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一句“日本多次道歉”,中国读者皱眉

昨晚读到CNN一篇题为《中国(对高市)之怒的真正原因》的分析性报道,其中一句事实陈述性表述不禁让人皱眉:

Japan has repeatedly apologized and expressed remorse for its wartime atrocities. (Nov. 21, CNN)

500

此段先讲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结尾却补上一句“日本方面已多次就其战争罪行表示道歉和悔意”。注意CNN的用词:“repeatedly(多次)”“apologize(道歉)”“remorse(悔意)”,给读者营造“日本道歉既充分又诚恳”之感。“express remorse”可以用来翻译中文里的“深刻反省”。

按新闻写作规范,涉及事实性陈述,应事先做足“fact-check”,确保表述准确、客观。

关于日本是否“多次”向中国表达“道歉”和“悔意”,道歉诚意是否充足,《纽约时报》中文网在2012年曾刊文《日本政府向中国道歉了吗?》,BBC中文网2019年也发布了《让国家为历史罪过道歉到底有多难》。两篇文章都提供了值得CNN参考的基本事实。

先看两段史实回顾: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之邀访问北京。他在宴会致辞时用日语“迷惑”一词表示对过去战争的反省。日语“迷惑”中文可以译为“添了麻烦”,周恩来对此提出了批评。田中事后解释“迷惑”在日语中也可以用于“百感交集地道歉”。毛泽东在会见田中后,意味深长地送给他一部《楚辞集注》(《楚辞》有“中瞀(mào)乱兮迷惑”的用法)。(2012, 《纽约时报》)

2001年10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华,在参观京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表示“再一次痛感到战争之悲惨。我对遭受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感到由衷的歉意和哀悼”。中国是他表达”由衷歉意“的对象,但没有形成书面文件,而且中国对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很不满,对这番表达又大打折扣,而小泉之后历届日本内阁在对中国道歉问题上没有其他突破性表述。(2019, BBC)

两篇文章不约而同提到一个事实: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在日本投降50周年讲话中,以“亚洲国家”泛称受害国,并未明确提中国;且道歉虽出现在首相讲话中,却未形成正式文件。

日本历来将无条件投降日称为“终战纪念日”,且官方在道歉问题上长期偏好“迷惑”表达,这有据可查。这种遮掩与暧昧怎么看也够不上CNN文中“has repeatedly apologized and expressed remorse”这句的话语分量。

CNN编辑部在发稿前似乎应好好读读同行的这两篇文章,别老忙着给特朗普的言论作“fact-check”,在涉中日问题的报道上也得多一分专业和严谨。尤其在“日本是否向中国道歉”这样严肃的问题上,结论不能下得太随便,措辞也不能用得太随便。正如《纽约时报》文章结尾的发问:

在中国人眼中,日本政府向中国道歉了吗?日本道歉的方式是否令人接受呢?甚至这个道歉还有多重要?相信读者心中已经有自己的答案。

新闻写作中,拿不准的话,其实大可不必硬写。

站务

全部专栏