以实玛利的出生反而带来了家庭的纷争与裂痕,后来亚伯拉罕就把夏甲这个使女驱逐出家庭了,成了今巴勒斯坦人的祖先。
岁月流逝,当人的生育能力彻底断绝之时,奇迹却悄然降临,撒拉在90岁高龄怀孕,也就是以实玛利13岁时,终于生下应许之子“以撒”(嫡子),以撒这个名意为欢笑,因为以撒的出生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喜乐,以撒的降生证明这产业不是依靠人的努力,而是依靠耶和华那信实的应许。
然而,就是这个庶长子“以实玛利”和嫡子“以撒”之间,在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这两个同父异母兄弟的后裔们争斗了几千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以撒长大成家后延续着这条应许之路,他的妻子利百加(亚伯拉罕兄弟拿鹤的孙女,彼土利的女儿,拉班的妹妹)怀上一对双胞胎,腹中的两个孩子在娘肚子里就彼此相争,先出生的“以扫”身体发红,浑身是毛,随后出生的“雅各”手抓住以扫的脚跟,仿佛在母腹中就已经开始争夺。
雅各,这个名字意为“抓夺者”,恰如其分的描述了他的一生。他用计谋攫取长子的名分,用精心设计的欺骗夺得父亲的祝福,然而这些用手段得来的祝福却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雅各被迫逃离家园在迦南外面(应该是在今约旦安曼附近)流浪20年,饱尝自己行为带来的苦果。
在20年的流亡生涯中,雅各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砺,直到那个决定性的夜晚。在雅博渡口,他独自一人面对内心的挣扎,夜深人静时,一位神秘使者(据说就是上帝耶和华)出现与他摔跤,从傍晚一直摔到黎明。
当天色将明,使者在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腿就瘸了。这一刻他意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忠实徒劳,但就在这最软弱的时刻,他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持,紧紧抓住对方(耶和华)祈求祝福,“你若不给我祝福,我就不让你走”。
这个执着的祈求换来了名字的改变,从此雅各这个抓夺者,就变为以色列与神较力者,“以色列”之名由此而生。
自此,抓夺者雅各不复存在,与神较力者“以色列”诞生,这个转变不仅是一个名字的更替,更是生命本质的更新。
当雅各(以色列)重返迦南时,他不再是那个满心恐惧的骗子,而是成长为能够给予上帝祝福的管道。
雅各年迈时,甚至还曾站在埃及法老面前,为这位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祝福。
雅各一共有12个儿子,后来成为以色列12支派始祖。在众子中,雅各格外宠爱他的儿子约瑟(亚伯拉罕的重孙子),这份偏爱引发了其他哥哥们强烈的嫉妒,当机会来临时,他们残忍地将约瑟卖往埃及为奴(成为《出埃及记》的前奏)。
这看似是家族史上最深的伤痕与悲剧,却不知这正是耶和华应许计划中为保全整个家族(原希伯来人,后以色列人)所铺设的奇妙之路。
约瑟在埃及历尽艰辛从被贩卖为奴到被被诬陷下监狱,每一步都充满苦难。
然而在这些看似黑暗的日子里,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始终与他同在,最终这个曾经的囚徒因埃及的七年丰年与七年荒年,约瑟为法老出谋划策,成功的让埃及顺利的度过七年灾荒,所以约瑟也奇迹般地跃升为埃及宰相权倾朝野,全权掌管着整个埃及的粮食储备。
随后,又一场席卷迦南的严重饥荒来临时,在迦南年迈的雅各派遣儿子们前往埃及籴粮。
在命运的巅峰时刻约瑟与当年出卖他的哥哥们相认,这一刻他没有选择报复,而是含着热泪揭示了悲剧背后那个应许的蓝图。“现在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自由自恨,这是差我在你们先来埃及,为了保全生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于是雅各全家70人浩浩荡荡的下到埃及,在肥沃的“歌珊地”安居,在那里,“以色列人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满了那地”。
至此,亚伯拉罕的子孙在古埃及400年里的繁衍,正从一个家族壮大成为一个民族。
时光飞逝,400年过去了。埃及王朝更迭,有不认识约瑟的法老出来执政,面对境内日益庞大强盛的以色列民族,新的法老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他担忧一旦爆发战争,这些异族人会与敌人联合反噬埃及。
这就是埃及为什么在1948年率先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就发起对以色列国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几千年骨子里的基因。
古埃及的法老为了扼杀这个潜在的威胁,法老实施了两项残酷政策,首先用沉重的苦役奴役他们,试图用肉体上的折磨消耗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的力量。接着下达更为恶毒的命令,吩咐收生婆,在为希伯来妇人接生时,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让他存活,那信使的应许似乎即将在砖窑的尘埃与尼罗河的浊浪中化为泡影。
然而就在这最深的黑暗里,希望的微光在一个利未支派(雅各12个儿子众的一子)的家庭中点亮,一个男婴诞生了。
利未男婴的父母凭着坚定的信心,冒着生命危险将他隐藏了三个月,当无法再隐藏时,他们做了一个充满信心的交托,将孩子小心翼翼地放入抹上石漆的蒲草箱,置于河边芦苇丛中让他随河流漂流。
奇迹般的是,法老的女儿正好在沐浴时发现了这个孩子,便收养了他。而孩子的亲生母亲被利未男婴的姑妈介绍,最后被法老女儿被雇为孩子的奶娘,这个本应死去的希伯来利未男婴,竟在仇敌的宫殿中被抚养长大,这个人就是“摩西”。
电影《法老与众神》的前段部分,就是描写“摩西”与原本就是在“拉美西斯二世”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法老宫殿里亲如兄弟的发小的兄弟之情。
摩西的诞生标志着沉没400年后即将开始一场伟大的拯救行动——《出埃及记》,那从起初就发出的应许如同一条金色的线索,穿越了分离,不育、欺骗、背叛、饥荒与奴役,非但没有使这群希伯来后裔断裂,反而在每一次危机中锻造得更加坚韧。
摩西的出现预示着这钱流即将冲破堤坝,汇成改变历史的洪流。
下一章就是摩西的《出埃及记》,回复达到一百个以上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